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兽药饲料销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赚钱都难(四)续

 新星777 2019-04-01

兽药饲料销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赚钱都难(四)续

案例:调价为什么比低价畅销

某食品企业推出系列新产品后,为了便于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价格,对驻全国办事处下达的价格通知要求: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在总部价格的基础上浮动±5%。结果,除吉林办事处价格上浮5%外,其它办事处全部下调5%。半年后,销售情况最好的正是吉林办事处。

由于价格上浮,系列新产品一亮相,就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一种形象:产品品质可能不错。同时,吉林办事处又将拿出销售额的10%(正好价格浮动的上下限之差)用于终端促销。消费者以比较低的支出,购买到了标价较高的产品,消费者有种“占便宜”的感觉——这就是一个产品定位问题,而不只是简单的定价问题。

价格下调的办事处,由于价格已经一步到位,没有营造感觉的空间,产品在终端死气沉沉,销售极为困难。

从理论上讲,价格毫无疑问应该由品质决定,有什么样的品质就有什么样的价格。但在现实中,消费者要在品质与价格之间建立联系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消费者对品质有充分的鉴别能力,或者至少能够采取比较法鉴别类似产品;

第二,消费者有充足的知识和信息,在不同品质与价格之间建立联系,即不同品质的产品应该值多少钱,消费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在营销实务中,上述二个条件都不容易满足。举一些最简单的例子为证,乐百氏强调纯净水的典型品质特征是27层净化,其实消费者根本品尝不出经过27层净化的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差别。我了解一家区域性的纯净水公司就一直把矿泉水当作纯净水在卖,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者能够鉴别出它不是纯净水。消费者无法以纯净水的指标来鉴别它,即使纯净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只要不引起消费者大面积的不良反应,消费者通常不会怀疑纯净水的品质。更有意思的是,中国饮用水的龙头企业娃哈哈从来就不强调它的产品品质,所有广告都是感性广告,什么“我的眼里只有你”,“爱你等于爱自己”,整体营销活动完全回避品质要素。对纯净水而言,除非出现不合格产品,否则,消费者很难鉴别商品品质之间的差异。

新产品定价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活:

中国人经常讲“一分价钱一分货”,而不是讲“一分货一分价钱”,表明中国人早已习惯于凭价格反推品质。

当然,价格反推品质仍然需要前提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消费者就可能不会通过价格反推品质,而是对产品价格表示怀疑:①产品有明显的品质暇疵;②消费者对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不信任;③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已经产生思维定势,比如消费者一贯认为该厂生产的产品是低档货;④产品的销售渠道与价格不协调,比如高价产品在低档场所销售。

商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当消费者自己不能凭借拥有的知识和信息确认产品品质时,价格就是给消费者的心理暗示。

剖析:为什么消费者越来越失去对产品的判断能力?

解析:先举例说明,普通消费者根据什么购买电脑?品牌、价位、CPU、配置……?

可以说,普通消费者除了品牌和价位外,对电脑一无所知。CPU、配置等相对专业的词汇早已让普通消费者不知所措,更专业的术语更让消费者越听越糊涂。因此,普遍消费者购买电脑,总要找一个自己熟悉又信得过的代理人,由他们协助自己购买。笔者虽已生疏电脑多年,但也多次“被迫”帮助朋友购买电脑。

类似消费者购买电脑的“窘境”,经常出现在消费者的购物活动中。只不过大多数商品的价值不象电脑那么高,专业性不象电脑那么强。

在科技不发达的社会,商品的制造过程相对简单,在最终商品里很容易感受到原材料构成。现代科技对原材料的加工,很多情况下已经基本无法识别原料构成,如电脑芯片的原料构成,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知晓。这是消费者鉴别产品困难的原因之一。

现代商品简单友好的界面、复杂的内部系统,也让消费者无法真正鉴别商品品质。如消费者购买电视,根本无法开箱检查内部系统,最多只能拿着按钮把所有功能试一遍。稍微细致一点的,可能仔细检查一下外观。这是消费者鉴别产品困难的原因之二。

关于价格战:大企业挑起价格战可能越打越大,小企业挑起价格战可能越打越小。

价格战既可能是最低层次的竞争,是企业没有竞争实力的表现;也可能是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有的企业打价格战是因为没有其它竞争力区别于对手,只有比对手更低的价格。我们在市场调研中经常发现,区域市场上价格最低的产品通常也是卖得最差的产品。这类企业虽然价格极低,但如果说他们发动价格战则可能高估了其实力——在竞争中,那些基本不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所采取的低价格,不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他们应该是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因为这类企业的低价格通常不会对其他对手产生影响。

有的企业打价格战是因为综合实力太强,其实力集中体现在价格上,如格兰仕不断在微波炉领域发动的价格战、汇汇在火腿肠领域发动的价格战。

哈佛商学院波特指导竞争战略总结为三种: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战略

汇汇如何在价格战中赢利?

1997-1998年是中国火腿肠行业的分水岭。1986年开始生产火腿肠的“行业鼻祖”春都,被1992年才开始生产火腿肠的后起之秀汇汇发动的价格战打败,并从此一撅不振,甚至现在基本退出火腿肠行业。

火腿肠行业的价格战虽然很低调,不象家电业的价格战那样为世人知晓,却是比家电价格战更经典的案例。

1997年之前,中国总体上处于短缺经济时代,火腿肠企业面对的是还没有被充分开发的市场,每个企业都忙于跑马占地扩大市场。由于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市场,企业之间基本无意在同一市场上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把中国市场从短缺经济快速推进到过剩经济。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基本没有了,企业之间被迫在市场上展开捉对厮杀。最快速、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当然是价格战。

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的境界可能没有某些专家们那么高,是为了赢利所谓的“双赢”局面。本土企业的价格战的原始动机往往是为了置对手于死地。行业龙头长虹发动价格战的动机是“清理门户”,这不是把对手置于死地又是什么?

汇汇想改变行业地位,发动了价格战,春都怎么办?春都有品牌优势,它完全可以不理会价格战。春都也正是这么做的。

谁会成为价格战的受益者?消费者吗?家电业的价格战,消费者是受益者。而火腿肠行业的价格战,经销商是短期内的受益者。出厂价下降的过程中,零售价并没有变。消费者当然还是想买春都,但经销商已经主动推荐汇汇了。在当时自选还不是主要购物方式的时候,商家的推荐可能比品牌或广告的影响力更大。正是在商家的不断推荐中,消费者慢慢从购买春都转向购买汇汇。等到有一天春都发现它的品牌力已经影响不了消费者的购物时,它也不得不参与价格战。但此时已经晚了——有哪个消费者愿意购买“过气”的品牌?

企业参与价格战,往往面临着一个悖论:参与价格战,亏损;不参与价格战,丢失市场。汇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悖论。

汇汇现在大约有200多个品种规格,其中普通肠约占总销量的一半。普通肠是彻头彻尾的价格敏感型产品,汇汇正是将这个产品拿来参与价格战。打得别人不赚钱,自己也不赚钱

汇汇的利润从那里来?从其它的200多个小批量产品中来。汇汇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基本是无对手产品。由于批量小,对手基本不会针对小批量产品出政策。打价格战的产品有哪个是小批量产品?通常是销量最大的那个产品。

春都不参与价格战失败了,参与价格战还是失败了——如果只有一个产品,并且拿这个产品参与价格战,不论是否参与价格战,都面临着失败的危险。

汇汇在价格战中赢利,是因为她多层次多品种产品策略,以及与产品策略相对应的价格策略。汇汇的策略是:

低端产品:价格敏感型产品,必须主动参与价格战。营销目标是:让对手无利可图、扩大规模并分摊费用、搭建销售网络、形成品牌影响力——把产品摆得到处都是就是最好的品牌广告。大批量单一品种,让此产品成为对手的靶子。

中端产品:价格相对不敏感,基本不参与价格战。营销目标:既能上量又能赢利,既形成现金流又形成利润流。小批量多品种,让对手找不到打价格战的靶子。

高端产品:价格不敏感,高价策略,不参与价格战。营销目标:形成品牌形象。

如果汇汇没有50%的低端产品参与价格战,没有低端产品的亏损,就不会有市场;没有中高端的小批量多品种,就不会有利润——在企业的经营目标中,市场和利润缺一不可——先要市场后要利润,或先要利润后要市场,都只是人们的假想,没有现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