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高明的智慧,会让你感到很不安......

 曾仕强 2020-10-21

文/贾欧

如果有人告诉你,开创一个朝代的皇帝,以前却是一个流氓。是不是感到很尴尬?没错,这个人就是开创大汉基业400年的汉高祖——刘邦。

刘邦是个“流氓皇帝”,很多人都应有所耳闻。《史记》记载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意思是说,不爱干农活,游手好闲。这种人,在过去的农业社会,身为农民,不务正业,一般人看来,就是一个十足的“混子”。

接下来在刘邦传奇的一生中,他更是做了很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瞠目结舌的事。人们在心里不禁惊呼:“他根本不是什么小混子,他就是一个大流氓。”

但不论你怎么说,他都从一个“流氓”,让人眼睁睁看着成了一代帝王。难怪魏晋名士阮籍在登临楚汉古战场时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我们应该重新拨开历史的迷雾,从事情的原点和本质出发,来分析他的“流氓”行径,到底是本性使然?还是他“流氓”的套路?这其中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01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生于沛县中阳里村一个贫民家庭。因为《史记》上说刘邦“不事生产”,很多人就认为他游手好闲,是个小混混,其实细细推敲,是有点牵强,以偏概全的。

首先我们的思绪应当回到那个秦朝暴政,民不聊生,盗贼四起,兵荒马乱的年代。社会治安可想而知,必然乱做一团。

那时的乡村,不像现在有完善迅速的报警机制。村里的治安,大都由德高望重的宗族家长,率领全村青壮年男丁,自发维护。

而每家每户的男丁,也都为了各自家里的安危,在村里或社会上结交一帮要好的朋友,一旦家里有事,就可以互相帮助照应。这个过程中,往往都会以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方式,确立友谊关系

因此,我们会发现刘邦身边的功臣,相当一部分都是他的发小或者十里八村之外的兄弟。

在那个不流行打工的年代,村里有一帮结拜的好兄弟,自然经常会聚在一起喝喝小酒打发一下“青壮”时光。这样“好酒”的行为,只不过是那时乡野村夫,男人们一种无聊的娱乐活动。

刘邦当时被人称之为“美须髯”,而且“喜施、意豁”,口才也很好。这样的人往往喜爱交友,人缘也会特别好。人际关系广了,喝酒的场子就会多。

再说,刘邦具有高超的识人、驽人的技巧,在“人场”里自然也如鱼得水,具有相当高的自信和威望。

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与其说刘邦“不事生产”,不如说刘邦热衷于各方交友,汇聚人心,更善于做思想政治方面的事。不是他懒,而是他的心不在平淡的农事上,那根本不是他的天地。

所以,那时他身边的人,大多数不懂他的心思和抱负,认为他就一个庄稼汉,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罢了。

《史记》还有记载说:“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什么意思?也就是刘邦常常去酒家喝酒,也不给钱,只打白条,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店家往往将刘邦赊的账给一笔划掉。

从表面上看刘邦是在吃“霸王餐”,其实不然。我们忽视了当时刘邦的为人和社会背景。

刘邦“意豁,喜施”,就是说他是一个心胸豁达大度,喜好施舍的人。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他看到的世界也将是什么样。

在刘邦眼里,几顿酒钱其实算不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交情。当时危机复杂的社会环境,一个酒馆要想正常的做生意,没有当地一帮人支持和照应,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是很难自保的。

所以,酒馆敢赊刘邦一年的酒钱,并在最后又一笔勾消,正说明刘邦和他的一帮兄弟平时对酒馆有很大的帮助,或许是介绍客户,或许是打抱不平。

也许,当年资料的传述者,经常看到刘邦赊酒,年底清帐,再想想刘邦平日“不事生产”,就认为刘邦是赊酒赖账。

最终一传十,十传百,后面的人,也不知真假,就以讹传讹了。只是不晓得这背后复杂的人情交义,知其一不知其二罢了。

02

刘邦吃酒赊账不用付钱,就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他还不花一分一毫的“分子钱”,竟成了富豪宴席的座上宾。又双叒成了别人的快婿,取了如花似玉的娇娘子。就这样的美事也被这个“流氓”给摊上了。

有一年,有个叫吕公的富豪,因躲避仇人,举家搬迁到乡下。

初来乍到的吕公,自然要摆一场酒席,结识一下当地的名流贤达。

当刘邦看到有富豪来到乡下,正热热闹闹大宴宾客,中国人“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毛病刘邦也有,他就想湊个热闹,看看这富豪到底是什么来头,有机会也可以结交一下。

古时吃饭是有讲究的,吕公定下了规矩:“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刘邦当然穷得叮当响,他没有钱,但他有胆量。

当宾客带着贺礼红包,进入厅院之后,家丁们会高喊宾客的礼金数目,以示尊贵卑贱,主家也好及时安排客人进入相应的宴席区。

刘邦一芥草民,哪里知道这么多规矩礼节,自然也不会带什么贺礼红包。

当轮到刘邦进入的时候,家丁请示他要报多少礼金?他先是一惊,心里又马上想到:

“钱报多了也是没钱,报少了也是没钱,不如报多一点,还有可能赢得富豪的关注。大不了被人请出去。再说他一大户人家,新来乍到,吃他一顿饭应该也不会太计较。我刘邦也是大度之人,吃了你一顿饭,一定会为你出份力,我还有一帮兄弟呢。”

接下来就听见家丁大声喊道:“刘季,一万钱!”。

这一声喊的不要紧,四座皆惊,连吕老富翁也两眼发光,心想这是何方贵人?赶紧趋步相迎。

吕公看着眼前的刘邦,身躯伟岸,气宇不凡,又面带吉相。再加刘邦这般豪气,不由心生欢喜。原来,据说这吕老太公精通识人看相。

从一个人的面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吉凶,到底算不算迷信?这个很难说。有一种说法是——“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以平时“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于面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固定的“相”。

席间,吕公和刘邦相谈甚欢,吕公更加认定刘邦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就干脆许诺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事实证明,吕老太公的眼力太厉害了,自己的女儿最终成了大汉王朝的第一任皇后。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刘邦非同一般的胆识和临危不乱、心思敏捷的心性。可以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胆识和智慧缺一不可。

现实中有很多人,要么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要么鲁莽冒进,缺少才智;前路坎坷,都难以成事。

03

《史记》记载:“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孝惠、鲁元为刘邦一双儿女),滕公(夏侯婴)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很多人听说这件事后,不知在心里痛骂了刘邦多少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刘邦为了逃避楚骑追击,让马车减轻重量跑得更快,竟把一双儿女推下车去,不管其死活。这还是人做的事吗?刘邦比流氓还流氓。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也许我们应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

当时,楚汉之争已经全面展开,未来不久的天下,要么归楚要么归汉。刘邦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成千上万汉家军的安危,为自己卖命众兄弟们的前程,和心中那个一统天下的宏愿。在那样的危机时刻,自己一定要活着的信念,在刘邦心中应该特别强烈。

当快被楚军追上的时候,能让马车跑的更快方法就是减轻重量,眼前唯一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推下车去。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刘邦毕竟也是人,那孩子是他自己的亲骨肉,扔掉孩子也有他痛心的苦衷。

刘邦是谁?当时名符其实的汉王。他心想:“谁让你们是我刘邦的孩子,为了咱们刘家的天下,就别怪爹狠心了,生死由命去吧!”。

还可以说,刘邦当时把孩子推下车是为了救他们,给他们留一线生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史记》记载,刘邦把孩子推下车三次,夏侯婴又把他们抱上车三次,可以看出当时他们和楚骑相隔的距离,应该还有一口喘息的机会。

刘邦把孩子推下车,自己和夏侯婴驾着马车就可以引开楚骑的注意力,给孩子一线生机。

只是当时,刘邦对能否逃出楚骑的追击,心中估计没底。而夏候婴熟练地驾驶着马车,更精于对于车速的掌控和感知,应该有信心逃出楚军的追击,所以每次都不舍抛弃孩子,又重新捡回。

在那样一个生死的时刻,刘邦做为一个大军的统帅,心里一定是复杂的。到底是为了家和孩子?还是为了天下?

也许刘邦刚开始起事反抗暴秦的时候就做了最坏的预想。“忠孝难两全”,为了天下,就极有可能连累到家,但刘邦走的这条路正是如此。

这就是王者之气,一个真正胸怀天下的人,必定是一个豁达大度,气魄雄伟的人。在危机时刻,也能做出理智的抉择。

不管怎么说,一想到刘邦把亲生儿女推下车的那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接受,让人心寒,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人之常情。

但《楚汉传奇》的主题歌《天下英雄》有一句歌词是——“高处寒意,不是谁都能感受”。

是啊,身处高处的人往往内心是孤独的,因为很少人处在他的位置,自然很难理解他的心境和做法。

公元前203年一天,楚汉之争僵持不下,而形式对项羽越来越不利,所以项羽不得不听范增的建议,绑架刘邦的老爹刘太公,作为人质以要挟刘邦投降。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项羽把刘太公放在桌子上的切菜板上,并隔空喊话刘邦:

“今天你要不赶快来投降,我就把你爹剁了,煮了。”

刘邦听到后,也大声喊到:

“你我都受命于怀王,还拜了把子,成了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如果真的把咱爹煮了,也别忘了给我留一杯肉汤。”,说完便转身离去。

这件事,对刘邦影响也非常大。此事发生在两军对垒之时,很多人目睹了这一切。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这是什么儿子啊,连爹都不要了,还要求分一杯爹的熟肉汤,简直就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流氓人渣”。

事实果真会如此荒唐吗?

刘邦和项羽相处过一段时间,在怀王见证下,又成了结义兄弟。刘邦对项羽应该非常了解,知道项羽是个很重性情的人。

有性情的人并不是不好,万事有度,一定要审时度势,拿捏好分寸,才能掌控好大局。而项羽意气用事是经常的事。

正因为如此,项羽的鸿门宴失策后,军师范增当时气的直哆嗦,无奈对着项羽大声喝斥道:“竖子,不足与谋”。

大家都知道“霸王别姬”的爱情故事,也一直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痴男怨女。但有时“儿女情长,则英雄气短”。可叹,一代西楚霸王就太过于缠绵悱恻。

刘邦深知像项羽这样的性情中人,不会真做出煮爹的下流手段。又在众人面前大声说出他们是结义兄弟的事实,更是给项羽念了“紧箍咒”。

项羽也知道自己果真做了此事,他的一世英名也将被毁,说服不了自己,也会被后人耻笑。所以,他就擅自决定放了刘太公。估计那会军师范增又被项羽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刘邦这些看似流氓的行径,其实都是他根据当时的情境,审时度势,无可无不可大智慧的表现。我们绝不能以平常人的视角,来直观感受。

应该结合当时实际状况,从刘邦所处的位置角度来感知,才可能接近于真相。刘邦既然最终成了一朝的开国皇帝,肯定有他异于常人的一面,他内心的深处,只是我们不易理解罢了。

一个成就大事的人,难免会有冒险和牺牲,身后也不可避免会有很多因误解而造成的流言蜚语。但天下英雄时事造就,既然天不负人,人又怎能因私负天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人间是非,英雄唱大风,何曾惧悲愁。

作者简介:

贾欧,河南永城人,曾仕强老师的铁粉。曾仕强公众号选题团优秀成员。热爱传统文化和国学。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我们发布的时候会署名作者及简介,如果您愿意展示,也可将自己的照片随文附发。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