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非遗:《心意六合拳》

 天马行空3zpfuv 2019-04-02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练意成劲,聚劲为功,运功为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形意拳、行意拳,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心生意,又由意转化为拳招。2008年6月7日,心意六合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传此拳为宋代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永济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PS: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心意六合拳》基本技法

  一、头要上顶,项要竖直: “头为周身之主”,形意拳要求头要保持中正,颈项有意识地竖直,动作尽管有起落旋转,一头部始终要向上顶劲,不可俯仰歪斜或自由摇晃。它必须在自然竖直之中含有轻微的顶劲。与顶头竖项相关的还须使嘴自然闭合,牙齿要扣好,舌尖抵上颚,神态要自然,精神须集中,不可皱眉努目、咬牙切齿,下领里收,用鼻呼吸。

       二、肩要检,肘要坠:松肩也呷‘沉肩”或“垂肩”。形意拳要求随时注意肩关节松沉,肘关节松坠,两肩微合抱。松肩和舒胸(涵胸)结合起来,还可助气下沉;使下肢更加稳固。打拳出拳时,臂不要完全伸直,肘略成弧形弯屈下坠。凡两臂收放,肘要紧靠两肋,使全身的力量贯注到上肢,周身完整一气。

      三、腕要塌,掌要撑,拳要紧:在一般情况下,出掌都必须腕部下塌,掌心向前下方,既有向前的顶力,也含有向下按的力,五指微分,食指上挑,拇指外撑。使虎口形成半圆,掌心内涵,手的各部不可松软懈劲。它的出拳,则要求五指握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骨上,食指向前突出,拳面斜形如螺状,称为“螺丝拳”,腕须直,不可向上翘起,力量要贯注到拳的最前端。

       四、背要拔,胸要涵:拔背也称“紧背”、“圆背”,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第一,由于头上顶,颈部竖直,腰部下塌,就使脊背有上下拔的感觉。第二,借助于两肩的松沉,肩向前抱,胸部内涵,拳掌前伸时背阔肌尽力向左右伸展。这样,背部肌肉上下左右都维持一种张力。涵胸又称“舒胸”,是指胸部舒松含蓄。涵胸和拔背是相互联系的,做到了拔背,也就能体现出涵胸。形意拳在运动时,涵胸拔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动作的伸缩而有所变化,以助拳势。

      五、腰要塌,脊要正:形意拳所有变换招势,左转右旋,都着重于周身的完整与协调。因此要求腰部在运动过程中始终要塌住劲,起到主宰的作用。塌腰决不是腰脊僵滞,而是松展自然有弹性,成为上下动作的枢纽。脊椎的要领和腰部不可分割,只要注意塌腰和顶头,就能做到脊椎正直。在运动时,随着动作的转换,脊椎也应有所伸缩、转折,以帮助臂、腿、腰的蓄劲发力,但不能故意扭曲和摇摆。

       六、臀要敛,肛要提:要求臀部有意识地向里收敛。所谓“提肛裹胯”或“谷道内提”,都是指的敛臀提肛。收敛的方法是使肛门括约肌稍加收缩,这样就约束臀部突出,保证了腰脊和尾骨的中正,也促进了涵胸拔背、气沉丹田。所以歌诀说:“提肛收臀,气贯四梢”。

      七、胯要收缩,膝要扣劲,脚要平稳:形意拳的步法以直进直退为主,“三体式”为其根本,在此基础上要求进退稳,健,机敏灵活。强调“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眼要精,手足齐到定要赢。”形意拳动步敏捷,落脚稳健,胯、膝、脚各部紧密配合,毫不松懈。在进退中,以胯催膝,以膝催脚,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静止时,胯要微向里“缩劲”,膝要微向里“扣劲”,脚要平稳踏地含有“踩劲”。同时,腿的弯屈要适度,太直则僵滞,过屈则无力。

       八、姿势要正确,动作要整齐:形意拳要求每动每势处处皆守规矩。周身三节安排合体,“三节六合”配合协调,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手尖、脚尖、鼻尖“三尖相照”。讲究“心气一发,四肢皆动”,整个动作都是在同一时间起动和完成。

      九、进退要和顺,起落要均衡:形意拳要求在拳法变换、进退门转中注意和顺。只有在进退门转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方向、时间、定势后的角度、位置都安排和顺,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定势不稳等现、象。形意拳迅速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崩墙倒,落地如树栽根”。因而十分重视起落的均衡稳定。

       十、力量要充实,呼吸要自然:形意拳要求拳紧、步稳、脚实,发势迅猛,劲力饱满。凡下肢进步,都要前脚贴近地面,竭力向前,后脚则全力向后蹬地,做到“脚踩中门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上肢动作要两手争衡对拔,彼此呼应。两前臂要内外旋转,就象拧绳一般,起钻落翻,拧裹进退,融成一股整劲。以此充实周身力量。挺胸、提腹、努气、拙力,是形意拳最忌的四大毛病。它要求松胸实腹、呼吸自然并与动作自然配合。一般情况下,总是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以气助力,使气与力合一。

       十一、气势要相连,内外要合一:气势相连,是一招一势均须贯串一气,须做到势断劲连,劲变意连,既有明快节奏,又有断而又连、绵绵不断的气势。内外合一,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气一发,四肢皆动”,“以首领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启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这样,形意拳方能“内外六合”,“形意合一”浑然一体。

“练意成劲,聚劲为功,运功为用”

      所谓“意”,就是正确的运动要领与意念假借(即劲意)的方法;所谓“劲”,就是通过“意”的作用而产生的符合拳术运动规律的、正确的人体动力形态,即所谓“拳劲”;所谓“功”,就是通过“劲”的积累而产生的良好的体能状态(即实力)与本能反应能力;所谓“用”,就是通过“功”的实践而产生的正确的战术意识与超人的实战能力。 “意、劲、功、用”是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劲”则是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劲”的“生、养、蓄、用”的求取过程。其别具一格的求取的方法是心意六合拳的不传之秘!

  练意、练劲、练功、练用才是真正的心意六合拳; 练招、练式、练形、练套是皮毛的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是需要用“心”练习的拳术,是方法转化成本能的桥梁,无“意”不能成“劲”,无“劲”不能成“功”,而“功”不落实到“心”则不能为“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心不是意识,是下意识,是本能!能够转化成本能的方法,必然是最简单、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能够被本能支配的功劲,必然是从招法定式以及各种人为构思中解放出来的功劲;也只有自由的功劲才能像水一样在各种动作中、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其强大的威力!简单、直接、便捷,直达目的;无招、无式、无做作,浑然天成;自由的力量从“心”里发出,让每一次接触与碰撞都足以震撼人心!

  心意六合拳之所以独特,厉害,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均盖源于此!

杨氏心意六合拳

       杨氏心意六合拳始于一代宗师杨殿卿,“周口三杰”之一,生于1869年,无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大饥荒逃难时。一生只习练心意六合拳,人称“飞天狮子杨殿卿”,是三杰之中心意拳功夫最精纯的一位。性格持重,待人和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伤人。但出手快捷,善用“虎抱头”式以肘击人,被击者常昏迷倒地,故又有“笑面虎”之称。杨殿卿的“剪手大劈”也是一绝,不管对手以什么样的拳法从哪个方向打来,杨殿卿都可以以此动作将人震飞。

       杨家自杨殿卿得心意六合拳真传,甚惜其技,择徒授业甚严,传人甚少,与绝大多数得真传者一样,十分珍密其技,绝不轻传。承其艺者唯杨鸿生(1915-1988)、杨凤堂(1893-1982)、杨祥麟(1896-1978)等少数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代心意拳大师杨海明乃杨凤堂大师之子,其主要传人有杨阿里、彭鹏、徐庆等。

卢式心意六合拳

       卢式心意六合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源于一代宗师——卢嵩高武术大师对传统武术开创性的继承与创新。卢师是沪上心意六合拳的开山鼻祖,在沪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交流中,拥有自己鲜明特点、独特风格的卢式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广为流传,开创了中国武术一派之先河。

       卢师,生于1875年,河南周口人,归真于1961年上海。自幼拜河南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传人——袁凤仪老师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二十六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得胜镖局聘为镖师。上世纪初移居上海,因缘际会,卢师又结识了心意拳第六代传人——丁仁老师(河南山坡人),得其真传,但不以师徒之称。卢师于二十世纪初期在沪传授武术时称:“心意门”当时河南也称“心意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改称:“心意六合拳”而后“心意六合拳”才在大的范围内传开。

宋门心意六合拳

      蚌埠的武术界分为宋门、胡门、郭门、房门等等,创始人分别为宋国宾、胡德山、郭九兴、房英龙等人。宋门敬仰岳飞,相传其心意六合拳为岳飞创造。投入宋门徒弟要先向岳飞画像叩九个头,再向老师叩九个头,后再向大师兄、二师兄各行三个礼,并宣称“对师傅忠孝,对师兄弟仁爱,为人讲礼义”。

       入门徒弟须崇尚岳家武德,以<心意六合拳谱>里的七言诗为古训:“心意六合拳不乱,许多奥妙在其间,若传狂徒无知汉,惹是招非保身难”。宋门的练拳歌诀是:“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山西六合心意拳专门锻炼肺脏的拳术——劈拳;专门锻炼肝脏的拳术——崩拳;专门锻炼肾脏的拳术——钻拳;专门锻炼心脏的拳术——炮拳;专门锻炼脾脏的拳术——横拳。

清末武狂人,狱中独创半步拳,一路向北,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沙龙

河北深县马庄人郭云深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是个天生的武痴,生性好动,喜欢琢磨,很早就拜倒在形意拳大师“神拳”李洛能门下。

在李洛能的众多弟子中,郭云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用功最深,学拳最勤。

李洛能曾在无意中发现郭云深因练拳时劳累过度,睡觉时从床上摔下还未转醒,感动之余,倾囊而授。

郭云深得李洛能悉心传授,更是干劲十足,行、走、坐、卧无一刻不在练功。

李洛能每外出访客会友,其他弟子都乘此机会偷闲,但郭云深依旧恭谨侍奉,不离李洛能半步。当李洛能与客人交谈时,郭云深便站定形意桩功于李洛能身后聆听;当李洛能外出访友时,郭云深便打着崩拳在李洛能骑的青驴后紧跟。经过长达十数年的淬炼打熬,郭云深的功力超群,成为了李洛能最得意的弟子,得李洛能赠宝剑一把,许以衣钵传人。

清同治年间,郭云深被正定知府钱锡采聘为上宾,专教知府公子钱砚堂习武。

正定武举人窦宪钧自恃武力过人,又收罗有千余名流氓无赖,赫然成为地方一霸,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郭云深嫉恶如仇,登门教训窦宪钧,一时失手,竟将之毙命。

按照大清律例,郭云深本应被判处重刑,但知府钱锡采认为郭云深虽然杀人,但属误伤,而且为民除害,只以误杀罪被判处三年囚禁。

在牢狱中,郭云深仍然苦练不辍。

不过,脚戴锁镣,前脚进一步,后脚只能跟半步,无法大开大合。

由此,郭云深在狱中自创出被武术界称为绝技的半步崩拳。

三年时间内,郭云深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练拳,自创的半步崩拳绝技练得炉火纯青。

出狱那天,老师李洛能关切地问:“云深,你被关了三年,功夫恐怕都荒废了吧?”

郭云深哈哈大笑,说:“师父,弟子不仅没有荒废,还在琢磨出了一套半步崩拳。”

半步崩拳?!

李洛能大为奇怪,便叫郭云深练来看看。

郭云深也不推辞,左脚横跨半步,右拳运劲,一拳打在旁边的半截土墙上,土墙受力,轰然倒塌。

李洛能又惊又喜,称赞说:“你这半步崩拳刚猛率直,无可抵挡,你可以到外面闯荡一番,看看有无敌手。”

郭云深得到师父的赞扬,异常兴奋,问:“师父,我该向哪个方向走?”

李洛能想了想,说:“你从深县出发,一路向北,挑战直隶、关东各派武林高手!”

第二天,郭云深就收拾好行装,从深县出发,遍访各地高手,切磋技艺。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这自创的半步崩拳果然威力奇大,无人可挡,北地各路高手纷纷在郭云深的拳下拜服认输,这其中包括直隶安国县的张树德,保定府的李魁垣、洪四把,易县刘晓兰,涞水县的郑虚烟,河北正安的焦洛夫,北京城的马维祺等等。

在北京城,郭云深甚至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连战了三天,难分胜负。

郭云深从此就有了“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称。

对于自己所创的这门绝技,郭云深也不藏着掖着,对前来请教的武林同道不吝相授,他也因此成为了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半步崩拳的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后足紧跟一步,后足不得超过前足,相对于常人走路后足超过前足之一步来说是半步,这半步,使人的身形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蓄劲待发。

半步崩拳的崩拳为形意五拳之一,运用时是前手勾挂敌手,后手发力穿崩,拳从中盘胸腹处发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

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形意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术——归——宗——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 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 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