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有诗和远方也没用,因为生活对你虽远必诛。”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丧到“自闭”的毒鸡汤开始走红朋友圈,网友们也喜欢配上这个表情包: 引发他们“自闭”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工作自闭症”…… 这位妹纸也得了“自闭症”,说自己和男生聊天就脸红。 而这位网友,不想社交、不想说话,也怀疑自己得了“自闭症”。 看到各位网友晒自己自闭、说自己“得了自闭症”,广卫君想说:自闭症,不是你想得就能得。
也就是说,自闭症是儿童先天性发育障碍,不是由后天因素引起的。 所以各位网友不会得自闭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已经不是个小孩纸了嘛~ 今天(2日)是“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在萝岗院区举办“自闭症意识日”义诊系列活动,我国自闭症诊疗领域权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作了题为《儿童自闭症的家庭干预》的专题讲座。 我国儿童自闭症发病情况如何? 患儿早期会表现出哪些行为? 家长该如何进行干预?广东卫生在线为你带来 现场了解到的最新消息 01 我国6-12岁儿童 自闭症患病达0.7% 儿童自闭症并不罕见。 邹小兵介绍,近年来,随着自闭症诊断标准的修订、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公众对自闭症认识的普及,重度自闭症患病率虽然没有明显上升,但轻度自闭症患病率上升显著。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自闭症的患病率多在1.5%以上,而我国6-12岁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0.7%。近期,国内在吉林、佳木斯和深圳的研究发现,患病率为1.08%。 “自闭症已经从一种罕见的精神障碍,转变成为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并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邹小兵表示。 02 孩子不爱搭理人是自闭症? 他可能只是内向 邹小兵介绍,自闭症孩子可能存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在行为上,可能出现焦虑等现象,而且与人交流有障碍,比如叫他不会应,不能依照父母的指令来做事。 许多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类似的表现,担心孩子患上自闭症。 邹小兵指出,诊断自闭症的必要条件是患者有社交障碍。“重度患者几乎完全不与人交往,中度患者可以进行被动交往,轻度患者会主动交往,但缺乏技巧,会给对方不舒服的感觉。”他表示,如果与人交往基本正常,不会被诊断为自闭症。 此外,很多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但其实可能只是内向。邹小兵指出,孩子躲避目光、性格内向不是自闭症,目光飘浮才是自闭症,例如孩子听到叫他,瞟一眼,目光就飘向别处,这才是自闭症的症状。 03 超7成自闭症孩子 拥有正常智力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自闭症被认为是有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数孩子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属于严重残疾,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终身看护和照料。 邹小兵指出,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对自闭症有种莫名的恐惧,认为只要是自闭症,不管怎么努力,大部分是终身残疾,需要终身照料,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新的研究和调查证明,超过7成的自闭症孩子拥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通过科学干预,他们能够融入主流学校,部分孩子还能够发挥与转化自己的兴趣和技能,成为艺术、自然、历史、工程与计算机方面的有用之才。 ▲邹小兵作题为《儿童自闭症的家庭干预》的专题讲座 邹小兵告诉广卫君,部分自闭症孩子通过早期诊断、干预,智力可恢复到正常范畴。曾经有个小孩4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当时测试智商45分,但经过干预后,智力达到了150分。 “只有大约30%的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成为严重残疾。但哪怕是最严重的类型,只要家长给予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安排,都有机会免需终身照顾。”邹小兵表示。 04 自闭症没有特效药 家庭干预谨记三原则 邹小兵提醒,目前自闭症没有特效药,家长不要轻信自闭症“大了就会好”,也不要相信“神奇疗法”和“灵丹妙药”,自闭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家庭干预。 孩子患自闭症,家长该如何干预? 谨记三原则! ↓↓
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邹小兵提出了自闭症干预的BSR模式。 ▲邹小兵建议,学习如何家庭干预,家长可以读一读书籍《小明的一天》 邹小兵指出,突破“社交障碍”是自闭症干预的核心,家长要主动唤起孩子主动说话交往的兴趣,如制造饥饿感,制造意外事件(突然的声音、停顿的歌声、错误“愚蠢”的应答、停顿的活动、兴趣行为出现阻碍等等)。“要建构必须交流的环境,要‘折腾’,从而制造和增加交流的机会。” 邹小兵强调,如果家长不懂得干预可以不干预,但千万不要用打骂、侮辱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带着不打不成器的思路,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不歧视、不戏弄 要相信,他们只是与众不同 今天 你愿为“星星的孩子”转发吗? 记者|苏海宁 编辑|尹蓁 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