分享

对未来十年个人投资理财的几点看法

 adldfj 2019-03-31

未来十年不出大意外的话国家还是会让货币继续温和扩张,由此带来的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则促使人们进行投资、通过投资收益来对抗通胀,老道在此总结几点关于个人投资的看法。


一、利率不断下行且维持低位难以大幅反弹,说明“钱”不再是紧缺资源。


90年代初期存款利息可以高到12%,贷款利息更是接近20%的水平,但是依然有的是人愿意贷款,说明当年的“钱”是最紧俏的资源、只要手头有资金、闭着眼睛投下去也能大赚特赚——那个时候投资相对容易,现在则不然。现在主流国家利率维持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中国高一点,但是也已经找不到超过4%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了,再想高就是回报不确定的风险投资。这说明现在普通人觉得自己比起十年前更有钱只是个假象,人人都有钱的结果只是兜里的钱本身变得不值钱了,消费没问题、但投资变得无比困难。


二、国内优质的投资机会不再普遍,以后将集中于特大城市。


王刚投资滴滴打车从七十万赚到七十亿、徐小平18万投资聚美优品净赚十几个亿——但是独角兽几乎全部都是从特大城市成长起来的,在小城市根本遇不到这样的投资机会。就拿投资房产来说,十年前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买房到今天看至少赚了一倍,但是从2012年看到现在、房价还在保持增长的城市屈指可数、未来还会更少,由于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详情请看往期文章),再也不会出现遍地捡钱的投资机会了。今天的印尼、越南这些落后国家仿佛是昨天的中国,可惜这些市场几乎不会对普通中国人提供投资的机会。


三、GDP增速不断下滑导致的需求减退使得投资上游产业变成劣势策略。


煤老板发财致富靠的是中国GDP高速增长带来的需求激增,制造业大发展用电量显著提升之下的能源紧缺使得能够提供煤炭的人可以坐地起价。反过来看随着中国人均GDP的逐步提升,GDP增速下滑是历史的必然,这个时候下游需求下降使得上游产业出现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压迫上游价格跌到地板爬不起来,此时按过去十年的操作经验去投资上游产业和城市,不再是最佳选择,失败概率空前加大。着眼于投资下游能提供异质化产品的行业和城市才是优势策略,比如苹果手机做得好就能够相对随意地定价而不是跟别人进行价格战、从而收获更高的回报率。


四、高回报率的投资门路依然很多、而且会变得更多,但是投资门槛会越来越高。


我们见识了股权投资、天使投资人;知道了通过各种运作收益极高的私募基金;股市做空期指在股灾期间大赚特赚;地球人都知道京沪深的房子很值得下手——所有这些高回报的生意都需要不同的投资门槛,就连股市打新股也是钱越多的人越容易中奖,总体来看今年的投资起步门槛应该是200万左右,有这笔钱就能参与绝大多数的投资门类,同时哪怕考虑到最近的限购、200万人民币也能负担得起京沪部分商品房的首付了。


五、投资门槛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最大阻碍。


对私人投资来说,努力工作存够投资门槛所需的资金比研究如何投资获利更加重要。这意味着你能够参与一些相对来说更加安全获利的投资渠道,当然有资源有关系能够绕过投资门槛进行投资是更好的。哪怕是几乎没有投资门槛的股市,券商可以让客户加杠杆的条件也是要存够50万资金,没有这笔钱的股民只好去加“场外配资”、99%的场外配资被消灭在了去年的股灾中。客观来看,如果没有越过投资门槛,投资过程往往跑到后面就被第一梯队给拉下一大截,越往后越发现自己跟没跑差不多。


六、现在需要比过去投入10倍以上的智力和精力去研究投资细节。


信息时代不断进步,人群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投资机会刚一出现往往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一百个风投项目里面可能九十九个最后都是亏损收尾。如何去了解市场、理解市场,如何从纷乱的新闻里面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这些都需要海量的知识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准备好每天超过六个小时的观察思考时间。资金越多的人还可以花钱雇人替自己操盘、资金少的人积累第一桶金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鲤鱼跳龙门之前总是最难的,但是跳过去之后反而变得更加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