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诞生的原因就是用来祭祀祖先的食品,后来才流传民间,我们家有家谱,1700年左右,我的祖先就曾经开过远近闻名的饺子店!家普记载过,活馅是一绝! 因为东北经常吃饺子,而且性格外向,通常在以前包饺子,馅饼都会分享给邻居小孩子吃,或者邀请邻居来家里吃!如果好吃。会询问制作方法,逐渐的大家都懂得饺子调馅方法,腌咸菜方法,腌酸菜方法,炖菜方法,做豆包,辣椒酱方法,甚至做鞋子织毛衣方法都是邻居之间互相共享,食品互相品尝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邻居是90年代从延吉来的,他家做的辣椒酱,苏子饼特别好吃。会分享给邻居吃,教大家制作方法,现在我的邻居80%都会制作辣椒酱和苏子饼! 另外说个跑题的案例:东北人穿着普遍前卫时尚,也是和虚心请教有关,无论老幼你会经常听到【衣服在哪买的呀?】【给我捎一件】【配方来我家拿】 而山东河北包括辽宁,都是家族传承的胡乱包饺子,直接用手捏一次成型,由于华北人性格内向,很多人不会分享制作方法。也不会去问邻居,久而久之,饺子普遍没有吉林和黑龙江的口感好。 我们吉林省包饺子都是慢慢的捏褶。因为传统观念里直接一次成型的不好吃。就算是饺子店也会慢慢的像包包子一样的,宁可几小时用手指尖捏皮!而不是辽宁,河北,山东那边用手掌,虽然华北做法更效率,但是饺子吃起来不太好吃。 总结:东北人更懂得信息共享,包括今天东北人才外流一样,也是和信息共享有关,因为邻居如果在南方赚钱了,偶然回家的时候,会真诚的邀请在家赚不到钱的亲戚朋友去帮忙!饺子店,杨国福,张亮,川锦汇,翠峰苑,彤德莱,喜德家等都是东北人比较成功的案例。 |
|
来自: 灵魂出窍KKK > 《饺子/蒸饺/煎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