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的晋国,只是一个诸侯国,因为三家分晋,却影响着春秋战国

 昵称55301288 2019-04-03

今天要说的故事是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的故事,是关于晋国的故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因为这个故事竟是,资治通鉴里的第一篇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司马光竟然先拿三家分晋来开资治通鉴的头。以前对春秋战国的历史了解,只知道秦国的强大,以一打六,晋国只是春秋五霸之一,仅此而已。了解了历史才知道,晋国远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强大。

晋国的称霸始于重耳,就是晋文公。鼎盛时期是晋悼公,姬姓,名周,我们可以说是姬周,又因为他是晋襄公的曾孙,桓叔捷之孙,也被称为孙周。

这个孙周和他的祖宗重耳有的一比,重耳是六十岁才得以复国,称霸天下,而这个孙周正好相反,14岁时因为他的叔叔晋历公被杀,权臣们就立他为国君。结果一个小小十四岁的少年,竟然把这些老权臣们给震慑住了。

想想就害臊,小编十四岁的时候,还在学校,不是打架就是挨打。人家十四岁就已经开始治国了。并且把一个落魄的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重回昔日的霸主地位。

他先是削弱旧的贵族势力,培养自己的骨干人员,成为新的贵族势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晋国六大卿,以前有十一个,随着时间和各个大家族的对抗,最后就被他捎带着整成了六个。

这些还都是小事,他最牛的时候,吊打秦国,楚国,就连昔日的齐国霸主也成了他的跟班。他可以代替周天子发号施令,号令天下诸侯,想一想这就是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啊,原来千年后的曹操是跟着他学的。不过孙周的出现只是让晋国回光返照了一下。孙周死的早,29岁就卒了。

而他新培养起来的韩氏,魏氏和赵氏,却分了他晋国的天下。事情是这样的,说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这句话形容晋国的国情很贴切,自晋悼公以后,晋国已无大神般的国君出现,晋文公设立的三军六卿这种制度也被韩、赵、魏、智、范、中行这六大家族控制,晋国的国君已成摆设。

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赵氏所灭。这六个家族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击。直到最后只剩下韩,魏,赵,智这四大家,而这个智却是势力最庞大的家族,韩魏赵三家根本就不是对手,按理说照这样发展下去,晋国的天下会被智家取缔,最起码也是一家独大吧。

刚开始也是这样的,不过智家最后一个人智伯瑶执政后,觉得太强大了,就轮番的把韩魏赵按在地上放血,向他们索要土地和百姓。前两个韩魏都怂了,得罪不起,只能大出血。结果老赵家的赵襄子是个愣头青,就是不给。智伯瑶脸上挂不住,怒了,就带着魏和韩两家一起攻打赵家。

这赵家知道打不过就躲在城里不出来。智伯瑶也不傻,不出来就准备用城边的一条河把城给淹了。这赵襄子也够鸡贼,派人偷偷的去串通魏韩两家。这魏韩也不傻,知道今天能灭了赵家,明天也一样能灭了魏韩两家。结果就是魏韩赵里应外合,先把智伯瑶的军营给淹了。趁机抓住智伯瑶,把他给杀了。

结局就是智家三百多口全被屠杀。历史很残酷。胜者为王,败者寇。晋国只剩三大家族之后,索性三大家族直接把晋国的国君给废了,然后又逼着周天子封自己为候。三家分晋对中国的历史影响很大,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的终点。

战国里的七雄,魏国,赵国,韩国就是分晋的三家。因为晋国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最为主要国家,没有这个国家,可以说中国的春秋史不完整,春秋时期大多数历史事件都和晋国有关,或者是因为晋国太过强大,影响力自然也是巨大的,所以这段时期发生的事件又都绕不开晋国。

但是他的灭亡又是战国的开始。想一下秦灭六国时,单打赵国和魏国都那么费劲,可想而知,当初晋国的实力又是如何。只可惜没有走秦国的路。三家分晋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论是谁,做人别太狂,千万不要拿不起眼的人不当回事,一个你可能斗的过,两个三个就不一定行了,人多力量大啊。

不要去犯众怒,没事了反省一下自己,就是古人说的,每日三省吾身嘛。有时候你的对手沉默,并不代表他怕你,他只是在惯着你,让你犯更大的错误,他呢却是等待机会,等着让你无法翻身的机会。以上只是小编自己的见解,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赐教,也希望听听大家的见解,欢迎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