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鼓文》三题

 鸿墨轩3dec 2019-04-01
原创 翰墨书道 2019-04-01 00:32:02

【石鼓文明代拓本】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明代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浓墨精拓,麻纸挖镶裱。每半开纵28.4厘米,横15.5厘米,共18开半,每开6行,行5字。其中,第八鼓缺失,第五、七、十鼓每行只存一、二字。拓本有翁方纲等跋16段,收藏印130方。其中,《汧殹》鼓“鲤”、“黄帛”、“氐鲜”等字未损,“以”字大半尚存,《銮车》鼓“遒车载道”之“载”字尚存。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唐张怀瓘《书断》云:“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此拓本字形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较之宋拓更具沧桑斑驳的意蕴。虽没有宋拓本字数多,但较好地展现了其历史面貌。在众多翻刻中,以阮元、张燕昌等所刻“天一阁本”为最优。

《石鼓文》三题

(图为石鼓文宋拓后劲本,现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临写石鼓文的技巧】

《石鼓文》书体介于古文字与秦篆之间,兼有大篆圆浑与小篆工整之美,是初学篆书的极好范本。至清代,碑学兴盛,加之吴昌硕临《石鼓文》的成功和印学家、篆刻家的推崇,《石鼓文》书法更为世人所重。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三题

其书法艺术特点,可用“圆浑匀婉”概括。在临写前,首先要练好直线、曲线和转肩三种线条。直线指“横”、“竖”。 写“横”时应首尾需匀称、粗细变化小,使起收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写“竖”时,要上下垂直,刚柔相济,切忌板直。

曲线分为“相向曲线”、“相背曲线”和“连续曲线”。“相向曲线”和“相背曲线”在书写时需对称。“连续曲线”的形态各异,书写难度较大,需反复练习。转肩既要改变笔锋的运行方向,又要保持衔接处笔锋中正、不露偏侧。

在结构上,应重点掌握好独体结构的重心、上下结构的字形、左右结构的节奏、上中下结构的稳定、左中右结构的紧凑、包围结构的统一等。

这样方能写出一幅好的作品。

【从石鼓文看先人的劳作】

石鼓文中主要是四言诗的形式描写了秦国君臣带领兵士进行渔猎、修整道路、种植树木等活动,这些可视为早期的劳作。

在《吾车》中,开篇就说“吾车既工,吾马既同”,交代了游猎的车乘精良,马匹齐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们的先民早已知道。

《石鼓文》三题

《吾车》中还详细地讲述了狩猎劳作的过程,“麀鹿速速,君子之求”、“吾驱其特,其来趩趩”,描写了怎样围追母鹿、驱赶公牛等,可见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捕猎方法。

《田车》中有“多庶躍躍,君子迺乐”等内容。虽然没有正面铺叙狩猎过程,而从归途中百姓们手舞足蹈和君臣回到(住所奏起音乐、翩翩起舞的情景中,我们仍能分享到先人获得丰富猎物后的喜悦。有所收获、创造价值正是劳动快乐所在。

当然,古代的劳作环境恶劣、工具较为落后,但先民们却有着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如今,我们的劳动内容、工作环境要优越得多,更应将自己的能力、价值积极地奉献社会,享受劳动的快乐。

《石鼓文》三题

(图为石鼓文《吾车》,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石鼓馆)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三题

《石鼓文》三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