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善长76岁了,无权无位,威胁不到朱元璋,为何朱元璋还杀他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4-02

朱元璋建国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杀了不少功臣。他所杀的这些功臣中,胡惟庸掌管朝政,蓝玉掌管军权,朱元璋要夺了他们的权力,避免他们对自己的江山造成威胁,也是说得过去的。

朱元璋剧照

但是他杀李善长,就显得有些让人不太理解。

一者,李善长当时已经退休,并不在岗位,也并没有拥有什么权力。

二者,李善长根本就没犯什么错误。李善长被杀后第二年,连虞部郎中王国用都忍不住,公开站出来上奏为李善长叫屈。说李善长劳苦功高,根本就没犯什么错误。当时朱元璋接到这份上奏后,竟然没有处置王国用,由此可见,他也是认同王国用观点的。

三者,李善长是皇亲国戚,他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说起来也都是一家人。朱元璋怎么就忍心对一家人动手呢。

四者,李善长当时都已经76岁了,根本就活不了两年了。就算他有权力在手,也翻不了什么浪子,再过几年他自动就死掉了,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杀他的必要。可是,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呢?

朱元璋杀李善长,显然是预谋已久的。因为他是采用“胡惟庸党追问”的方式,才追出了李善长的罪,把李善长一家70多人全杀光的。

李善长剧照

那么,朱元璋在“追问”中,找到李善长什么罪呢?

说起来其实真的没什么,大致也就是两点。

一是胡惟庸想造反的时候,派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来邀请李善长一起干。但李善长根本就不同意,而且说:“尔言何为者!审尔,九族皆灭!”意思是你们这是犯法的,查到了是要灭九族的。后来胡惟庸又派人来说了几次,李善长都没有同意。不过《明史》补了一句:“颇心动。”

二是李善长曾“获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绩,善长匿不以闻”。就是说,李善长曾得到胡惟庸通敌蒙古的信,但他并不上报。

说起来,也就这么一点,其实就是说李善长知道胡惟庸想造反,但是他隐藏不报而已。至于“颇心动”,这只是一些猜测性质的话,并没有真凭实据。总之,李善长根本就没有任何造反的行动。就算他隐匿不报,这算是一条罪,却也不至于被砍头啊,何况还是全家被砍头。

后世一些学者在分析李善长被杀一事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到李善长的工作中去找原因。他们说,李善长在当宰相的时候,有些妒忌专权,容不得别人的意见。比如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得罪了他,他就把两人给罢免了。他在和刘伯温讨论法令的时候,因为意见和刘伯温不合,还骂刘伯温。吓得刘伯温赶紧辞官归隐。

胡惟庸剧照

​不过,就算这样,也只能算作风专断,他手中并没有血案,没有残害过人。

有的学者又说,因为李善长弟弟李存义曾和胡惟庸勾结,朱元璋在处理胡惟庸的时候,赦免了李存义。不过,李善长并没有及时向朱元璋表达感激之情。李善长没有表达感激之情,确实有些不应该。但是,这也不能因此就被砍头啊。

那么,朱元璋在李善长的问题上,为什么会抓到芝麻当西瓜,放大事实,对李善长给予那么不公正的对待呢?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李善长虽然老了,李善长虽然没当官了,李善长虽然不可能威胁到朱元璋家族的皇权了。但是,他是一个符号,他是一个标志。毕竟他曾经当过最高的官,封过排在第一的爵位。朱元璋想方设法都要把李善长的问题查不来,并且用放大镜来对待他的问题,就是想通过这个,告诉全体大臣们,你们必须对我忠心不二。就算你没有造反,但是你有不忠心的想法,比如李善长这种“颇心动”的表现,我依然会砍你的头。

如果朱元璋让李善长自然老死,也就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了。

在极权社会里,帝王心思,真是太可怕了。

(参考资料:《明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