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西山隐者不遇

 瘦牛轩 2019-04-02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扣关2无僮仆,窥室3惟案几。若非巾柴车4,应是钓秋水5。差池6不相见,黾勉空仰止7。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8,自足荡心耳9。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10。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11

注释:

1茅茨:茅屋,指隐者所居。

2扣关:敲门。关指门闩,代指门。

3窥室:从门缝中看室内。

4巾柴车:即驾柴车。巾作动词用,有整饰意。柴车:简陋粗劣的车子,隐士所乘。

5钓秋水:《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濮水,不愿接受楚国官职,而宁愿隐居。此用其意。

6差(cī)池:不齐,此指彼此错过,故不得相见。

7黾(mǐn)勉:勉力,努力,有殷勤意。仰止:向往,钦仰。

8契:契合,惬意。幽绝:清幽绝美的景色。

9荡心耳:犹言心旷神怡。

10清净理:清静无为之道。

11兴尽:暗用王子猷雪夜访戴事。《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子:指西山隐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作者访隐者不遇这个具体事件,感悟隐逸之趣与清静之理,写得别有新意。作者艰苦跋涉三十里山路,攀登绝顶,寻访西山隐者,那无限钦仰之情与急切求道之心溢于言表。可是及至绝顶,扣关寻问,隐者已去。“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那怅惘失意之情是可以想见的。但作者却意不在此,而是宕开一笔,着力写盘桓绝顶的幽情雅趣,隐者居处清幽绝美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世俗尘垢为之荡涤无余,感悟到清静无为的理趣。人未遇而心深契,末用王子猷访戴故事,表达了作者任性自然的旷达胸怀。“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大有得意忘言之妙。

责任编辑:王雨馨 杨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