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民间百姓家庭,人死后是不大可能停尸长达一年之久的。但是对于帝王贵胄来说,停尸一年也不见得是件多么奇怪的事情。 慈禧死亡到下葬的一年间,正是满清王朝的多事之秋。 光在皇室内部,摄政王载沣在办理慈禧葬礼的同时,又要筹办光绪皇帝的葬礼,而且亲生儿子溥仪继位为宣统皇帝的典礼,也是他不得不集中精力赶忙应付的大事。 这么多紧要的事情叠加在一块,把慈禧下葬的日子拖延到第二个年头,也就顺理成章了。 ![]() 至于讲慈禧1908年11月15日去世,1909年10月才下葬,当中相隔整整11个月,因而导致她的尸体腐烂,送葬队伍里弥漫着熏天臭气的说法,恐怕只是无稽之谈了。 康熙祖母、太皇太后孝庄去世,灵柩停放在北京昌瑞山下建起的“暂安奉殿”里,一停就是30几年,直到雍正三年才葬入地宫,也没见得传出什么尸臭流言。 1279年南宋灭亡,蒙元朝廷的国师杨琏真迦为斩断宋朝国运、打压汉人抵抗意志,将绍兴宋六陵悉数盗掘毁坏。早在15年前的1264年就已死去的宋理宗,不仅尸体完好并未腐烂,而且身体强度还能支撑被倒挂在树上沥出肚子里的水银。 可见,古代尸体防腐技术之高,完全能够确保死者身体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的完好。 ![]() 况且有关慈禧尸身保存完整的情况,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是有据可查的。 1928年7月,“东陵大盗”孙殿英为获取满清皇室陵墓内的陪葬财宝,对包括乾隆裕陵、慈禧陵在内的诸多地宫,全都进行了疯狂盗掘。 盗墓事件传到北京,溥仪派满清遗老载泽、宝熙等人去往东陵,对乾隆、慈禧等先祖的遗体进行重新殓葬。当中,有关慈禧尸身的情况,记述相当完整。 只见慈禧遗体被孙殿英盗墓的乱兵随意丢弃在棺盖上,左手反搭着后背,上半身完全裸露,下半身也仅剩一条内裤,嘴角还留有一道明显的刀痕,浑身上下长满了尸斑和白毛。 要知道,载泽带人进入地宫时,慈禧遗体已经被扒出长达40多天,尸身尚且还能保存得七八成完好。 放在19年前的下葬之日,尸体更是应当完好无缺,相关慈禧遗体腐烂臭气熏天之说,显然是毫无依据和站不住脚的。 那么,送葬队伍里传出的臭味,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里头,可能包含有两重意思。 其一,慈禧送葬的队伍,排场很是奢侈壮观,棺椁、纸人、陪葬品一应俱全,据说隆裕太后还特意让人带上了慈禧生前钟爱的各种食物。 如此大规模的丧礼,肯定少不了沿途运输所需的马匹、骆驼。 从北京紫禁城到清东陵的路途很长,不要说骆驼、马匹这些牲畜一路走一路拉,就连人有三急的送葬人群,恐怕也是沿途找个角落解决一下。 如此一来,送葬队伍经过的地方,散发出一些令人作呕的臭气,也就不难解释了。 ![]() 其二,古代在统治者执政无方、百姓生活困顿之时,往往也是各种市井童谣、坊间流言、野史传说满天飞的集中时期。 唐代诗人杜甫,面对安史之乱后百姓朝不保夕、衣不蔽体的社会情景,曾留下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 当中并非说官宦富贵人家的酒肉,真的就散发着臭味,只不过是杜甫通过这种言辞方式,表达对权贵阶层的不满。 在慈禧执政的将近半个世纪里,对外屡屡屈膝求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则暴政连连,死命维护着腐朽的封建统治,老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 为解心头之恨,于是在北京街头,就流传开了慈禧送葬队伍臭气熏天的说法。与杜甫诗句里的用意相同,指的也并不真的就是慈禧尸体腐烂,而只不过是想表达对满清朝廷腐朽统治的不满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