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一代名相,墓葬太寒酸,盗墓贼气急败坏,羞辱尸骨泄愤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4-02

文章配图/宋朝壁画

清代学者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一书中记载:“寿州张侍郎,抚州晏丞相,俱葬阳翟,相去数里。有盗发张墓……”

这里所说的张侍郎,指的是北宋太子太师、徐国公张耆,而晏丞相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

张耆和晏殊死后均葬于阳翟(今属河南禹县),两座坟墓相隔数里。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盗墓贼同时盗挖了两座坟墓,收获却迥然不同。

“……有发冢盗,先筑室于二冢之间,自其室窾[kuǎn挖空] 穴以通隧道。”
——《东轩笔录》

这伙盗墓贼在两座坟墓中间挖出一个土穴,然后开凿隧道,潜入墓室。

盗墓贼首先盗掘了张耆墓,“得金宝珠玉甚多”,也许是心存感激,将随葬金玉珠宝劫掠一空之后,盗墓贼将张耆的尸骨重新入殓、掩埋,恢复原貌。

“遂完其棺榇[chèn棺材],掩复其穴。”
——《东轩笔录》

挖开晏殊墓的时候,盗墓贼傻眼了。

这位位极人臣的一国宰相的墓葬竟非常寒酸,随葬品只有“陶甓[pì砖] ”。

“继发晏公墓,无所有......”
——《东轩笔录》

盗墓贼不死心,打开棺材之后,搜索了许久,值钱的东西唯有一只“木胎金裹带”。

盗墓贼大失所望,气急败坏,用刀斧砸碎了晏殊的尸骨,而后弃之不顾,扬长而去。

“盗失望,大怒,以刀斧碎其骨而出。”
——《东轩笔录》

世人感叹:“张以厚葬完躯,晏以薄葬碎骨。”

这伙盗墓贼太特么势利眼了。

《邵氏闻见录》记载的更为详细:

“元祐中,同为盗所发,侍中圹中,金玉犀珠充塞,盗不近其棺,所得已不胜负,皆列拜而去。丞相圹中,但瓦器数十,盗怒不酬其劳,斵[zhuó用刀斧砍]棺取金带,亦木也,遂以斧碎其骨。厚葬免祸,薄葬致祸……”
——《邵氏闻见录》

所不同的是,盗墓时间是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人晏殊在天有灵,一定会大发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太特么扎心了。

说明一下,这伙盗墓贼到集市上,公然贩卖盗掘张耆墓所得金玉珠宝,被蹲守多时的官府捕快逮了个正着,人赃俱获,盗墓贼供认不讳,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也算是告慰了晏殊的在天之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