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是动手、动脑的艺术? 不全面,动脚也很重要。 今天的《编读往来》,旅行君继续点评几幅读者投稿作品。 里面有部分照片的问题,就是出在脚力不够上。 面对拍摄对象,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1 @明少 :参加《编读往来》,请老师指教。 华为9i手机拍摄,《围城》,Snapseed后期。 回答: 这张照片希望表达出一种困顿的状态。其实做的已经很好了,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从画面表现力上来说,有一点些微不足:人物的位置,过于偏上,这也导致了画面有一些头重脚轻。 针对第一点不足,其实有三种解决办法: 第一是多走、多看,多找几个角度,再等一位路人,提前观察他的走位,然后灵活的调整镜头取景范围,利用构图让他在画面视觉上“居中”。 第二种是固定构图,死等,不等到从中间走过的人不罢休。 第三是后期剪切,其实把下面略微剪裁一点,视觉上就周正了,但这是最偷懒、最凑合的解决办法。 第四种是PS,如果你就是拍着玩,那不妨可以用retouch或者马卡龙修图将人物平移到中间来。 2 @Andrew Lao: 这是我去年在香港工作时的街拍,望指教。 回答: 用大广角镜头拍照,画面的畸变是躲不过去的一道坎。这张照片很明显因为畸变而让照片中的摩天轮显得有一些后仰。 这一方面是镜头畸变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拍照选位时的一些问题造成的。 因为拍照角度的问题,画面中不同的建筑(线条)之间倾斜交叉,会放大加重画面的不平衡感。 看一张网络上搜来的图,同样的摩天轮,这次是换到了另一侧,同样有地面、建筑作为参照,同样显得后仰。 所以,仅从画面上判断,如果取景时能够居中,绕开那些参照物,就会弱化甚至避免这些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DiKi: 奥林巴斯EM5二代,两秒快门手持拍摄,防抖功能很重要。 回答: 照片曝光主体偏暗,但天空表现出色。考虑到手持,可算及格。 问题主要出在前景上,用几块石头做前景,我觉非常好,起到了活跃构图的作用。但因为前期太暗,后期一定要处理,要把石头“拉”出来。 第二就是尽量让其体积合适,保持完整,让其有点缀作用而又不会喧宾夺主。 像左下角这块,首先放在画面的左下方,我们知道,在广角视野之下,任何物体放在镜头的四角都会被拉长,所以,这块石头体积就会显得很大。 其次,因为石头被画面边缘截断,这就给人以想象空间,无法判断其真实体积,无形之中就又将其放大突出。 因此,拍照时,应该对前景的选择再多观察,小心选择,多动动脚,后期就会省事很多。 4 @偸偸朢1.眼:《大石桥》,拍摄器材7p,只求你从桥上走过。 回答: 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颜色灿烂,元素太乱。 这张照片的主题,我觉的就是小城 秋色。 所以,只要能体现出这两个主体,择一两个元素适当表现就OK。 看你用的手机是7P,有无损变焦。 那我觉得其实主要拍桥、树、人就可以了。 ![]()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梳理画面的主次,那就尝试变焦,长焦会让你的选择变得更容易。 要简而精,不要乱炖。 5 ![]() @小白㊣ :《雨后长廊》 华为mate10pro拍摄。 趁着没人贴地拍了一张~觉得反光不错!调了色! 回答: 对于这样的一个空间,在有积水倒影的时候,拍一张贴地对称照本没有什么可苛责的。 但要知道,我们拍摄空间对称照,通常想突出表现的是线条感,或者现代感。 但是你这张照片,从后期手法来说,第一是HDR太过用力,画面的细节,包括污渍细节被无限放大,画面噪点高,显得很脏。 第二是后期色调,把水面调成金黄色,画面从整体看色调有新意,但仔细看,又会觉得有点怪异。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用这片水洼做文章,我的建议是,弱化整体环境,毕竟水污墙脏。 可以选择一个小主体(比如花朵)放置在水中,离得近一些,虚化背景。这样的好处是,从整体背景轮廓上,还能体现出对称性,但又不会凸显背景的缺陷。 ![]() 最后,整体色调,黑白可能会更好。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华为的丝绢流水,水面会更干净。 6 ![]() @Clancyヽ :你好,我想问问这种照片有什么好的裁决方法吗 回答: 男人的上身和汽车连接在了一起,后期剪裁已经没有意义。 其实拍摄这张照片的最好时机,应该是他们在下图这个位置时,那样地面的白色正好可以将两个人的轮廓勾勒出来。 ![]() 但当时如果错过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向右侧稍微移动一步,这样的话,取景视野就会左移。 ![]()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将人影和空白的地面结合在一起。 这张照片的黑白光影其实很棒,但主体没有凸显出来,真是有点可惜了。 好了,今天的推送就到这里了。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今天的主题: 位置站不好,照片问题少不了 希望大家继续踊跃投稿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