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赫六法、荆浩六要、绘画五品、画家九品的理解——张泗洋

 企鹅字画网 2019-04-02

一、气韵生动,是讲整个画面的感觉要形神兼备,有韵味、能感人;

二、骨法用笔,是说用中锋用笔,也就是笔要垂直纸象写字那样力透纸背;

三、应物象形,是说描写的对象要七分象,不能全象,全象了就是照相机一样的反映事物了,没有艺术家的感情融入,是死板板的照葫芦画瓢。所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老这段话精辟地总结了所有艺术创作的共同经验。”;

四、随类赋彩,是说色彩要根据物象去上色,但对于我国国画创造来说并不一定严格遵循这个法则,象郑板桥画竹就只画剪影,有时把绿色竹子画成墨竹和朱色竹子;

五、经营位置,是说构图,再画画之前要布局好,胸有成竹,方能画好一幅创作;

六、传移模写,写生或临摹及默写,根据自己印象,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抒情达意,通过创作表现出来。”

这里的六法似乎适用于一切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能达到精通六法之真髓者方为一个合格的真正的艺术家。画分六品极尽从学之事也!

根据画家精通“六法”之程度,从南齐开始,历来把画分四品,我再加一品“人品”合为“五品”。即“妙品,能品,逸品,神品”与“人品”,而人品则为艺术之最高境界。五代后梁画家荆浩也在其所著在《笔法记》中提出了绘景“六要”:气、韵、景、思、笔、墨。与谢赫观点基本上相同地阐述了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界定。

范曾大师的九品之论,非常经典而精辟(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偶从《散文选刊》读到李存葆先生为《范曾诗画集》所作序文,文中提及范曾先生对画家的分品定级。读后掩卷深思,逾觉其妙无尽也。

     正一品者称画家,作品能赏心悦目,满足视角之快感,而与心灵之启示则付阙如;

      正二品者为名家,作品风格独特,面貌自具,代有百数;

     正三品者为大家,作品突兀于群伦,天下景从,代有十数;

      正四品者为大师,前足以继先,后足以开来,代有数十人而已;

      正五品者为巨匠,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未必代有其人,为艺史之里程碑式的人物;

    正六品者曰魔鬼,达至高至极之境,古往今来尚未之见,所谓能通邮置驿于人、鬼、神之间,与天地精神相往还者也。

      负三品,依次而下,数越大则品越低:

      负一品者叫痴一,终生勤于斯尔不闻道,不知美为何物者也;

      负二品者叫迷惘,探之愈久,其去益远,于美背道而驰而幢幢然不知觉也;

      负三品者叫恶棍,于美为仇寇,不共戴天,大体精神变态,心灵污疰,于罪犯趋近,如有审美法庭,绝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剥夺公民作画权力终身。

      对于“六法”、“五品”和范曾先生将画家分为“正六品和负三品”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评述标准,对于艺术的感受何来这么多束缚?只有真正进人了艺术之门再走出来方可征服观者也!真正艺术家是不受外来评述影响的,只会疯狂与激情与神经质之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