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见碑版书法 ▎孤绝、骨挺、笔道隔塞,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独孤守义》

 冯振0alnnmjoe5 2019-04-01

唐代稀见墓志书法

-

-

© 荣宝斋出版社


-

Epitaph of the Tang Dynasty

这是2018年荣宝斋出版《唐代稀见墓志书法精选》中的一辑,《独孤守义墓志》,其中碑文校勘、集联以及导论评析文章皆为陈量的工作。也代表着个人的艺术和金石旨趣。今天编发于此,以飨读者。(注:文中所有图片 © 荣宝斋出版社

-

孤绝   骨挺   笔道隔塞

唐《独孤守义墓志》评析

陈量

《独孤守义墓志》,乃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十月十三日撰写的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正书二十二行,行二十一字,楷书。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北朝族望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肯通变。惟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碑志,不署书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汉法。”如果从风格上来讲,《独孤守义墓志》应是阮元所讲的此类书法之遗脉。其刻石风格似北朝邙山墓志,与北魏初期《元彬墓志》风格相像,粗犷雄浑,奇崛恣肆,棱角突出,甚至在刻工上显得支离,正是这种粗率的刻工让它显得更加意外,料想原石上的书丹未必如此,这种失真导致一种新的审美出现,章法上的行间茂密,“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这种肆然的自由状态很难与法度森严的唐代书法联系起来,无论是方折的棱角还是结字的朴茂皆与唐法相去甚远,而与北朝书法更为接近。这种无古无今的书写现象,在书法史中非常特殊,而长久被人忽略的民间书迹和儿童书写往往有此特征。

阮元《南北书派论》古本

 一般来说,我们所见的唐代墓志,都多多少少与唐代的正统楷书,如颜、柳、欧、褚、虞等有几分相似,或者承接隋代墓志的“平和典雅”、“峻严方饰”的特点,而《独孤守义墓志》特殊之处在于,它迥异于一般唐代墓志的规整,也不同于隋代墓志质实细利的特征,而直接追向北朝,更接近北朝摩崖的圆浑、造像的方锐、墓志的真率。一般的墓志共性较多,个性相对较少,正因为唐代书法的风格特征强大,所以单个墓志显示出如此的个性,就越特殊,越有书法史的价值和研究意义。这正是《独孤守义墓志》的书法价值。

颜真卿楷书原刻拓本《颜书郭公碑》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西安, 唐廣德2年 [764]11月21日, 

毛裝剪貼, 墨紙尺寸: 27 x 17.5 cm. 淸拓本.

書前襯葉有'堀越文庫'(Horikoshi bunko)印記.

而《独孤守义墓志》另一个特殊之处乃是其笔法的意义。这条线索可以追溯到书法史中早期的楷书,我们在汉简牍及汉代陶罐上的书丹上可以看到其早期的笔法轮廓:笔法中保留分隶、章草的影响,且越来越简化,变绞转为提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楷书笔法的第二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楷书盛行,分两条支路。一条是以东晋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墨迹书法,这些书法虽然以行书为主,但时常夹杂楷体字,它们用笔丰富,强调行笔的两端和转折处,绞转并不多见。第二条是这时期的碑刻,如《爨宝子》、《郑长猷造像记》等,由于强调肃穆庄严,书写时笔画的两端和转折处特别夸张和修饰,但也有部分保留绞转笔法的使用,如《郑文公碑》、《瘗鹤铭》等,这些作品使用圆转,平直的用笔方法,所以我们经常讲其有“篆隶气”;而楷书笔法的第三个时期就是唐代,此时提按几乎取代了所有其他笔法,而成为霸主。这时的楷书笔法特点是:强调端部与转折,藏锋不露,有意识地借鉴已然丧失的篆隶绞转笔法。后者的代表书家就是颜真卿。    

《龙门二十品· 郑长猷造像记》旧拓

楷书笔法演变的三个重要时期,昭示了中国书法史用笔的发展奥秘,这之后的楷书只是在这三个时期中间来回跳跃,不断融合和滋生新的风格,而很难撼动楷书的主体用笔方式。

我们分析一件碑拓作品的用笔,往往将其视作一件整体的书法作品,而暂时规避其刻工与书丹的二元差异,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其笔法特征。《独孤守义墓志》前三分之二的部分,大多数字注重笔画的两端和转折处,甚至在笔画起始的时候极尽夸张,如“独孤”二字、“渎”、“挺”等字,同时强调用笔的提按,但又保留了笔画圆转凝重的特点,参以绞转和平直的运笔,如“尚书幽”三字,有隶书的宽博之态,又不乏篆籀圆转中实的气息。整个墓志的后三分之一部分显得漫漶细利,像滑石印般鬼使神差,粗粗细细、一惊一乍,别有洞天。这种由岁月带来的质感是特别的,它的笔法更是模糊的,我们既能看到早期楷书中那种分隶的影响,又能频繁地看到绞转和圆动的笔法运动,但又能观察到一些字的提按。这真是无古无今的书写。所以《独孤守义墓志》更为特殊的价值在于,这种由书写用笔的无秩序感和由岁月带来的模糊魅力,这也正是古代民间书法的潜能和更为重要的价值。

《独孤守义墓志》单字

早在沈曾植就曾对这些无名氏的书迹有所讨论。《杂札》云:“虽六朝碑,虽诸家行草帖,何一不横是横,竖是竖耶?算子,指其平排无势耳。识得笔法,便无疑已。永字八法,唐之闾阎书师语耳。作字自不能此范围,然岂能尽。” 《菌阁琐谈》又云:“写书写经,则章程书之流也。碑碣摹崖,则铭石书之流也。章程以细密为准,则宜用指。铭石以宏郭为用,则宜用腕。因所书之宜适,而字势异。笔势异,手腕之异,由此兴焉。由后世言之,则笔势因指腕之用而生。由古初言之,则指腕之用因笔势而生也。”所以用笔之法并无定法,因当因势利导,随机生发。我们知道,唐代楷书的最大问题是笔法丰富性的丧失,也就是上古的绞转笔法的消隐,致使线条圆持凝重的丧失,提按、留驻、强调两端等运笔形式的典范化逐渐导致笔画中怯、单薄的弊病。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就更加能够明白寐叟的苦心,也更能看到《独孤守义墓志》的特殊之处和它带来的冲击。

《独孤守义墓志》单字

谭泽闿当年指出李瑞清书法:“直化刀石之工纳入豪素”,否认了当时“六朝碑皆石工鎚凿所成,非豪素闲物”。谭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临摹碑版的视角,即以豪素之心浸润碑版之凝重。所以我们在临摹《独孤守义墓志》此类笔法模糊的刻碑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关乎整体的丰富性,这包括章法形式和笔法的变化。就如米芾在前人的笔法中加入绞转和刷的笔法,黄庭坚从参悟自然中得到新的弹跳性的笔法,林散之写草书时用长锋羊毫深按扭结的笔法,他们都是在古典作品的提按笔法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但这些对于今天的书法创作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新的审美要求,就不得不从像《独孤守义墓志》这样的无规律性的笔法秩序中,获得更加富有某种未知的可能性,更加丰富的笔法表达,更加需要豪素之心的轻松感觉和自然之势,这样才能产生既古又新、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创作。

 -


《独孤守义墓志》

更多单字和局部

-



《独孤守义墓志》

书影和集联

-


《独孤守义墓志》

志文校勘

-

唐《独孤守义墓志》

【志文】

维大唐垂拱元年岁次乙酉十月癸酉朔十三日乙酉大唐故颍州颍上县令独孤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守义 河南人也 曾祖琛魏 金部尚书 幽恒定三州刺史 祖昏齐特进开府 仪同三司 黄门侍郎 左领大将军 使持节成普二州刺史 涪陵郡开国公父宣 随汉丙郡太守 济阴郡通守 并德以润身材 以干盛禀 衔珠而申豹 略入青璅 而侍鸾阶 惟君降灵山渎 挺秀珪璋 抱中和以自资 蕴高才而韵俗 起家左金吾 卫引驾勑 斯兰锜肃 彼钩陈赏鉴 浑金任申陶壁 以龙朔元年 楞君括州司法 参军事念 室务殷浮 讼多扰鞫 斯茂草绝 彼分缣袂满 以咸亨三年授君汝州鲁山县令 动彼鸣经 良资善政 又以仪凤三年改授君颍州颍上县令 君频纱凫写 再理铜章

人不系正朝化 自融于暮月 是者归 谢袂满言 旋岂谓 积善无征 缠疴不救 以垂拱元年岁次乙酉七月乙巳朔廿二日景寅 终于神都尊春秋七十五 即以其年十月癸酉朔十三日乙酉定于河南县平乐北原礼也老乎章露 坠珠痛伤 鸣哀哉 哀子思谦 苇藜莪增慕 岐屺湮哀 将恐海变桑田 山移雀泽 庶芳尘长无味 勒贞坚之幽石 其铭曰 

□□□ 冠盖周京 惟贤之道 惟国之贞 其一 

庆赏既延 □□□ 鹤鸣在野 鹤渐于坠 其二

道以济时 学而从故 □□□□ □□□□ 尘落逝水 难迢□□ □□

-

(陈量校勘)

以上© 荣宝斋出版社 

全国各大实体书店、线上皆有销售

 - End -


- CHEN LIANG STUDIO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