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父亲的印象,只有模模糊糊的影子。 太阳就要落下去的时候,他在院子里吃饭,坐在小板凳上,就着一把椅子。 我摇摇摆摆地走过去,他就掰一块馍,塞到我的嘴里。 是的,只有这样的影子。 还有几张老照片。 他在四兄弟中,是个子最小的。 照片上的他,没有笑容。 上小学时,我的作文成绩一向很不错。用赵孝模老师的话来讲,是善于“遣词造句”,经常被当作范文来念。 只有一次,我得了一个“乙”。老师的评语是“太平淡了。” 那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这不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个题目,以前,我会直接写成《我的大姑》,因为我的老师知道我是跟着大姑生活的。但是那一次,我就是想写写我爸爸。 于是,我写了那模模糊糊的影子,写了照片,写了大姑提起我爸爸时的长吁短叹。 我自己也知道,这篇作文写得不好。 因为,我对他知道的太少太少。 我甚至对他没有什么感情。 我写他,只是因为我很想告诉大家,我有我爸爸。 清明节前,大姑打电话给我。 开始,是表扬,因为我买了录音笔给她,建议她用录音的方式来回顾自己的一生。这样一来,我们家的故事就可以被记录,被传承。这是我惦念很久的事,从我大伯去世前的那个春节起,但是一直没有着手去做。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姑和姑父腿脚不便,被圈在三楼的蜗居里,日日夜夜。 那样的单调,无法想象。 而口述历史,也是让他们有事做,有成就感。 然后,大姑的话锋一转。 她说她从一早五点钟醒来起,就想起我爸爸来。 是的,在口述时,关于我爸爸,是最让她心痛的一部分。 “我这一辈子啊,过得还算幸福,尽管经历过抗战,经历过你姑父被打成右派的动荡,但是身体上还没受大罪。而你爸爸的一辈子呢,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通过十来分钟的电话,我对我爸爸多了一点了解。 我爸爸排行老六。 在他出生之前,正是我家最为艰难的时期。艰难到什么程度呢?我奶奶,竟然吞金自杀。要知道,我奶奶是有名有字的大家闺秀出身,还曾经当过校长……是怎样的绝境,令她宁可丢掉自己这一大家子这五个孩子? 幸好,奶奶被救了回来。而我爸爸还未出娘胎就已经先天不足。 出生之后呢?全家人连肚子也吃不饱,更不要谈营养了。即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爸爸也不得不忍饥挨饿。 终于,他还是活下来了,长大了。 凭着聪明和勤奋,我爸爸在学校成为小有名气的尖子生。尤其是俄语,受邀给全乡的中学生上课。 然而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他和我二伯、四叔三兄弟失去了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的机会。 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我爸爸,是在砍木头、下煤窑中度过的。 他的身体本来就单薄,却不得不在黑暗的巷道中拖着沉重的煤车蹒跚而行…… 在给我大姑的信中,他写道:“姐啊,我拉车的时候,腿都是哆嗦的。” 他不得不坚持。 他不能倒下。 特别是在当了父亲之后。 同样是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我爸爸和我二伯、四叔的婚姻,都是很受影响的。 我爸爸诚然是长得弱小,而二伯和四叔确实是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堪称一表人才,兄弟三个也都是聪明的年轻人。 但是,苦于娶不上媳妇。 怎么办?只有从山里找,从外地找。 我妈妈就是从远方嫁来的,从今天的地图来看,不过是一百多公里,驾车只需要两三个小时。 而在当时,就得赶上几天的路才行。 说实话,我不能确认我的父母之间是否有“爱情”。 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人啊,把铺盖放在一张床上,就是同舟共济,“爱情”怕是难以想象的奢侈品。 我只是听我妈妈说,我爸爸教会了她认字。 我无法想象我出生时的情景。 高兴?我爸爸我妈妈当然会高兴吧。 可是,生活是那样的不易,眼看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我刚出满月,我爸爸就病倒了。 大姑赶回来,到医院看他。 他满眼的泪。 我一周岁时,大队里算账,说我们家欠了70块的粮食钱。 我爸妈抱着我,去找大姑。 大姑那时的工资,一个月也就是八十块钱。 从那以后,大姑每个月都会寄钱给我爸爸。 我三岁时,我爸爸走了。 他留给我和妈妈两百块钱。 大姑说:“在那两年里,我总共给你爸寄去的,也就是两百来块钱。他就是舍不得花。” 这就是我父亲的一生,去世时年仅三十三岁。 他不健康,不快乐,不富裕,但是他正直,勤劳,坚强。 他的名字是王尚明,我是他的儿子。 2019年4月2日 这不是我写的第一篇回忆父亲的文字,而且必然有些重复。 请原谅我一次次回忆,一次次回忆。 我只是想记住,记住。 谢谢你,读到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