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文史

 ywm33 2019-04-03

  著名广东曲艺演唱家何丽芳(1922~1987)以其演唱音色宽洪厚重,唱腔独具风华,早于40年代初已名声鹊起,卓然成家。她的演唱艺术精湛,功力深厚,仿效、从师者甚众。她的首本曲目和代表作历唱不衰,流传广远。至今仍广为传唱,是广东曲坛宝库中的瑰宝,何丽芳不愧为广东戏曲的一代宗师。

  何丽芳原名刘洁贞,1922611日出生于广州市郊人和。生父刘伟容为贫农。因家境贫寒,无法维持生活,何丽芳出生仅10个月,便送与堂叔刘知方为养女,自此,只尊刘知方为父。刘知方艺名生鬼容,是20年代著名粤剧演员。为人好交朋结友,当时粤剧界名小生、小武、花旦、丑生、武生等各种行当大老倌都是其家中座上常客。因此,何丽芳自幼便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她逐渐喜爱粤剧表演和粤曲演唱艺术。

  何丽芳8岁时曾在广州河南三十九小学读过两年书,以后在家从父学艺。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加上父亲悉心栽培和她刻苦勤奋,很快便掌握了粤曲大、平、子喉的唱腔,也通晓谙熟粤剧各种行当。由于她不受师门之限和不囿于独家独派的藩篱,故日后能更好地博采各家之所长,按自己的嗓音条件,形成自树一帜的演唱风格、特色和流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何丽芳因父亲年迈,家庭生活困难,13岁开始卖唱。14岁“走环堂”(即不固定的到茶楼开设的歌坛演唱)。日寇侵华,广州沦陷,何丽芳边走难边卖唱,曾在香港的酒楼茶室和街头鬻歌度日,历尽凄风苦雨,饱尝折磨。一次偶然的机会,曲艺名家张月儿听何丽芳演唱她的名曲《一代艺人》,甚为赞赏,随即表示愿意扶助提携,只惜为时不久,何丽芳因父病重,于1941年返穗,在长堤金轮酒家当女工,生活十分困苦。

  一次,广东音乐曲艺名师朱顶鹤约何丽芳和芳艳芬到大东亚酒楼客串演出,同台拍和的有当时广东音乐“四大天王”——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这是何丽芳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演唱一曲《爱花情果》,即大获成功,这也是何丽芳成名的一次重要机遇。自1941年至解放前夕,何丽芳虽家居在广州宝源路,但经常往返于穗港间。经常演出的场所有广州的大东亚、金汉、华南、丽丽、温拿,香港的高升、莲香,澳门的国际等茶座,亦曾在石岐、东莞等地演唱。

  1946年何丽芳在香港茶座的一次演出中,遇上著名撰曲家吴一啸,吴听何丽芳演唱后,大加称赞,并答允为其撰曲,不久一首由吴一啸撰曲,何丽芳演唱的《星殒五羊城》便轰动曲坛,唱片公司亦约请灌录成唱片,行销各地。这是何丽芳录制的第一张唱片。

  何丽芳文化水平虽低,但学习异常认真刻苦。自己不能看曲,就让作曲者唱给她听,再自行雕琢研磨;日渐训练成过人的记忆力,过耳不忘。她演唱的《浔阳江上浔阳月》,冗长的曲词,仅听作者曾浦生试唱三遍,便能全部记熟。

  40年代,何丽芳演唱技艺已臻成熟,风格、特色、流派已形成。她的平喉演唱,既具张月儿腔的活脱剔透,徐柳仙腔的健朗明亮,又具华彩而不花巧。博采各家所长而自出机杼。行腔流丽洒脱,宛若流水行云。在与撰曲家曾浦生的长期合作中,新腔迭出,尤以演唱乙反调式。梅花腔、冰云腔称绝。她始创平、子、大三种喉腔,在一首曲中独唱三个以上的不同人物,三喉之间,交接干净利落,毫不含混,难度颇高,赢得“三喉歌后”的美誉。她的首本曲目《星殒五羊城》、《凤阁审蛟龙》、《烟锁池塘柳》、《剑底情鸳》、《不到黄泉不认母》等已灌录成唱片。三喉独唱曲目《陈宫骂曹》、《文帅别妻》、《张巡杀妾飨三军》等均传唱不衰。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昔日受尽欺凌的“女伶”,不但经济上翻了身,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更使她奋发向上,焕发了艺术上的青春活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解放初期,何丽芳与著名粤剧小生白驹荣等组成曲艺队在广州中华、国泰、长寿、丽声等影院登台演出,演出曲目有:《泣荆花》、《苏小妹三难新郎》、《客途秋恨》、《落霞孤鹜》、《甘生挑盒拾手巾》等。当时白驹荣对站台演唱觉得形式单调呆滞,遂改为折子戏。1951年,何丽芳与月儿、李少芳、关楚梅等组成钻石曲艺队在金殿音乐茶座演出,并为抗美援朝进行街头义演募捐,艺人们能参与国家大事和政治活动,更感吐气扬眉,热情高涨。1952年,何丽芳以一曲《勉郎参军》参加中南会演并获奖。在会演中,她观摩了湖南常德男花旦伍福祥演唱的《思凡》,认为值得学习和借鉴,便索取了曲本。回来后与曾浦生合作改编成粤曲,一连十天在广州中华曲艺场演唱,场场满座,深受好评。1953年与白燕仔、黄锦云等组成丽声艺队到四乡演出,演出形式多为上半场演唱曲艺,下半场表演粤剧。后改为全女班的丽声粤剧团。1955年下半年到新觉风粤剧团与马扶风等合作。其家居在广州带河路景华新街。1956年,何丽芳组织了中山县属下的花锦绣粤剧团,演出剧目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画中人》、《有情人终成眷属》、《香扇奇缘》、《宝玉哭晴雯》、《杨二舍化缘》等,并应中国唱片公司约请,出版了《浔阳江上浔阳月》、《抗婚月夜逃》等唱片。她被选为中山县小榄镇人民代表及政协委员。1960年,何丽芳到佛山专区粤剧三团工作,下半年调任佛山专区曲艺团团长,被选为佛山专区政协委员,在此期间,收钟葵珍为她一生中唯一的入室弟子。自此,在这位严师的悉心教导、严格要求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钟葵珍终成为广东音乐曲艺团著名演员。1961年,广州海珠区借调何丽芳到新岭南剧团工作,被选为团长和区人民代表。其后曾到过肇庆粤剧团和广州东山区曲艺团当演员,直到“文革”剧团解散。她所饰演的粤剧,均反串任文武生,唱、做俱佳。名噪一时。她演唱的现代题材曲目《万鸭滩》,是她60年代的代表作,同时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和火红年代的热爱。

  十年动乱,曾经使很多艺人蒙受劫难。何丽芳亦身心备受创伤。她闲置家中,靠为人加工塑料袋度日,生活拮据,前景彷徨。她唯一的爱子在此困难时期英年早逝,无疑是对她雪上加霜。但她始终咬紧牙关,没有过多的抱怨,更没有低首乞怜。她刚毅倔强的性格,此亦充分体现。

  粉碎“四人帮”,大地春回,普天同庆。何丽芳终于守得云开,复见天日朗朗。197812月,党对她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安排她到广州粤剧团青年团任教。著名粤剧演员钟康祺等从中获得教益良多。1982年被调到广东音乐曲艺团工作,曾参加一些重大的演出及与港澳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并重录和新录了《浔阳江上浔阳月》、《张文贵践约临安》、《抗婚月夜逃》、《秋夜赋》、《思凡》、《星殒五羊城》、《伯牙碎琴》等唱片和录音盒带。1984年,广东音乐曲艺团在广东粤剧学校办起专业的曲艺培训班,委任何丽芳为老师,在她这批最后的学生中,有今天正享誉曲坛的青年演员梁玉嵘、李敏华等。她以多病之身,为培养戏曲事业接班人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深得领导的赞扬和学员们的崇敬。

  1987年,何丽芳病重卧床不起,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故交好友,接踵而来探望。众多门生弟子轮流在床前殷勤侍候。终因药石无灵,溘然辞世,只余绕梁歌韵,永存世间。为纪念广东戏曲一代宗师何丽芳,继承和宏扬何丽芳唱腔艺术,首徒钟葵珍于19909月和199310月两度策划、组织、筹办了“纪念何丽芳粤曲演唱会”和“何丽芳唱腔艺术欣赏会”。得到省、市、港澳戏曲界同仁、知音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著名曲艺演员白燕仔、黄少梅、谭佩仪、陈丽英、袁雪珍、吕锦兰、梁玉嵘、李敏华、沈小梨及著名粤剧演员卢启光、彭炽权、钟康棋、曹秀琴、梁淑卿,著名广东音乐演奏家骆津、何浪萍、沈伟、周天相、苏文炳和港澳戏曲界知名人士李社森、原廷秀、林菊友先后参加演出,以表崇敬之意,倾缅怀之情。

(来源:荔湾区政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