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道历史博物馆】明日开幕 • 京津冀火花收藏交流展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4-02

        在当今的繁华城市里,我们走在每一条大街小巷里,如果你想购买一盒曾经到处可见的日用商品火柴,也许跑累一双腿也难觅它的踪影。火柴已经基本上被时代所遗忘,被许多小朋友而不识,他最多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和教科书上一个商品的名字。

       人类取火用火从自然之火开始,包括利用火山、雷击产生的自然火。后来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这是一种通过木头摩擦产生热量点燃易燃物的生火方式。随着青铜制镜技术的发明,人们发现凹面镜可以聚集太阳光于某一点,产生高温点燃易燃物,发明了阳燧,但阳燧受天气条件影响,阴雨天不能取火。

         铁器出现后,人们发明了火镰,利用铁器与燧石撞击产生火花点燃易燃物,达到取火的目的。阳燧取火、火镰取火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以至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仍然可以见到有人在使用。

       现代火柴是化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从黄磷到红磷,从浸液火柴到摩擦火柴,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玛省的贝利亚城。1855年,瑞典人制成了今天仍在使用的安全火柴。据史料记载,火柴于1844年传入中国,称“洋火”或“自来火”。1877年中国第一家火柴厂上海自来火局诞生,随后民族火柴厂相继建立,开始了和进口火柴的竞争。1930年“火柴大王”刘鸿生发起组建大中华火柴公司,共同抵制外国火柴,保护民族火柴工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火柴工业奄奄一息,纷纷倒闭,残存的也只能勉强维持。新中国成立后,火柴工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年产量达到3400万件,当时的一件等于一千小盒。

        随着打火机及电子打火的兴起和普及,火柴工业逐渐萎缩,目前年产量仅数百万件,但一些艺术火柴,定制火柴,仍有很大市场。

        火柴盒上印有很多贴画,又叫“火花”,早期是火柴的的商标,是区别不同火柴厂和品牌的标志;建国以后,火柴盒贴画逐渐成为火柴盒的装饰品,内容也日益丰富,逐渐成为一种新式样的收藏品。

           2019年4月2日至15日,在天津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举行的京津冀火花收藏交流展,注定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热情期待在天津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与各位参观者相聚,把我们的藏品和心得分享给您,为继续振兴中国的火花文化共谱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