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录音稿V. 4月录音稿006M

 夜明珠2016 2019-04-02

六、《家庭纪事六十年》(原版)自序

 《家庭纪事六十年》这套书,是在我的个人印书《郭少庭家庭纪事》上下册和《我的家庭大事记》这三本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前后历时3月有余。之所以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并且花费一定的开支印刷这套书,就是为了达到 “留下较高质量的我们家庭的第一手资料”之主要目的。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从1966年9月6日进入汉阳一中读高中那一天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些日记,记录了我们家庭的历史包括有关的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记录了我的思想、观念、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方法;尽管大部分日记的内容写得简短并且字迹潦草,却对于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抚养、教育孩子以及处理家庭事务、应酬人情世故等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我早就有了一种想法:依据我的历年的日记,把我们家庭的历史整理出来,留下我们家庭的第一手资料,既有利于自己日后翻阅,也有利于孩子们了解家庭的全部历史包括他们的成长经历,更有利于我们严肃地总结过去从而走向美好的未来。然而,那些年因为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将整理之事付诸行动,只好把它埋藏在心里。

    2002年8月1日,由于自己的身体不大好,也由于车间的效益比较差等原因,我自动离开了打工十年的永安针织厂。自动离厂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也觉得到了总结人生的阶段,于是开始全面整理我的历年的日记。这次整理,既要全面清理所有的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日记本并阅读、充实其内容,又要清理所有保存的书籍、报纸和杂志用以核实日记中涉及的有关资料,还要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用以提高十分有限的写作水平,当然还要回忆自己经历的而未写入日记中的往事并将其形成书面文字——1966年9月以前的内容,就是根据我的回忆写出来的;其实,这些往事在平时也时常回想起来,只是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罢了。凡此种种原因,导致整理的进展缓慢,直到2004年8月22日才完成初稿并且将其名为《家庭纪事》。在初稿整理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舍远求近,就重避轻。依据这个原则,得不删除了许多原有的内容,例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家务及农事与农活方面的记录,孩子们在婴幼儿时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记录,生理卫生和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有关农业生产技术、阶级斗争理论和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以及中考和高考的内容,在村办企业打工的记录,一些时过境迁的人和事(已过天命之年的我,对那些人和事看得淡然了),等等,都予以删除,只是保留了自认为有意义的内容。由于《家庭纪事》的主线是我,所以我以写史的态度而并非以写小说的态度来书写,因为小说往往虚构人物和情节,何况自己没有写小说的才能。故此,我的思想、观念、态度、言语和行为,还有所见、所闻、所思以及人、事、物、景、理,都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不加任何粉饰、虚构和夸张。毋庸讳言,我只有初中学历并且没有写作天赋,加之平时忙于生计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扎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善操舟而恶河之曲”等等情况,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生活仍在继续,人生之路还要走下去。尽管因为没有本事赚钱而时常自责,尽管因为有人说我不合时宜而感到苦恼,却依然我行我素地坚持写日记并且仍将继续进行整理。因为,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对于我们家庭来说很有意义,我宁愿甘守清平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004年8月26日晚上,郭杰突然患病住进了北医三院。第二天,老师和医生来电后,我和孩子们的大舅舅张从军坐飞机赶到医院。在医生怀疑郭杰患了脑血管畸形而准备做开颅手术的日子里,全家人整天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后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治愈出院——郭杰经历了生死大劫,余惊未了!陪护郭杰的经历,我在平时都做了简短的记录,尽管记录时的心情十分痛苦,尽管伤心的眼泪无数次落在了本子上。在郭杰出院以后到离开北京的20多天里,我本着“对自己对郭杰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将这些简短的记录作了初步整理——认真、仔细地回忆了每一个细节,包括老师们和同学们以及医护人员的言语和行为。在整理过程中,只要想到郭杰在患病期间的惨状,就感到难过,眼泪禁不住落在了纸上;联想到此前被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折腾得精疲力竭、神情疲惫的情景,我更是难过,以至于有时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至暗暗流泪!尽管如此,我依然坚持整理,因为我要留下第一手资料。这次整理后的内容,谓之《陪护日记》。从北京回到家里之后,我再次整理了《陪护日记》,考虑到记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只好将这些内容一并录入《家庭纪事》(后来,又名为《家庭纪事六十年》)。

    2010年元旦,郭杰为我买了联想笔记本电脑,连鼠标也不会移动的我开始学电脑上网。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开阔了我的眼界,也令我有了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为了倾吐我的心声表达我的情感,也为了与网友进行交流,这一年的9月下旬开始,在“百度空间-19491006guo的空间”和其他网站陆续发表了博客——《家庭纪事》的部分内容,并且运用了综合叙述加抄录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而后,觉得发表的博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至于令网友费解甚至误解;因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后,将这些博客进行了修改。另外,考虑到与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克萨柯夫的名著《家庭纪事》(三部曲)同名,所以特地将我的博客《家庭纪事》改名为《家庭纪事六十年》(又名《郭少庭家庭纪事》),并且在“新浪博客-九真山农夫的博客”连续发表。

    2014年3月中旬,在速印网个人印书《郭少庭家庭纪事》上下册和《我的家庭大事记》之后,在翻阅过程中发现这三本书里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于是决定进行全面修改——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网友负责,还要对以后个人印书的读者对象即家人和亲戚六眷负责(印书之后,准备送几套给亲戚六眷 )。这次修改的幅度比较大,既删除了一些不合适的内容,也纠正了某些不正确的观点,还增加了一些未在网上发表的内容,还修改了一些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病句,当然也纠正了少数的错别字;至于文章的段落安排和层次结构,基本上保持原貌,因为我必须遵循“文有定法”的写作规律。这次全面修改后的内容,名为《家庭纪事六十年》,并于2014年11月20日开始在“新浪博客-九真山农夫的博客”连续发表。由于只有初中学历并且没有写作天赋,加之人生的黄金时代因为忙于生计而没有时间和精力系统、扎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再加之进入安逸平静的老年阶段本想学习一点知识用以提高写作水平却是力不从心,因而我的表达能力依然欠佳,写作功底依然不足,所写的文章也就谈不上什么文采了。不过,对于我来说,记录家庭的历史,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文字和斐然的文采,只要用心去看世界,用爱去写家事写人生,用朴实的文字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就感到满足了。时至今日,对于写作之事,我不敢妄说什么,只能说一句诗圣的名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为了达到“留下较高质量的我们家庭的第一手资料”之主要目的,我决定个人印书《家庭纪事六十年》,并且分为上下册。这套书,记录了我们家庭的基本历史,包括父母和我以及会兰的人生足迹,也包括新庭一家的相关情况和郭红、郭杰的成长经历,还包括外孙女李心怡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成长经历和孙女郭伊一出生以来的基本情况。从个体角度来说,《家庭纪事六十年》是我人生的一个基本总结,其间包含着年少的无知和青春的激情,包含着人生的辛酸和对社会的复杂体验——经历了1967-2004年三十八年坎坷困苦的时期,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之路——我们家庭多次惨遭天灾人祸,加之没有本事赚钱,因而历尽了生活的艰辛,饱受了贫困的煎熬。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凭着为了孩子的信念,怀着“明天更美好”的希望,默默地承受着痛苦,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坚强地走出了困境。如今,能自慰的是,我真诚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维护了我们家庭的和谐。  

    我和会兰并非窳惰之人只是家运不济命运不好,尽管辛劳了一生却没有任何物质财富留存下来,而且到了晚年全靠儿女们赡养,因而总是觉得在有生之年应该为后代留下一点什么才得以心安。留下什么呢?想来想去,觉得应该用文字给人生留点足迹——有了文字记录,自己就不会忘记过去,也对儿女们有了个交代。所以,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写作)《家庭纪事六十年》,现在分为上下册印刷出来——把它当作一种精神财富留存下来,也就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我并非为了炫耀自己有什么才华,而是为了留下一段历史——尊重历史,尊重家史包括自己的成长经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财富。

    由于文字和知识水平有限,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只好有待今后进行修改。

                  2015年元月12日  卯时 末   

 关于加印版

     2015-04-15 清晨注: 关于加印版

      (一)加印版 3套(6本)书,是为自己和郭红、郭杰而印刷的。因为,今年元月份印刷的7套(14本)书,除自留一套外,其余的送给了亲戚六眷(见690页)。

    (二)未改变原版的文字页码及文字总页码,但增加了两张彩页(即彩页15-18页,照片8张)。  

    (三)在不改变原版文字页码及文字总页码的前提下,修改了一些发觉的错误和失误之处:纠正了少数的错别字,补充了漏掉的字词及语句,删除了多余的及重复的字、词,改正了错标的页码,当然还修改了其它方面的不足之处。

    (四)依然存在的跑位问题,未能解决。因而,有的排行不尽如人意,有的字号比较大、行距比较大,当然还有其它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