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哈哈”:小心!你可能患上“语言贫乏”病

 心本心123 2019-03-31

网络环境下,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近日,发起问卷调查——2002名受访者,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

今天,小笔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语言”:是什么让我们变得“不善言辞”“不会表达”?

/素材聚焦/

▽你真的语言贫乏了吗?

很多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比如面对烂漫春光,有人能在“红杏枝头”品味“闹的春意”,于“拂堤杨柳”领略氤氲春烟。有人却语竭词穷,纵然美景悦目,也只能停留在“哇塞”“笔芯”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惰化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其实并不尽然。无论从存量还是增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网络用语的衍生

“随着媒介的更新,有时我们不再需要用文字去描述,比如看到美景,你会把它拍下来,这让人更不会去思考怎样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现在大家夸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者用很多夸张的语气词。”汉语中有丰富的词汇供人们表情达意,可现在很多都被简化,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

语言贫乏是一个思维惰性的问题,“常常思考应该怎么去表达,自觉去积累和运用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在丰富我们的语言,创生了大量的流行词、新词语、新句式、新修辞,网络词语的长期、广泛使用将会对我们的语言乃至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在简化我们的语言。“一个新词语的迅速流行和人们‘不假思索’地使用,会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产生一种惰性,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以自我的‘遁形’加入盛大的语言‘假面舞会’。我们要警惕流行一时的网络语言替换和遮蔽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用差异化语言表达感受

“一个直面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他的语言一定生机勃勃,充满差异化的表达,充满创造活力。”没有不好的语言,只有不适合特定语境的语言。适合不适合,不是个人的判断,而是集体心理的认可。“生活在这样一个新词语大量流行的时代,在积极吸纳新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我们要努力用差异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感受,以真正获得自身的存在感”。

如果网络用语已经进入个人的语言系统,导致对以往表达方式的遗忘,就需要培养阅读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可以在日常的娱乐休闲中,选择自己惯用的表达方式,但是心里应该要知道标准的、更高水平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整个社会和相应的语言系统会在发展中做出选择,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语词,是生命力更强的语词。

/素材导写/

▽角度一:咬文嚼字,让语言更准确

传说李白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后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春和景明,大家出门踏青时,看见草长莺飞、花繁柳茂的时候,会不会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觉呢?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仅描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噗哧”等之别,更不用说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的分别了。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没有贫乏的语言,只有单调的表达。”语言的活力其实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其实更有价值。当高兴时,不再拘泥于“喜大普奔”,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可以“漫卷诗书喜欲狂”;当沮丧时,除了“人艰不拆”,亦可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长叹“问君能有几多愁”。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不妨多些真实准确的表达,少些刻板枯燥的套路,领略语言的丰富多彩,品味生活的色彩斑斓。

▽让语言变成自由的形式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每个人都要说话。生活中,在不用言语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比如赞叹美丽的晚霞是用“太美了吧,哈哈哈”,还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不含价值判断的前提下,都是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从这个层面说,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就像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从每个人口中说出的一字一词都是与时代风貌和自身生活、思想相连接的,无论是网络语言、表情包,还是成语、复杂的修辞、古风的诗词篇章,都可以看作是语言给予人们表达情感和生活形式的多一个选项,无论你追求出口成章还是快捷方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给自己一个或多个选择。

我们步入网络时代的步伐已不可回头,但如何表达的选择题,却丢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是选择一种短平快、视觉化的方式,还是娓娓道来、锦心绣口呢?或许,当你再遇到好笑的事,不想说“哈哈哈”,而是微微一笑,说一句“吾心甚悦”,也未尝不可呀。

/考场链接/

▽2018年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尧、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片段示范>

《中庸》首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花袭人的暖心话给宝玉打开的就是一个遵循“中庸之道”的世界。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袭人对主子宝玉尽职尽责之心都尽数通过暖心的语言展现出来了。但宝玉终究任性恣意惯了,辜负了袭人为他建造暖心世界的一片真情。(选自高考优秀作文《花袭人的暖心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