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轻风无意 2019-04-02

位于西北的陕西和甘肃两省,地理相邻,风俗相近,人称“陕甘一家亲”。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历史根据的,太远了不说,只说清朝。在清朝,陕西和甘肃各自为省,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上级——陕甘总督。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明朝的时候,只有陕西省和甘肃镇(九边之一)。清朝定鼎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廷在明朝的基础上,设置了陕甘总督的前身——三边总督。治所在西安的三边总督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

一年后,由于四川形势不稳,清廷把四川纳入三边总督辖区。15年后,也就是顺治最后一年,1661年,四川脱离川陕三边总督辖区,恢复顺治初年的辖区。

之后的三边辖区非常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总督名称如何变化,都是不包括“甘肃”的,只是“兼管”甘肃。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从早期的陕西三边总督,到后来的川陕三边总督,再到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改称陕西总督,都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在1668年之前,根本就不存在甘肃省。甘肃是在这一年,从庞大的陕西省脱离出来的。

不过,之后并没有立刻在总督名称上加上“甘”。直到1680年,康熙十九年,总督名称才正式加了“甘”,称川陕甘总督,四川又回来了。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38年后,也就是1718年,四川再次离开,可“甘”字却消失了,只称陕西总督。康熙驾崩那年,始终没有出现“甘”字。《雍正王朝》康熙末年,雍正和十四阿哥做交易,由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则保举老四门人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实际上是穿越,当时并没有“陕甘总督”这个职位。年羹尧当的是川陕总督。

从雍正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一说是1760年),四川和陕西分分合合,特别热闹。一会来了,一会又走了,来回折腾。1759年,四川再次离开时,陕西和甘肃正式合为一体,总督的名称也固定下来,称陕甘总督。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陕甘总督负责清廷西线的战略安全,地位非常高。能当上陕甘总督的,都要挂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衔。当过川陕(陕甘)总督的,都是官场厉害人物,比如年羹尧、岳钟琪、尹继善、庆复、张广泗、刘统勋(刘墉之父)、杨遇春、“乾隆私生子”福康安、邓廷祯、林则徐、左宗棠,哪个也不是等闲之辈。

虽然电视剧里是穿越,但也说明了陕甘(川陕)总督的重要性。明知康熙要用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老四心里不爽,但邬思道却让他力保老十四。老四不解,说十万大军在老十四手上,不是咱们自己人,不放心。邬思道却说:西北前线打的是钱粮,而调配大军粮草的是陕甘(川陕)总督。只要让年羹尧出任这个位置,就能卡死老十四的十万大军、百万大军。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陕甘总督直接面对西北方向的不稳定,所以朝廷赋予陕甘总督非常的权力,一般能调动将近十万的兵力。尤其是清同治年间,西北大乱,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才有了大西北的固若金汤。

有意思的是,陕甘总督,“陕”字在前,“甘”字在后。但是,陕西总督的治所却不在西安,而在兰州,时间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雍正王朝》年羹尧并没当过陕甘总督,而是另一个总督

众所周知,西北的土地相对比较贫瘠,不如两江、湖广肥沃。能当上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绝对是美差,陕甘总督就相对比较苦了。正因为如此,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冒赈大案。从布政使王亶望、王廷瓒以下,几乎所有官员都出了事。乾隆震怒,大杀一批。陕甘总督勒尔谨也受到牵连,被赐自尽。

在清朝的几大总督中,陕甘总督的排位是非常靠后的。虽然陕甘总督是个苦差,但还是有人愿意当。主要的考虑是西北形势有时不稳,只要在这里立了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陕甘总督的全称非常长,一般都不会用: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