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石羊:古怪的名字!

 溱湖之恋 2019-04-02

        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有一个村落,叫东石羊,近来,战友相约,来此小酌。下了公交车,有一醒目的牌坊,上书“东石羊”。背面书,“五羊献瑞”,旁边对联是:画展苏陈描特色,诗题石羊纪新春。然后看到遍地是羊的雕塑。让我看得合不拢嘴。有肥羊,有长胡子山羊,有羚羊,等等。所以我留下了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一条清洁的大道直通北边的村庄,路旁是一条河水碧清的见底,有鱼翁在垂钓,再往北走了几百公尺,见一桃树,花开映日,让我不由得采了一景,这景色,可以说到大城也能以找到,那空旷,那闲静,那花展,那河水,那人家,那庄稼,在蓝天下五光十色,缤纷妖娆。

 


东石羊社区:由高田、双石、东石三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6603.3亩,共有15个村民小组,人口2704人。

 

 

       这原石羊村分两部分,即东石羊和西石羊。东石羊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古老村庄,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西石羊村。两村唐朝年代曾经有过石头雕成的羊,故以“石羊”为村名。现存最早的明代万历泰州地方志上,就有这个村名的记载。

         经了解,这石羊村的来历有三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东石羊发生特大水灾,瓢泼大雨昼夜不停,滔滔洪水咆哮而至。一日,水上漂来三个木头人停在村前的河塘边,很快雨止水退,天空放晴。原来这三个木头人是三位仙人的化身,其中一人看到这黄海之滨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而水灾却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的灾难,深表同情,就自愿停留在此,护佑这方百姓。大水过后,东石羊村的乡亲们,看到河中木头人一副道骨仙风的模样,猜想水灾就是这位仙人所治服,于是将其请到村中的庙里供奉起来。从此以后,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被水淹过。在灾后重建家园砌筑房子时,村里的每家每户总把这个神仙像请到工地上,供奉香烛,且无论晴天雨日,都用把大伞为其遮风挡雨。为纪念传说中这位给他们消灾降福的神仙,石羊村村民自动发起了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庙会,便由此产生了 “扽抬会”习俗被沿袭至今。【当地方言,与“掷”、“扔”同义,与“登”同音】。“扽抬会”的核心是迎会。会节由群众推荐的会长组织领导,村中参加会的人家共同出资兴办这项活动(每年两家,轮流坐庄)。当日午后,那尊神像从会民家被请进庙内,众会民烧香参拜,全村人齐来敬奉。不一会儿,庙堂内外已是人山人海。此时游行开始。只见神像从庙里神座上被移到一把特制的木椅上。椅子两侧插两根木杆,由四个青年用手提起,【据说抬神像的四个青年,当天早晨都必须沐浴更衣,换上崭新的白衫蓝裤,以示敬重。】在前后数人的护卫下,离开庙宇,顺着预先确定的路线,一路游行奔跑。经过村中每户人家门前,四个青年都要抬着神像迅速地旋转一圈。沿途人家都在门前设置供桌,摆上花果,燃起香烛准备迎接。神像所到之处,各家燃放鞭炮。刹时间,整个村庄被鞭炮声所覆盖。

        迎会途中有个重要情节,就是游行到大片汪———传说中当年神仙初临的那个小水塘边,为神像洗澡。所谓为神像洗澡,其实是象征性地向神像身上洒点水。这天,当迎会队伍一出发,参加集会的男女老幼早就等候在大片汪,把一个小小的水塘四周围得水泄不通。当一路飞奔抬来的神像来到池塘边,观看的人群全都齐声欢呼。只见抬像的四个青年,从岸上冲向水边,那后边的一人眼疾手快,一弯腰从水里捞上一手水向神像上洒去。这时围观群众每人也都抓起一把泥向神像和抬像人扔去。顿时水花四溅,尘土飞扬,群情激奋,欢声雷动,迎会进入最高潮。据说,当地人认为自己扔出的泥土打中神像或抬像人,会给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抬像人往往被纷飞的泥块打得生疼,但他们却很开心,对他们来说,抬着神像是一种荣耀。

        说时迟,那时快,抬像人跃上岸边,从人群中一闪而过,又按着既定线路到村中游行,最后将神像送往轮值会员家供奉。这一会员家,早已准备好了一只猪头、一只鸡、一条鱼,即所谓“六只眼”,供在案桌前(现已演变为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也要准备“六只眼”)。神像安置后,点烛、烧香、磕头参拜。此后的一年之中,村中谁家破土建房砌屋,都要从这户人家把神像(或牌位)请到自家工地上供奉,完工之后再送回。东石羊的老百姓,对传说中拯救过他们的恩人,世世代代,顶礼膜拜。

        传说此处晚上有两只羊在地里吃麦子,后被贾家人用箭射伤,次日地里躺着两只石头羊,这样便得“石羊” 庄名。



        再一个传说:这地方住着一户姓徐的人家,老俩口体弱多病带着个孩子过日子,家中有几亩地,全都种上麦子。一天,老徐吃完饭到麦田去干活,忽然发现麦田里麦子有规律性,原密密的麦子被什么动物吃得稀稀的,一棵一棵的,本身有病,气得他一夜没合眼。可第二天一早,再到地一看,吃过的地方又长出又密又壮的麦子,而且棵棵变成是双轮麦穗儿,原来种的可是六轮的麦穗,老徐觉得奇怪,田里杂草也没了,用不着带病干活,没吃的六轮也变成二轮的麦穗,他便顺着蹄印找到大片汪,小水塘塘边东西方向的二块石头旁边,他冲那二块石头看,这不是二只小羊吗?那角、那蹄子、那尾巴都像真羊一样。徐老头把这件事告诉了乡亲们,谁知道让刘地主听去了。当天夜里,村里人睡着了,刘地主拎着一只土枪爬上墙头,快鸡叫时发现了二头羊到地里吃麦子,吃过的地方又长出比原来更壮的麦子,他眼红了,端枪连发,二只羊受伤逃到大片汪,一只过了河,一只伤严重留在河东,他俩不愿分开,再后来变成了石头羊。

        


        还有一种传说。黄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出生于金华丹溪。说黄初平学道头两年,天天替师父放羊。后求师父教法术,师父问学什么术?黄说学“变羊为石,叱石成羊。”师父不高兴,问前几天的4只羊是怎么丢的?初平说,放羊时听到有喊救命声,跑去一看,放牛娃掉水潭里,我把他救上岩,把他倒挂在牛背上,让他把水吐出来,醒了后,送回家,时间长了,4只羊被豹子吃了。我学法术不是偷懒,而是为百姓做好事。师父听了,很受感动,便把“变羊为石,叱石成羊”之术传给了黄初平。初平学到了此术,为百姓做的好事越来越多。黄大仙不仅在家乡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海内外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全国各处的黄大仙祠香火越烧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一日仙游到此,这里有一陈姓老农在田里干活,看到路过的初平手舞羊鞭,哼着羊歌:羊儿羊儿快快跑,路边的野草快来咬,……老农感到好奇,问他放的羊在哪?初平用羊鞭子一指:“羊在前面大片汪小水塘”,我知道那里有二块白石头,哪有羊?初平说那就是羊,走去瞧瞧,初平一甩鞭子,那二块白石头动了起来,在水塘边吃起草来,形成了“石羊”的种种传说。在村民中广泛流传,为纪念此事,将村取名为“东石羊村”,世代相传,添枝加叶,久而久之,演义成了一个又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看到这景色,余以为,国画亦不过如此!所以随性作诗一首!

水上摇红远处家,天空碧蓝尽芳华,石羊古村今胜昔,自然之美堪国画!


《百年好合》

这是战友家儿子结婚时留下的图案,今收集与大家共享!

《双喜》

《佳偶天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