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之以兰

 猪王小屋 2019-04-01

     《内经·奇病论》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消渴之最早记录也。或谓其症即今所言糖尿病2型,然消渴或有血糖高者,而血糖高者亦有未见消渴者。消渴已有症状,而血糖高者绝大部分未有表现病症,惟以控制血糖作为健康保养之目标罢了。此目标是否一定正确,时人亦有惑者,今暂不予置喙,或待后有明者。

消渴治之以兰,后世处方多不见其用者,反而多用寒凉下热之药。如张介宾《景岳全书》的处方为:“麦冬、生地黄、玄参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黄连、栀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结者,可合调胃承气汤。”或有参黄降糖方云:“处方:大黄、桂枝各6克,桃仁9克,玄明粉3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黄各12克,麦冬12克,黄芪30克。水煎服。”皆未见用兰者。

此或以兰草为兰花为误,而兰花味辛,性平,有滋阴清肺,化痰止咳之功,实非消渴所对症。以兰花为兰草,当是宋人致误,元人方回早有辩误:“古之兰,即金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今之所谓兰,其叶如茅而嫩者,根名土续断,因花馥郁,故得兰名也。”并有诗云:“绿叶梢头紫粟攒,离骚经里古秋兰。时人误唤孩儿菊,惟有诗翁解细看。”李时珍承之,在兰草和泽兰条目下细为考证辨别,并载李东垣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就是用的泽兰,时通呼为孩儿菊也。惜后人犹有不明,遽以兰花为兰草也。

盖兰蕙皆香草也,其别甚微,兰为兰草,蕙为泽兰,一物二种,时或有通呼为孩儿菊者。故陆玑言:“兰似泽兰,但广而长节。《别录》曰:“泽兰生汝南诸大泽旁,三月三日采,阴干。”故知王羲之写就兰亭序之兰亭,乃是上巳采泽兰用以洗濯祓除之处也,非遍植兰花之所也。古人以兰蕙为香草,所以为佩也。《楚辞》云“纫秋兰以为佩。”《风俗通》言:“尚书奏事,怀香握兰。”今所种兰花,或有轻微幽香,然实称不上是香草也,故亦知今之兰花非古之兰草也。

兰草泽兰,其用皆有下利行水之功,其效颇类《伤寒》所载“渴着,宜五苓散”之功也。故内经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泽兰亦名地笋,兰草偏走气道,地笋偏走血分,故气郁多用兰,血积多用蕙。

《淮南子·谬称训》云:“男子树兰,美而不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情不相与往来也。”注者皆不解,以为或有脱误。此医者之语也。不泽者消渴也。继者善也。男子种兰,不用其芬芳之香为美,而用其茎叶为食,可以疗治肥胖消渴之症,得食者以为善也。“情不相与往来也。”以云兰蕙在于男女,功用不同也。此亦圣人为治之道:漠然不见贤者,见用以为贤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