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又名董元,字叔达, 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 五代南唐画家, 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亮宝楼文博 | 中国山水画之父:李成 亮宝楼文博 | 范宽与他的山水画 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 据《画鉴》记载: "董源山水有二种: 一样水墨,疏林远树, 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 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 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 二种皆佳作也。" 董源画像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 南唐中主李璟在位的时候, 任命他为 “北苑使 ”。 该职务是负责掌管宫廷中的苑囿 , 主要是掌管艺文的,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管理员, 但是要比现在的图书管理员清闲的多。 而且这一职务使得董源, 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书籍, 包括绘画类的书籍 , 拥有较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绘画。 这一特殊的职务给董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去成就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 。 董源《江堤晚景图轴》絹本設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在隋唐以写实为主, 到了五代初期, 依然延续了前代的写实风格。 五代南方的董源, 处于绘画创作的起步阶段时, 难免会带有 “追星” 的习气, 他初期的山水画, 带有了北方画派的风格也在情理之中。 董源学习王维的水墨风格, 和李思训的着色技巧, 这在绘画初期尤为典型, 形成了他山水画初期的浓墨重彩艺术风格。 至于他初期的作品嘛, 《溪岸图》五代董源(传)绢本设色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画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 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思印”, 及近人张大千、张善孖诸藏印。】 董源的《溪岸图》是立轴 , 画中两侧直入云端的山体 , 高高耸立 , 巍峨雄健 , 占了画面较大的空间 , 颇有北方画派的体式风貌。 该图用笔较少 , 笔力圆润稳健 , 墨色较浓 , 墨气深沉浑厚 , 整体观之 , 给人一种既深且厚的视觉效果。 在着色上 , 树木尤其是近景处的枝叶 , 用青绿设色 , 精细工致 , 实属写实。 《溪岸图》局部 《龙宿郊民图》是转型期的典型画作。 《龙宿郊民图》中披麻被的使用, 较初期更频繁、更成熟。 尤其是对山石的刻画,以披麻被来描绘。 用浓淡相宜的大小墨点点绘树叶。 《龙宿郊民图》局部 最为突出的是, 该图在水墨设色上的运用, 此时并不浓重, 用笔不如初始期的精细, 多温和用笔,将水墨和色彩并用。 整幅画面趋近平淡,景物华美润泽。 董源使用的色彩与平远的构图, 在这幅画中相碰撞、相融合。 平远消弱了色彩的浓重, 使得浮彩流色, 成为董源山水画转型期的风格特色。 《龙宿郊民图》 五代董源 绢本设色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源的《潇湘图》是横卷, 以平远法构图。 整幅画卷以水墨为主, 同时使用其它色调,如石绿、花青等, 这些只是作为墨色的辅助色彩用之, 虽是辅助色彩, 可是在画中呈现了, 意想不到的美妙视觉效果, 《潇湘图》五代南唐 董源 设色绢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中的点点人物虽然小如豆粒, 各个神情却生动微妙。 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在这幅画中, 右侧有三组人物, 他们各自在操持自己的事务。 乘舟的达官,吹奏乐器的侍者, 活泼有情趣的女子, 他们都在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于平淡中多了几分情趣。 《潇湘图》局部 视线继续向画幅左侧移动, 有张网捕鱼者,有乘舟归乡者。 这是人物的活动场景。 作者以大面积的空白, 来表现江面的空阔渺远,变幻迷人。 整幅画卷中人物和大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悠闲,其乐融融, 把天人合一的意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表现了董其昌所称道的: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美。 《潇湘图》局部 董源的山水画虽然以“淡墨轻岚”的水墨著称, 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其作品, 可以发现一个特点, 那就是画中有着色的成分。 董源存世的画作, 如《潇湘图》、《夏山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虽然以水墨为主, 但画中的人物却是重彩着色, 人物虽小,占的面积也不大, 可是在画幅中以青、红、粉白等色彩着之, 与水墨被点相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正如诗中所说: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这可以说是董源山水画创作的点睛之笔, 这些淡淡的色彩为后来小青绿画法的成熟, 奠定了基础,是小青绿画法的一个雏形。 《夏景山口待渡图》 五代南唐 董源创作 绢本淡设色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董源以恬静淡雅的笔墨, 创造出平淡天真的山水气象, 使其山水画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和强大的生命力, 被后世画家所推崇, 尤其是被元明清画史上, 占重要地位的文人画家所接受, 他成为山水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 董源 《夏山图》 绢本水墨淡设色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董源画风在宋代前期很少被人重视。 到了北宋末年,米莆、沈括等人大力推崇。 到了元代影响更加广泛、深刻, 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及元四家, 无一不受董源画风影响。 到了明清更是大受文人画家的崇拜, 明四家尤其是董其昌对董源膜拜极甚。 清代四王也受董源画风的影响。 由此可知, 董源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极为深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