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即三年,来形容分别后会非常思念。古往今来,很多诗词都写过思念之情,那么,思念最深的境界是什么呢?司马相如说,是“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李清照说是“人比黄花瘦”;而柳永却最是形象贴切,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么,你们知道柳永这句话出自他的哪首词吗?下面就是整首词: 凤栖梧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原本是唐代的教坊名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怀人词,曲调名称取自简文帝的“翻阶蛱蝶恋花情”。由此可见,这首词风格应该是婉约的,情诗当是如此。 这首词的意思是: 我独自站在高楼上,倚靠着栏杆,感受到和风细细,吹拂着我的面庞,一眼望去,满目春愁,那些黯淡无光的云彩从天际生出。我看到夕阳残照下的草色和烟光,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默默无言地看着,独自惆怅着,因为没有人能够懂得我靠着这栏杆在想些什么。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本来打算要放纵一把,大醉一场,像曹孟德一样对酒当歌,却原来不过是强颜欢笑,一点儿也不快乐。即使衣带慢慢变得宽松我也一点儿也不意外,不悔,因为我知道,我这是思念你思念到人都憔悴了啊! 词上片写登高望远,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离愁别绪。“倚危楼”这种情节在很多古人发表愁思的时候都出现过。很多人都是在登高望远的时候,感慨万千。就比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又比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所以,危楼作为一个背景,其实是为了衬托一种孤寂和清寒的感情。
词人站在高楼上倚着栏杆远望,内心是孤独的,这时候和风吹来,按理说应该暖和一些,但是这点细风显然并不能安慰词人,因为从后面几句就可以看出来,词人登楼后情绪是复杂的,是无人能懂的。 而下片,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这两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中最值得人细细品味的就是“不悔”二字。这种“不悔”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和《古诗》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是一个意思,写怀念恋人到形容憔悴也不后悔;二是功成名就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可是,即使是这样,我也还是要心在朝堂一些,就算是憔悴了又怎么样?我不悔。
其实,词人写出这首《凤栖梧》是有很多原因的,可能他瘦了不仅仅是因为思念某一个人吧,他人生仕途的失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毕竟,柳永的经历也算是非常丰富了。 词作者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来才把名字改为柳永,字耆卿,而由于他又排行在第七,于是人们又称他为柳七。柳三变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在宋仁宗那年考上进士的,十分有才,官至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