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丰流年不顺:重压之下,能否继续倔强?

 联合参谋学院 2019-04-03

null

顺丰也有不顺的时候。

近日,顺丰优选全国范围内关闭门店的消息不胫而走。“货架清空”、“半价促销”、“停业整顿”,对于媒体的相关报道,顺丰回应称此为正常优化调整,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知围观群众对这一套官方说辞是何态度?但结合近期顺丰的境遇来看,事情背后的真相或许不是这般云淡风轻。

主营物流业务,引来电商巨头强势入局,自己仿佛被整个行业孤立。新业务面临“大撤退”的质疑,其他布局短期内难见成效。股价下跌、利润下滑,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都在传达同一条信息:疯狂奔跑多年的顺丰,脚步大幅放缓。

而继续向前,痴迷于做综合物流、自建商业闭环的顺丰,其要面对的竞争对手阵营势力正日渐强大。此等情形下,顺丰的物流帝国能否再扩城池,添了几分未知。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重压之下,能否继续倔强

物流与电商,是不可拆分的一对CP。

此前,电商的繁荣放大物流需求,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现在,电商玩家纷纷亲自上场,对物流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改造的过程之中,顺丰与行业大势显得格格不入。传统的三通一达也好,新生的京东、菜鸟、苏宁也好,众人都在抱团,唯独顺丰孑然一身,试图逆风前进。

至此,已经很难分清,到底是行业在孤立顺丰,还是顺丰誓要“与世界为敌”。

国家邮政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实现同比增长47.6%。2016年业务量为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当年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74.4亿元,同比增长43.5%。2017年开始,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当年业务量和收入增速分别降至28%和24.7%,2018年继续下滑至26.6%和21.8%。

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商平台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物流行业随之受到影响。此外,数据还在佐证,物流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缩水明显的增长空间里,各玩家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此时,电商玩家的搅局再次改写故事走向。京东去年宣称,要成为社会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把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讲到5%以内。先后向企业和个人开放快递业务,不少业内人士解读,这是瞄准顺丰和“三通一达”。

null

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对物流也十分重视,去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表示,“我们将投入上千亿元,如果一千亿不够,那我们就再投资几千亿。”

阿里走的是整合路线,上个月中旬,申通快递官宣获得阿里46.6亿元入股资金,正式加入菜鸟联盟。交易完成后,阿里成功持有申通14.65%股权。而在这之前,阿里还分别投资了百世、中通和圆通。2018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百世、中通、圆通、申通四者市占率之和已达49%。

如此一来,物流行业格局已然明了。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行业都将是阿里、京东、顺丰三强争霸。

顺丰是否有意选择一方去站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顺丰和阿里之间的梁子两年前就已经结下,当时二者互相发难,你来我往好几个回合,甚至惊动国家邮政局。京东或许更不在顺丰考虑范围之内,刘强东此前曾公开表示,“未来只有一个顺丰,能够在独立的快递公司当中,长时间存在下去。”

倔强如顺丰。

然而,看完顺丰在过去一年交上的成绩单,不由得让人担心这份倔强还能够坚持多久。财报数据显示,顺丰在2018年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滑4.57%。

数据维度,4.57%并不显眼。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顺丰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下滑。反观竞争对手,韵达同比增长38.48%,净利润同比增长67.34%。申通营收同比增长34.42%,净利润同比增长37.46%。中通净利润同比增长为30.1%,达到42.01亿元,紧紧跟在顺丰之后。

竞争对手都在大步向前,顺丰不进反退,这一趋势极其危险。

null

同时,在资本市场顺丰也承受着重压。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以53.5元、涨幅3.31%开盘。此后连续多次涨停,市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而进入2018年,顺丰股价下滑态势一直没能止住。截至4月2日15时,顺丰股价报收36.88元,总市值1629.48亿元,较高点已跌去近五成。

扩张失利,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顺丰优选的多次调整是顺丰新业务拓展艰难的主要表现之一。

作为民营物流的领跑者,顺丰在物流之上开拓新业务的执念从未断绝。顺丰优选上线于2012年,目前官网宣传的定位为“顺丰旗下全球美食App及线下门店”,从商品结构来看,生鲜商品居多。

null

据此,将顺丰优选竞争对手范围缩小,其线上对标生鲜电商,线下对标社区便利店。

这两条赛道的热门程度毋庸置疑。生鲜电商,互联网企业有阿里、京东、苏宁、美团,传统零售企业有永辉超市、沃尔玛,还有垂直创业公司每日优鲜等,都在积极布局。

顺丰优选虽然入局较早,但至今没能摆脱“小透明”的困扰。各大机构发布的市场排行榜单中,都难觅其身影。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以每日优鲜为例,3月31日“每日优鲜”和“顺丰优选”的微信指数分别为2254517和68646,相差近33倍。

社区便利店领域,顺丰优选也面临着诸多劲敌。永辉超市布局的超级物种、永辉生活、永辉mini等业态,苏宁在去年一年开出的4000家苏宁小店,还有传统连锁便利店企业的新尝试等等......身处其中的顺丰优选优势并不明显。

另外,频繁换帅更体现出顺丰优选的焦虑。顺丰优选在过去6年时间里更换CEO多达7次。这一方面是在映证顺丰电商、零售等基因的先天缺失,另一方面则说明顺丰优选一直以来都未能明确自身的定位并坚持下去。

除了顺丰优选之外,顺丰还先后推出过顺丰E商圈、嘿客、丰趣海淘等零售品牌。现在回头看,这些品牌非但没能打开市场,反而因线下较重的运营模式导致亏损严重,据悉2015年-2017年顺丰零售业务亏损达到16亿元。

null

2017年,有消息称顺丰优选计划在一年之内达到4500家线下店,2-3年内建立上万家线下店。约定期限已到,资料显示已落地的门店仅有800多家。且在此基础之上,新一轮的调整已悄然开始。

据报道,上海、青岛、武汉、西安等地的顺丰优选社区门店,目前有多家都已清仓停业。顺丰官方承认这一事实之后给出解释,调整目的在于集中资源提升门店服务能力以及客户体验,聚焦华南及北京等市场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话虽如此,真实原因围观群众心中自有判断。并且,过去的成绩就摆在那里,顺丰贴出这样一则回应又能令多少人信服?

事实上,不只是顺丰一家,其他的物流企业对于零售和电商也始终抱有幻想。圆通、申通、中通、韵达都有相关业务,就连国家队选手EMS也推出极速鲜,入局生鲜电商。然而,这些物流企业的跨界之作,似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或许,本质上这就是一个伪命题。

做零售和电商离不开物流,但是,把物流作为原点,反向去攻零售和电商,显然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最后

冯仑曾写到,有人评价王卫,“王卫很勇,他有胆子不断扩张,赚10块再拿8块去开新商铺。”

扩张成功,便可持续积累倔强的资本,直面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保持不卑不亢。但扩张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倘若失利,便意味着要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目前,顺丰所处的境遇更倾向于后者。

上市之后,顺丰加大对新业务的投入,动作频频,有估算称2018年顺丰花在收购及投资上的金额超过70亿元。包括收购广东传统零担企业新邦物流、DHL香港和北京100%的股权,投资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此外,顺丰还与夏晖集团、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达成合作。

以上举动加快顺丰转型综合物流的进程,同时也引领顺丰步入转型阵痛期。股价下跌、增速放缓、利润下滑、负债攀升等问题一个没落,集中而至。

勇于扩张,是顺丰在为自己的倔强买单。转型阵痛,即是扩张失利的代价。

同时,立志转型的顺丰,竞争对手也已经从此前单纯的物流企业或电商企业,转变为这两者的利益共同体,较之前更具挑战性。

最后要说的是,产业互联网势不可挡,依靠消费端赚钱的物流企业需要找到更多故事。“三通一达”的站队和顺丰的自成一派,是不同的战略决策使然。本质上没有对错之分,它们都在试图通过努力让最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只不过顺丰的选的这条路,注定会更加艰难。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