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不值得同情,体制不相信眼泪

 天地人和w 2019-04-02

    温乎曰:   

想做的事就要努力去追求,

最怕的是心里很想要,

却拉不下面子、弯不下腰。

1

公元747年,大唐帝国响起一声春雷。

李隆基号召天下的读书人来长安,参加一场特别的考试:“只要有本事就能录取,分房子给编制,骗人是小狗。”

并且让宰相李林甫主持,够诚意够分量吧。

杜甫看着手中的宣传册心绪难平,尽管他表现的很淡定,但起伏的胸膛却出卖了他激动的内心。

他相信自己的机会来了,从此以后将纵横四海。

那一年,杜甫已经36岁,耗不起了。他趁着考试前的宁静时光,又一次重温了课本和复习题,然后信心满满的走入考场。

看了一眼试卷,杜甫心头的大石落地:“稳了。”

几天后,成绩公布。

考生们一拥而上,想看看榜单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却发现空无一人。

是的,所有考生都落榜了,一个都不能少,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与此同时,李林甫在大明宫中汇报工作:“陛下,一个都不录取,这说明野无遗贤啊。”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隆基也很满意:“是嘛,我们都棒棒哒。”

宰相很满意,皇帝很满意,杜甫很生气。

当时的尚书左丞韦济很欣赏他,但从来没有伸出温暖的小手,拉杜甫一把。就连公开的招聘考试,也特么作弊。

杜甫给韦济写了一封信,吐槽自己的心酸: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论才华,我不是针对谁,只想说在座的诸位都是垃圾。赏识我的大咖也很多,可我只想为国效力。

在人才市场的门口徘徊13年,却依然没工作。

你们都眼瞎了吗?

这段杜甫的心路历程,是我脑补的。可以确定的是,杜甫当时很生气、很郁闷,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他对成功的标准很简单,做官。

我们不能因为杜甫是“诗圣”就抹杀他的七情六欲。他也是人、也想做官和实现财务自由,与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不同。

可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成功,该怪谁呢?

这一切都是杜甫自己造成的啊。

2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是大唐帝国的一句名言,说的是京兆韦杜两家人地位很高、关系很硬。

杜甫,就出身于京兆杜氏。

年轻时,他对自己的人生基本没什么规划,注意,这一句要划重点。除了拼命读书之外,就是到处游山玩水。

就算是旅游,杜甫也要玩出风采。什么驴友结伴、什么旅行社跟团,杜甫都是看不上的,他玩的是自驾游。

731年,20岁的杜甫出门了。

他先去了山东,然后转头去江南浪了一圈。25岁科举落榜也满不在乎,紧接着就开启了第二次齐鲁之旅。

这时的杜甫,还没有体会到人生的艰难。

他只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性的生活。什么房子、车子、票子,只要我出手,统统都是手到擒来。

可到底什么时候出手呢?

不好意思,那得看杜甫的心情。

就像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对未来也没什么规划。读书时旷课、玩游戏、谈恋爱,忙着享受大好青春。

他们也知道要努力奋斗,但是不着急,需要努力的时候再奋发图强,肯定能一发命中。

年轻人总是盲目自信,可他们低估了世俗的力量。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

杜甫没有规划的青春,拖了中年梦想的后腿。

3

755年,杜甫被授予河西尉。

河西是冯翊郡的一个县,在长安东北边,距离风陵渡不太远。对于大唐帝国的其他郡县来说,这里算是核心地带。

而县尉相当于公安局长,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

今天王二家丢了只鸡,得帮忙去找;

明天张三家夫妻吵架,他要去劝和;

后天一看,来盗贼了,抄家伙上吧。

熟悉基层工作的同学都知道,要做好这个岗位需要手段。对上要体会领导意图,对下要有霹雳手段来震慑刁民和属下。

黑白通吃,是县尉的工作性质。

这是苦活累活脏活,很多人都不愿意干也干不了。但是在唐朝,县尉、县丞等基层工作经历,又是培养能臣干吏的绝佳途径。

这份工作是一次机会。

对于有出身、有人脉的贵族子弟来说,只要基层工作干得好,将来能获得再次提拔也说不定呢?

可杜甫却放弃了。

都没有尝试能不能干的了,他就主动申请调动岗位,于是,他被派到兵器仓库中做管理员。

他在诗中是这么说的: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说白了,就是清高、弯不下腰、不能和基层的大老粗打成一片。宁愿一张报纸一杯茶的坐办公室,也不愿意走进田间地头。

杜甫的诗文独步天下,但真的不适合官场。

书生气和接地气,绝对是不能相容的两种属性。他守着一身的书生气,去做接地气的事,怎么看都是凹造型。

他是超一流的文人,却是不入流的政客。


4

对“至君尧舜上”理想的实践,王安石做的比杜甫强。

1042年,22岁的王安石同学考中进士,正式走入大宋帝国的官场。正式发榜时,一份offer放在他面前:

入馆阁做清闲官,将来晋升也快。

王安石怒了:“你们特么把我当什么人,这种娘炮干的事也来烦我?我要申请换岗位,我要下!基!层!”

在大家的摇头叹气声中,王安石收拾好包袱、带着干粮,来到浙江鄞县,他的职位是县令。

他在这里整整干了4年。

在1400多个日夜里,王安石见过被贫穷逼疯的农民、见过欺压百姓的豪强、见过油嘴滑舌的小吏、也见过偷盗杀人的强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安石看懂了鄞县,也就看懂了大宋帝国,治理鄞县的办法,也是治理大宋帝国的办法。

赋税收多少、同事关系怎么维护、怎么逼豪强出钱、怎么保护农民、怎么抓小偷......甚至心术算计,他都懂了。

将来只要有机会,把这一套放大再放大就够了。

理论结合实际的威力,让王安石有信心和底气搞定大宋的麻烦,就像他在《登飞来峰》中说的: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而这一切,都来自基层的阅历。后来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也是在此时扎下了根。

5

把杜甫和王安石一起比较,其实挺有意思。

在文学领域,他们都是顶尖的人物,就算杜甫比王安石略胜一筹,但在历史长河中也区别不大。

在人生理想上,王安石成功了,杜甫不及格。

他们都是书生,王安石有规划、有目标的稳步前进,在需要改变的时候,他也能迅速抛弃书生气,表演一个漂亮的转身。

而杜甫呢?

年轻时随波逐流浪费大好青春,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又始终不能为了理想孤注一掷,就这么小心翼翼的、拧巴的活着。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就是杜甫。

幸好,他在另一个世界征服了万里江山,用白居易的话说就是:

天意君需会,人间要好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