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抗联后勤建设大揭密

 老黄牛的书馆 2019-04-01
【傲蕾一斓按语】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活动,后来者们做过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同时对东北抗联的物资及物质条件的研究,即军事部队的后勤建设,现在还缺少更多详细、权威的研究,但后者正是支撑这支伟大的抗日武装可以在大东北的林海雪原里与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武装坚持经年斗争的要义所在。

本文是从抗联史专家富宏博、朱春龙先生所著的《铁血三江----三江人民抗日斗争纪实》中选取的,难得的是它非常细致研究和记录了东北抗联部分部队后勤给养的来源方式,以及一些具体的事例,从中我们也似乎可以生动看到那段艰苦卓绝而又热血沸腾的战争岁月的真实影像,英雄们都是活生生的,都是有从具体、细致的奋斗中成长起来的,比如,本文还记录了王明贵先生“刮骨疗毒”的一段历史小故事,我个人觉得,这些文字虽然简洁、质朴,但也一样相当打动人心。

抗联第十一军兵工厂遗址抗联第十一军兵工厂遗址

抗联兵工厂的部分工具抗联兵工厂的部分工具

【正文】

通过征税解决给养

抗联第三、五、六、八、九、十一各军都成立了下江办事处,以征收鸦片税、牛马车税及土地税。其中,牛马车税按牛1头1元、马1匹2元、车1辆20元的标准征收。

土地税根据当年农作物收成的实际情况,旱田每垧征收1元,水田每垧征收2元,山间偏僻地区每垧征税5角。木材税规定:按木材等级,每根征收2至5元。通过税收工作,抗日联军各军的活动经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保障了部队的作战和建设。各军官兵均能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津贴,用于改善生活。1938年开始,部队的经费和物资日渐困难。抗日联军开始向猎户和皮货商征收皮革税;向沙金地区淘金把头征收金税;向每冬入山的木材业把头征收木材税;向地主、富农、资本家强征救国特捐,解决了部分部队急需的经费。

修筑密营、储存粮食及军需物资

密营中设有粮仓、武器库、印刷所、医院及被服厂、缝衣队等。五军于1936年8月在四道沟子密营建立了裁缝厂,每处一般有缝纫机1至3台,工人少则二三人,多则六七人。工厂用黄波萝树皮熬汁,染制黄

布,加工军装,供应部队。1937年,抗联七军在暴马顶子、十八垧地、大叶子沟、四合顶子等地密营均建立了由30余名妇女组成的缝衣队。七军独立团在土顶子密营也建立了缝衣队,还从1937年开始在密营周围进行电垦开荒种地,以解决给养。

五军在虎林大小马鞍山、三人班和富锦、同江、饶河3县交界的大旗杆开垦数块荒地。七军第三师在饶河十八垧地、大旺砬子等地也开垦了荒地。在荒地上种植玉米、萝ト、土豆、白菜等,以供部队冬季之需。

群众资助

1936年8月,同江、富锦地区的群众一次就给抗日联军募捐了4万余元抗日经费。1940年12月25日,尖山子密营被毁,部队陷人绝粮境地。东沙河子屯18位农民闻讯后,冒死给部队背来粮食。各部队在作战过程中,反日会等也积极为部队筹粮筹款,准备各种物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卫生勤务

五军设有军医处,部队的医务人员曾在地方开设中药店,坐堂医生除为部队伤病员治病外,还兼办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农村中的中医大多痛恨日军,只要东北抗日联军伤病员向他们求助,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冒着风险为伤病员治病。在长期的战争中,部队普及了医疗知识,开展了自救医救活动。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止血、包扎等救护知识,并注意收集治病疗伤的经验和偏方。

1937年8月,抗联官兵在战场受伤后,均采取自救互救的方法。1937年冬,第六军第三师副官长王明贵在桦川县大石砬子屯与日军作战时右膝盖下方中弹,子弹滞留在髌骨中。他让战士借来剃头刀和钳子,用沸水消毒后,自己拿刀拉开皮肉再用钳子拔出子弹。

1938年后,在日伪军的“大讨伐”下,各部队经常露宿在深山密林中。为预防疾病,各部队规定,凡在一个地区宿营3天以上,每班或排必须修一个临时厕所,用后掩埋。要求夏季宿营时选择背风处,铺蒿草,燃篝火,驱赶蚊虫,围坐着休息。冬季则将雪扒开,四围推筑雪墙,背风处留门,中间燃火,用以取暖做饭。夜间,每个火堆需留有专人照看,并负责督促战友翻身,以防烧伤或着凉。保持个人卫生,提倡每天洗脸。各部队均备有理发工具,有理发员,规定每人每月理发一次。冬季用雪擦洗脸、手以防感冒,在屋里或窝棚里要常洗澡,夏季则到江河里洗澡。行军后,用热水洗脚,以防冻伤。用开水煮、篝火烧冬季冻等方法消灭虱子。还用草木灰过滤后的水来代替肥皂。

常备火种、食盐和草药预防疾病

每人都要随身携带火种(火柴、火镰、火石)及一包食盐。火种用以烧开水和野炊,夏季用来驱蚊,淋雨后烘干衣服,冬季用来取暖。食盐则用来清洗伤口。并规定官兵到山区或草原,必须采集中草药和野菜。草药包括串地龙、马尿臊、黄杨、黄柏、五味子等,用来预防疾病。野菜包括江葱、枪头菜、婆婆丁、蕨菜、明叶菜、木耳、元蘑、黄花菜等,用来食用或治疗维生素缺乏症。

武装弹药供应

抗联武装弹药来源主要是战斗中缴获、伪军起义携带及自制。各军在密营中也都有修械所,三军在大罗勒密一带建立了江南修械所。十一军在七星砬子山里建修了兵工厂。中共下江特委特派员兼富锦县委书记刘忠民对建修械厂给予很大的支持,他动员地方抗日组织大力帮助筹建。

位于桦川县中部的七星砬子群山是完达山的支脉,方圆百余里,山中有哈达密河和柳树河流过,水源充足。山上多为原始森林,地形隐蔽,以少数兵力把守山口,敌人便很难侵入该区。

抗联十一军建兵工厂,由崔振寰主任和叶团长负责。在建设时,从原奉天兵工厂来了7位失业工人。他们是由共产党员胡志刚带来的,经长途跋涉先到佳木斯。祁致中等领导人很高兴,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7位工人和战土们一起投入修建厂房的战斗。胡志刚又派2名工人回沈阳去动员其他失业工人也来北满参加抗日工作。一个月后,又从沈阳来了十几位工人。60多名警卫战士和20余名工人,共同盖起了厂房,分别在三处建起了三个车间。第一个是造枪车间,第二个是弹药库这两个车间建在老道沟,第三个是修械所,建在小白砬子。

几经周折,从佳木斯和集贤镇买来1台机床和各种工具,为了解决动力电,他们在山里修筑一条小水坝,以水轮带动发动电机发电。水源不足时,就利用缴获敌人的汽车发动机,烧煤油发电。最困难的时候,就把大铁轮安装到木架上,挂上皮带,四个人轮换着摇动,来带动机床运转。

修枪和造枪的原材料

有的可以设法购买和动员群众捐献,一般钢铁不能造枪,需要特种钢材。工人们开动脑筋,提出可以用“钢轨梗”代替,因其伸缩性小、耐磨。但是,钢轨只能从敌人手里夺取。崔主任派出侦察员,得知长发电转运站上,堆放着一些钢轨。崔主任命令孟宪贵连长带领几十名骑兵前去夺取。部队从笔架山出发,半夜赶到长发电车站。孟连长派一个班的战士担任警戒,其余的人搬运钢轨。当钢轨已经被运走一半时,敌人发觉了,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孟连长一面指挥战斗,一面指挥抢运钢轨。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把全部钢轨运到了安全地带,用绳子拴好,再接上马套,拖回了基地。

工人除完成修械任务外,又研究试制成功一种手枪----带机头的撸子,俗称“匣撸子”,共生产出一百多支。枪面上的漆是用豆油烧烤的,黑亮如老鸹翎。又试制成功了手提式自动冲锋枪。枪梭弯曲细长,打匣枪子弹。弹药车间主要是制造子弹头和把空弹壳装成子弹。他们还试制成功一批迫击炮弹,供部队使用。工人们在修理缴获的三八式轻机枪时,想到三八式步枪子弹容易解决,就决定用三八式机枪零件试制1架直把轻机枪,不久就制造成功了。还把缴获敌人的手榴弹打开研究试制出一种杀伤力强的新式瓜形手榴弹,供给部队使用。(本文正文作者为富宏博、朱春龙)

一段铁轨,抗联兵工厂用来做武器原材料一段铁轨,抗联兵工厂用来做武器原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