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漂“导航员” 归来话钓鲫

 chengling1989 2019-04-01

河南商城 邹卫平

一、         看鱼咬钩

这次特殊的经历,是在2011年正月二十下午,地点是鲇鱼山水库发电机出口那段河渠。

鲇鱼山水库是国家大型一类水库,发电机组在大坝的东端,有两个出口成V字型与河床相接,称得上渠的地段,不到三百米长,由于这里低于河床约三十到五十厘米,冬天不发电,河床枯水,这里总是会聚集相当多的小鲫鱼。只是去年冬,不知为什么这儿水清见底,全无鱼影,直到正月初八,该电站职工刘兴太和高海波看见大量的鱼从电机洞里游出来,才解开了这个谜,也就诱发了新一轮钓鱼高潮,每天钓获三五斤到二十来斤不等。

我去的这天,有三十多人在那儿。那天晴朗静风,升温很猛,到场地一个小时内,就脱了三层外衣。因温差过大,已经有人拉起鼓鼓的鱼护,开始打道回府。观望犹豫间,却听见有人说:“再朝上游一米打远一点!”闻声看去,原来是钓友罗俊在渠道桥上,正指挥着西岸的宋仁锋下钩。宋依言行事,钩刚入水,一条白亮的鱼就被拉出水来。有意思!

这个渠道桥约3米宽,50米长,15米高。到了桥中间,果然可以看清水底,哪里有鱼,有几条多大的鱼,二十多米内一目了然,连宋仁锋钩上的双饵都看得一清二楚。罗俊见一群群的鱼上上下下,都经过宋的前方,就放弃了回家的念头,也下去钓。我呢?从未见过这等看鱼钓鱼的情形,就稳居瞭望台,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他们的飞漂“导航员”,指挥他们追着鱼群,一次次把钓子抛到鱼嘴边,看着鱼追饵,看着鱼咬钩,看着漂动,看着起竿。过瘾,太过瘾了!

二、 鱼却原来

半天下来,对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朋友有了新认识。

鲫鱼结群。从我站到桥上到离开那儿的四个小时内,我见到的鱼上上下下,不计其数。鱼群大小不等,小群十几条,几十条,大群上百条,数百条,其中一个最大鱼群,以其内有一条小红鱼为标识,总尾数约有上千条。很明显,这些鱼群是相对独立的,互相并不掺和。他们是以亲缘为纽带吗?还是因同时同地生而结为把兄?他们会并群吗?还是直到这个群衰落为止?

几天以后,我用长竿短钓法在草缝里找鱼钓,结果有了另一个发现,钓上来的鱼,大的大,小的小,有一半以上的鱼或豁嘴,或曲腰,或瘦弱,另一半却明显的要大一些,甚至于有一条半斤以上的。我猜想,这些不合群的鱼,要么是某个已经消失的鱼群的幸存者,要么是某个鱼群的落伍者。

鲫鱼行军。从早晨人人都钓到了鱼看,这里的鲫鱼十点前曾四处觅食。然而现在,他们正在沿着渠道的中心线上上下下往返游行。光是那条小红鱼所在的大部队,就来回折腾了五次。我不明白他们在寻找什么。桥的上游20米到桥的下游20米,这一段看得最清楚。可能因为这里水浅且受到人声人影的惊扰,所有鱼群通过桥下地段时,都像是穿越封锁线般的警觉与快速。他们先在较远较深的同一个地方停下来,像是部队拥挤在一个兵站。迟疑一会儿后,开始行动,由先前的十几条几十条一横队,变成三五条一列甚至于单兵首尾相连前进,像是防着什么意外情况,接下来才会是大部队快速通过。这时我扔下条蚯蚓或一团商品饵,队伍立马两侧散开又闪电般地合拢。如果在队伍正准备通过前,我扔下东西弄出点动静来,部队会停止前进,团成一片,这时,会有十几条鱼走到队伍的前沿来,那样子像是一个指挥部在临阵观察与决断。我观察过鸭群,知道鸭有头领,现在,我有理由相信,鱼群也有头领。

鲫鱼兵站。宋仁锋的前方有两处,过往的鱼群,特别是超大鱼群,都会滞留一会儿,因此我戏称之为兵站。兵站的地形特点,是离两岸等距离,离小桥远一些,稍深,周边由草和石半包围。行军中的鱼,纪律严明,对我扔下去的饵理都不理,而在兵站,宋仁锋和罗俊却一直在上鱼。所不同的,只是有时鱼觅食活跃,有时对饵反应麻木。从人的角度,实在是看不出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安全地带。在鱼几乎不再游行的时候,我找到了那个较大鱼群的栖息地——那是一处没有人伸竿的地段,水虽然不深,但中间有棵倒在水中的树枝,虽然离东岸较近,但岸太陡待不住人,水中草密也难以下网;第二天,我在另一侧钓鱼,大家都不上钩时,我突发奇想,朝那里扔了个石头,大家颇为不解,然而不一会儿即转怒为喜,果然又都开始上鱼,说我使的是奇招。

后来有天天气骤冷,我又到桥上去看了看,没有见到鱼的踪影,却在一块浑水处钓出了90多条鲫鱼。

三、人却原来

看清了鱼再来看钓鱼人,就想笑,同时想到了几句名言。

难得糊涂。宋仁锋的对面,有两位钓友,一个钓台钓,一个钓传统钓,钩子所在,离鱼道甚远,一条鱼也没有。那位钓传统钓的,打了三处窝子,明亮亮的铺在水中,一片又一片,细看,也是一条鱼没有,不仅窝内没有鱼,他们面前“方圆几十里”连一条鱼也没有。然而他们却浑然不觉,依然极有耐心地守候着自己的希望,直到我说出真相。看到他俩丧气地走了,我有些后悔。我其实很矛盾,但还是忍不住说,好心办了坏事。后来又来了一位钓友,看了看地形,信心十足地往无鱼区打了个大大的窝子。我问他带了多长的竿来,他说五米四,我没有再说什么。钓鱼本来就是钓希望,为什么要毁了别人的希望与自信?我甚至于想到人们其实不应该发明探鱼器,那样将击碎多少钓鱼人的梦想。

百家争鸣。我离开小桥,沿着渠道堤埂来回走了一圈,发现哭的哭,笑的笑,却各有高论。钩子放到了鱼道上的,自然仍有鱼获,自然技高一筹,切题的不切题的,沾边的不靠谱的,都作经验谈。钩子不在鱼道上的,自然难见漂动,却都在作各种推论。有的埋怨温差太大,有的抱怨饵不对路,有的说钩大了,有的说别人窝子打大了,有的责怪身边的钓友不应该用长竿,把鱼都诱到中间去了。真真的可口可乐!隔着水猜鱼,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谜语,这不也正是钓鱼的乐趣之所在吗?

艺无止境。同样落在鱼道上的两个人的钩子,一个上鱼,一个不上,对此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饵料对味不对味。其实大大不然。我注意到,宋仁锋用的是小钩细线轻坠,入水不惊鱼,入水后两饵如小虫,缓缓漂过鱼的上方,因为是浮钓,漂直立时,两饵仍悬在鱼的眼前,并且依然在漂动,所以特别诱鱼。而桥的上游的另一位钓友,同样可以把钩子抛到鱼道上,但他用的是大漂重坠,钩子每次落水,都惊得鱼儿四散,再聚拢时,那饵却躺在了水底,好半天才能等上一条。如此钓法不当,哪里怪得别的?真的是什么鱼什么钓法,有时细节决定成败,钓者不可不察!

还想到了一些别的,相信大家也会想到。

空着鱼护回家,却感觉收获满满,足以盈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