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人染上,全家致病,就像这个月嫂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将幽门螺杆菌传给了一家人。不得不说幽门螺杆菌的威力,小看不得,而且胃癌的形成就有幽门螺杆菌作祟。 更令人震惊的是,幽门螺杆菌在我国的感染人数非常高,调查显示: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 ,这些人群都是潜在的胃癌患者。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 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再次被列为I类致癌物。它有个洋名叫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是有一定传染性的,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口口传播 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接吻,科学研究发现: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不要共用牙刷。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半生不熟的肉制品进入到我们的胃里,继而发生感染。 粪口传播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 母婴传播 包括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医源性传播 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治疗等,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和就医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 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 胃炎 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其中,1%会转变为胃癌。 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溃疡 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肿瘤 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1)吃饭要分餐 ○分餐、用公勺、不相互夹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外出就餐,尽量分餐,多用公筷,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有条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筷子,减少感染风险。 ○如果家里已有人感染Hp,须进行分餐,以防感染。 ○家里有孩子,最好不要用嘴喂孩子。 (2)学会洗筷子 ○幽门螺杆菌能附着在用过的碗筷上,特别是使用较久、已有沟壑划痕的竹木筷子。 ○餐具使用后必须尽快清洗彻底,过一段时间,可用开水煮一煮筷子,能达到很好的杀菌效果。 ○清洗后,将筷子头向上,放在筷子笼中,自然风干,不要用抹布擦拭。 ○竹木筷使用半年或一年后最好更换。 (3)吃得干净一点 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4)少吃刺激食物 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咖啡及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饮食要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等,可避免发生胃病。 温馨提醒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即使根除了,也不代表以后一定不会得胃癌。想预防胃癌,一定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腌制、熏制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