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思明居士 2019-04-02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古人用“封建”有两个意思,后世常用作名词,形容那种与郡县相对的治理秩序。但在周代,这个词是动词,即“封土建国”。“建”就是《周易》多次提到的“建侯”,也即,国王赐命某人为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爵位。这样被“建”起来的公侯通常享有对一定数量的人民、一定规模田邑的治理权。划定这些治理对象尤其是田邑的过程,就是“封”,也即划定界线。划界可有多种方式,或种树,或垒土,甚至挖沟。“封”划定被建、立之人也即君子的权益。

大约从秦汉时代起,“封建”才从动词变成名词,指经由封建程序形成的治理秩序。在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体系中,“封建”与“郡县”相对而言。封建制、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两种最为典型的治理秩序。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周的封和建是如何进行的?《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卫国智者祝佗(字子鱼)追忆周初分封周公之子伯禽为鲁侯的故事: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周王分封诸侯,分赐三类物品:第一,礼器,象征着诸侯的名分、地位和尊严。礼器也时刻提醒诸侯记住自己对周王的义务。第二,田邑。第三,民。这显示了封建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不仅分封土地,而且分封人口。实际上,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人力资源最重要。封建的本质其实是封人,而非封地。

这些封国面积都相当之小。周王的王畿略大一些,方千里。公侯之封地不过方百里,还不到现在的一个县。由此可以推定,古人所说周初封国数百,并非夸张。不过,在周初,这些诸侯国并不显眼。《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说:“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周初所封数百诸侯,同姓也许只占十分之一、八分之一。这就是周人封建天下之实际格局。虽在小康之世,周之治理仍带有强烈的公天下性质。周制之伟大正在于此。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封建制是等级制。《孟子·万章下》记周代爵禄之制:

五等爵制: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孟子这一理念具有重大意义。《白虎通义》开篇即谓:“天子者,爵称也”。

禄制: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君臣间有等级之别,但双方却相互视为伙伴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