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志”高于“情”

 红楼爱情 2019-04-02

◆《日本新华侨报》特约撰稿人 王琴

稍有文化的中国人大都会说,“读不尽的《红楼梦》。”的确,一部《红楼梦》,往浅了读,它是一个大院里的儿女情长;往深了读,它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其实,不同年龄段的人,阅读《红楼梦》时会有不同的感受;遇到不同境遇的时候,阅读《红楼梦》后也会有不同的感叹。外链

说句实话,初读《红楼梦》时,我带着一种阅读“言情小说”的心情。当时,有位师者告诉我,“如果你能够把《红楼梦》读懂读透,你未来做任何工作都会受益的。”后来,几番阅读《红楼梦》,我还是有很多不懂地方,在读了陈兆杰《从〈红楼梦〉看职场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1月第一版)、刘丽君《胭脂虎——〈红楼梦〉女性管理之道及启示》(新华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张志鹏《〈红楼梦〉的职场人生》(凤凰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等“辅助读物”后,才感觉脑子渐渐有些开窍。结论可能会让人感到笑话,但我依然要说:“原著”与“辅助读物”是需要一起读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对于《红楼梦》,“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就是说,每个人对《红楼梦》都有不同的理解。其实,比起《红楼梦》中的“情”,我更看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志”。他在青少年时代,家族因卷入政治斗争与经济问题而遭横祸,成年后孤苦伶仃,靠写小说维生。在当时社会下,写小说是为人所不耻的,不仅是要饱受世人的冷眼与嘲讽,还要在“瓦灶绳床”下“爬格子”。不仅生活上没有自由,那是一个思想上也没有自由的岁月。文字狱盛行,稍有偏差,就会被满门抄斩。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文人,在生活和思想都没有自由的年代,会是何等的痛苦!但是,他们内心的痛苦也只有通过一行又一行文字才能够宣泄出来。这其中的纠结、规避、徘徊,或许已经不是今人能够理解的了。但那种品格、风骨、志向,则依然光照后人。

当然,谈《红楼梦》就不能不谈“情”。对于“宝黛爱情”、“钗宝爱情”,人们已经不知道议论过几多回,答案当然是各异的。用今天的话说,贾宝玉看到薛宝钗后就是“不来电”,她纵有千般好处,也没有得到这个男人的喜欢。相互,对于我们看起来腻腻歪歪、叽叽歪歪的林黛玉,贾宝玉则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究其原因,我以为在于两个人内心的追求是一致的,那种“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的“默契感”最为难得。时至今日,我们更加懂得,异性男女之间,如果没有“心心相印”,没有共同的精神和文化的追求,没有为此付出的共同行动,最终肯定会分道扬镳,而不是殊途同归的。

曹翁当年就已经预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部让人永远无法可以读懂的小说。当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它已经发展成为“红学”了。也罢,这一切都将激励着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