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这些都是千古情诗?那你就想多了!
2019-04-03 | 阅:  转:  |  分享 
  
这些都是千古情诗?那你就想多了!



有些唐诗读起来像是很美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不是。

例如:“我未成名君未嫁”听起来背后似乎藏着一个久别重逢的爱情故事,然而并不是。背后是罗隐和妓女的互怼。

再例如:“昨夜三回梦见君”听起来像是恋人的私语。实际上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个大男人之间的互相告白。

再例如:“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听起来似乎一个所嫁非人的女子的自怜自叹。实际上是李商隐对一群修道女士的调侃。



最有名的当属朱庆馀的那首:

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个新嫁娘含羞答答问丈夫,你看我这样化妆成这样去见公婆行吗?

实际上这是他写给主考官大人询问考试成绩的诗,



还有那首诗《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看这内容,一个嫁做人妇的女子遇见了爱慕者,爱慕者还挺痴情,送给她一对明珠。女子呢,有一点心动,系在自己短衣里。

女子说:“你看我丈夫家条件很好啊,高楼连苑,也就是别墅成群,我丈夫在最高政府大楼里负责安保工作。

我知道你对我的情意,我丈夫这么好,我要跟着他同生共死。含泪把你的明珠还给你,要怪只能怪遇见你太晚了。

最后这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太有名了,多少对“相见恨晚”的男女都用这一句来抒发过那点心思。



但是,张籍要知道你们这样理解他的诗,估计会气得从棺材里坐起来。因为这首诗是张籍写给李师道的。

张籍为什么给他写诗呢?因为李师道给他写信邀请他到自己的地盘上工作,张籍不想去,但又不敢得罪,怎么办?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来拒绝人家。意思就是说我有工作了,我的老板对我很好,谢谢你的好意,再见,就这么简单!

结果成了一首爱情诗。



还有苏轼的那首词: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独自苦恼。



如果你这样理解就打错特错了,其实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即将离去的春愁,写的是惜春



爱情诗的角度来看,唐朝人行为坦坦荡荡,女子也光明磊落,你送我东西,我很感动,但我不能要。这叫“发乎情,止乎礼。”很正的三观,所以这叫《节妇吟》。



但是到了明清的时候,三观跑偏了,特别是对女子的三观跑偏了,有些老学究读这诗就开始不满“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你都动心了,算什么节妇,还给人家东西的时候还”双泪垂”,还“恨不相逢未嫁时”,你恨什么恨。就这还叫“节妇”。(施蛰存先生《唐诗百话》搜集了许多这样的言论)



明朝初年有个叫瞿佑的人,他看张籍最不顺眼,还写了一首《续节妇吟》



瞿佑元末明初文学家

妾身未嫁父母怜,妾身既嫁家室全。

十载之前父为主,十载之后夫为天。

平生未省窥门户,明珠何由到妾边。

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咎涕涟涟。



我都结了婚,有了家室,出嫁前父亲做主,出嫁之后丈夫是天,我这一生都没有出过门,你这明珠怎么就到了我这身边,把你的明珠还给你,我恨你对我的不良企图。



关起门来自己哭一场,我对不起我的丈夫啊——这女子真够矫情的。



这位老先生写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还说“张籍见了我,也要佩服的。”



张籍见了他,估计会一口血喷到他脸上:“我要这么给李师道写信,我比武元衡死得还要早。”



不过李师道要是真的收到这么一封信,也一定会扣瞎双眼:“我瞎了眼啊,怎么会看上这么恶心的人。”



所以这样裹着小脚的女子也完全没必要“闭门自咎涕涟涟”,因为压根没有人会看上你。

献花(0)
+1
(本文系小花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