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铜钵岩寺

 孙书其 2019-04-02
寺院简介
同安文山余脉有巨石,状若石鼓,“硬物敲之,铿铿如鼓,咚咚如钟”,因而得名石鼓山。山上一寺,名曰铜钵岩,始建于宋代,距今已800多年。 “铜钵岩寺与清水祖师因缘深厚。”铜钵岩寺住持镜悟法师介绍,相传清水祖师有一次募缘经过石鼓山,见风景极佳,适宜修行悟道,便将手中铜钵留石鼓山,作 为日后在此建岩的信物。后来清水祖师在安溪修道,本地村民据其所留铜钵建寺。铜钵岩寺现有“镇寺之宝”——印度工匠纯手工打造的合金铜钵,此类铜钵全世界 仅三个,另两个分别在布达拉宫和尼泊尔一家寺庙内,该铜钵将在合适的时机对外供游客瞻仰。
详细介绍

铜钵岩寺 始建于宋开禧元年,供奉清水祖师、观音菩萨,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www.xtfj.org

  位于同安区莲花镇花厝村西2公里的铜钵岩。
《同安县志》卷八记载,“铜体岩在县西北十五公里云溪保,崇奉清水祖师。岩边有一石洞, 时有微风吹出,洞边有一古榕,岩右有一石鼓,颇征雅致。”铜钵岩由汀溪文山发脉而来,山头形似铜钵而名。有一石洞高一丈二尺,直二丈余,横一丈六尺。直处 一孔高6尺,阔4尺,望之无际,传说可通安溪清水岩。原有三尊石雕佛像置于洞内,后于石洞右侧建庙,遂移祀庙中。洞中有一碣宋代开禧元年(1205)雕造 佛像碑记:“弟子毛士作同妻陈五娘,舍钱钻造观音菩萨、定光菩萨、昭应菩萨及补陀山镇于铜钵,仰叶愿符心地世籍福田者”。昭应菩萨即安溪清水祖师陈普足 (1047——1101),敕赐“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定光菩萨俗名郑自严(916——997),福建同安人,自小出家,拜高僧西峰圆净为师,后来驻 锡武平南安岩(今武平县岩前灵岩村之狮岩),圆寂后其灵常为汀州百姓禳灾解厄,因获“定光圆应”封号,成为闽西及台湾客家共奉的“定光古佛”。可惜三尊石 佛于1991年被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庙四周向外延伸200米。

铜钵岩寺“镇寺之宝”合金铜钵全世界仅三个
同安文山余脉有巨石,状若石鼓,“硬物敲之,铿铿如鼓,咚咚如钟”,因而得名石鼓山。山上一寺,名曰铜钵岩,始建于宋代,距今已800多年。
“铜钵岩寺与清水祖师因缘深厚。”铜钵岩寺住持镜悟法师介绍,相传清水祖师有一次募缘经过石鼓山,见风景极佳,适宜修行悟道,便将手中铜钵留石鼓山,作 为日后在此建岩的信物。后来清水祖师在安溪修道,本地村民据其所留铜钵建寺。铜钵岩寺现有“镇寺之宝”——印度工匠纯手工打造的合金铜钵,此类铜钵全世界 仅三个,另两个分别在布达拉宫和尼泊尔一家寺庙内,该铜钵将在合适的时机对外供游客瞻仰。
镜悟法师说,寺内供奉清水祖师、定光菩萨和观音菩萨。定光菩萨俗名郑自严,乃北宋同安高僧,圆寂后为闽西粤东及台湾客家祖佛,而铜钵岩是闽南地区最早奉祀定光古佛的庙宇。
目前,铜钵岩寺仿宋代风格的圆通宝殿完工,重檐歇山顶,前后双步梁抬式结构,朱椽筒瓦,飞檐雕甍,两端置龙首琉璃鸱吻,蔚为壮观。值
“铜钵岩将建学修中心,可同时容纳2000人入住修行。”镜悟法师说,新的学修中心投用,铜钵岩寺将组织义工和僧侣为区福利中心老人提供服务,不定期地组织慈善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