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五行学说之金

 昵称20622184 2019-04-03

        本系列是医生老师认为真正学习中医的人所必须牢记的,但是对它们的理解和使用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好比一盒积木,不同的人用同样的积木所搭出来的作品都是不同的。

        人身上的三四百个穴位就在那里,药房里的几百味中药也在那里,但就算是同样的病人,经过不同的中医医生使用不同的针灸或中药治疗手段,就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变化。所以,对中医的理解程度和深度决定了未来的成就!

        本篇笔记是基于上周内容的更深程度的解读,所以小卡建议没有看过上篇笔记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下上篇笔记(可点击链接:“中医基础理论笔记|五行学说”),再来看这篇,如此也更便于你的理解。

        另外,本篇笔记医生老师特别注明:

        欢迎各位中医爱好者分享及学习!

        但是,版权所有归“小卡的医生老师”所有,任何人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转载变原创、转载不署名、转载无链接,或擅自以他人名义发表及申报含本笔记原文内容或改述内容的文字、口述或其它类型的作品及成果(包括商业及学术科研研究作品及成果),或擅自以各种形式对本笔记进行重制,或擅自将本笔记进行翻译。

        还记得上周笔记末尾记录的那个新闻故事吗?

        “多年前,有国内的中医教学工作者,应请去法国给法国的中医爱好者上中医基础理论课,课上对学生们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金就是金属,金属加热会溶解成液体,这就是金生水,水又能生木,……”外国学生就提问:“那么把铁水浇到树木上又是什么结果?”那个上课的老师一下子就目瞪口呆了。然后就在一片嘲笑声中,中医又一次被坐实了是迷信的说法。”

        医生老师在读大学时,中医课程的某个老师也有类似天马行空的“神”解释:“金就是金属,金属加热熔解,这就是金生水,……由此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中国早已经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

        他当时心想:“天哪,这哪里是在讲中医课程,还不如说这是在讲评书!”医生老师对这两个故事的评价是:可怜,可悲!

        五行——木、火、土、金、水,大抵一百个人就会有对它的100种理解和看法。在小卡还未开始学习前,对五行的认知也仅止步于五种元素,且常常将它们与物质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如金与金属。直到看了书之后,书上对五行的初步解释启发了小卡,明白了五行实际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规律。再等听到医生老师对五行的理解,小卡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方式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医生老师言:

        “我的师傅曾对我说:“圣人行不言之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领悟微妙的奥旨,……学习最高境界的中医,就靠悟到得道!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中医的经典都未经实验证实,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或迷信一类的;但是某些中药经实验证实确有疗效,这才是中医的真正价值所在。由此,有人提议“废医存药”(废除中医的经典理论,只保留某些中药药物的使用)。这是一个打着发展中医的幌子,行着破坏中医的事实。就譬如一个人思想没有了,肉体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很多人学习中医多年,甚至有着一辈子从事中医药行业的经历,但是自己看不懂中医真正在做什么,无法理解中医的奥秘,却还要自以为是地、居高临下地来非议、贬低中医,实在是可笑!

        现在不仅存在着上面所说的贬低中医的情况,也存在着对中医盲目的相信:如果只是想当然地学习中医,背诵经典,纸上学医,你所学的也就是迷信!

        所以,高境界的学习中医,就是一个用自己的身心去体悟自然规律的过程。熟知经典,并且能够真正用身心体悟其中的奥旨,你就是明医!这就是古代俗语:“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行学说虽然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学习起来内容还是比较深奥、复杂的,所以本篇小卡会先学习五行的一部分,将以五行中的“金”为例,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记录。医生老师也希望对五行感兴趣的朋友在看完医生老师对五行中“金”的理解后,也能受到启发,联想到五行中的其它几个基本物质各自的涵义:

        医生老师说:

        “要学习五行,就要遵行最远古的思维方法,当时没有任何实验设备,甚至几乎连最基本的居住的房屋都没有,所以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只能是就着自然界最基本存在的物质和本能可以感知的最质朴的道理。

        古代我们的祖先认为人和自然界是相互感应的(人天感应),先不去说其中是何道理,我们只要观察一下自身周围的现象,就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1、夏天人体会大量出汗,需要大量饮水来防暑降温,冬天身体怕冷需要取暖;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从日常生活的方面来看,具有风湿病或严重腰腿痛的病人,一旦要有明显的刮风下雨,提前二三天就会身体感觉不舒服;……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去总结自然规律,又可以借此了解我们自身的生理规律,还可以实际运用来调节身体状况,这就是最原始的中医理论基础来源和实际运用所在。“

Q1

小卡提问:

金是指什么?金真的是金属吗?

A1

医生老师回答:

古时候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说法,“金”、“石”这二字这在古代修辞手法称作“同义复用”。因为在古代没有字典和词典,为了方便学习,会使用很多修辞手法,“同义复用”是指用二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组成一个词组,那么你只要懂其中一个字,就可以知道另外一个字,这样可以提高认字的概率。词组也可以同义复用,以后又发展成对偶、对联等。所以金就是石的意思,放眼自然界,能包含一切的最大的石头是高山,所以五行的“金”是指高山,引申义还有:高处,……。

Q2

小卡提问:

金还有哪些特性?

A2

医生老师回答:

在高海拔的高原或高山顶上会明显觉得冷,俗话称这种现象“高处不胜寒”,所以金还代表寒。在高处容易掉下来,所以金还有肃降(降解多余的病气)的意思。

Q3

小卡提问:

为何金在五脏中对应指的是肺?

A3

医生老师回答:

肺存在于躯体的上部,上了高山除了寒冷,还有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而极高处对内脏生理功能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肺,所以就用金来对应肺。

Q4

小卡提问:

肺具有呼吸功能,这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中医里还有肺主皮毛的说法?

A4

医生老师回答:

在极高海拔处生存的动物皮毛比较浓密,所以金又主皮毛。在实际运用中,中医望诊可以看到:由于肺有毛病而造成长期明显缺氧的人,脸颊部位就会有很细很短的比毫毛还细小的浅黑色绒毛。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中医古代最经典的语句其实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具体运用的方法。但我们很多人在读经典的时候,只是把它们当作语句读过了,没有想过如何运用它们,这就是很多人学习中医越学越抽象的原因。

Q5

小卡提问:

为何金在五行中有那样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A5

医生老师回答:

世界上所有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又都是高山或高原,所以“金(又能)生水”。高山或高原是依托土地的隆起才生成的,所以金是由土而生:“土生金”。最高处几乎没有生命,是“金克木”(有机会的话,“金克木”的论述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说到)。火山隆起到一定程度,爆发出火(熔岩),山顶就会被明显削低,称“火克金”……。这些就是我们学习中医在金方面应该具有的基本认知。

        医生老师还说:“以上所说,可能会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中医典籍或各种传统文化的读物中所表述的有很大区别,各位如果有疑义,就请稍作思考,然后再做判断,到底哪个说法更正确。”

 

        再用一个小故事来加深一下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故事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因为肺不舒服咳嗽而到医生老师处看病。他说他自己经常这样咳嗽,到处求医都看不好。

        医生老师观察他身板笔挺,讲话中气也很足,舌淡红苔薄白燥,脉弱左寸实

        脉诊后,医生老师就告诉他:“你的五脏——心、肝、肺、脾、肾五者之中,肝、肺、脾、肾都挺正常,符合你这个年龄。但是,心脏的功能和30多岁的人差不多。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有30多岁人的心脏是件好事,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像一辆自行车装上了汽车发动机一样,功率不匹配,迟早会闯祸。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么把肝、肺、脾、肾四脏的功能补上去,但这就是所谓的返老还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么把心脏的功能降下来,只要吃点泄气的药就可以完成。”

        老先生听后,就说:“那好吧,那就把心脏的功能降下来。我只要自己身体机能协调,人舒服就好。”

        服用清心火的中药一两个月以后,老先生已经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了。从那以后,他到处跟别人讲中医的神奇!

分析

        这个病例所体现的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老先生的心脏功能(火)太好了,但火克金(肺),所以造成他肺不舒服,有咳嗽的症状,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慢性支气管炎。但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的病人都会有肩背佝偻的样子,和老先生身板笔挺的样子不符合。像这种咳嗽的症状使用西药的消炎药或中药的化痰止咳药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根本就不在于肺,而在于心。所以这时候只要泻心气,就可以让病人自我感觉舒服了。

        这也正好应证了中医里的一句名言:肺为娇脏(所以怕火克金)。

        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调整各个脏器的功能和状态,这也就是中医整体疗法的思维方式。相较于西医,使用什么技术手段来治疗还不算是最大的不同,使用怎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疾病的起因和发展规律、怎样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这才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最大之处!

 

        小卡认为:

        学习五行,不应认为自己在学习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将中医当作一个抽象的概念去学习的话,那么就需要将中医所有的典籍全都背诵下来。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把中医所有的典籍全都背诵下来?就算背诵下来了,照搬照做,遇到现实的病例,还是无法自如运用的。

        五行学说其实就是在描述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通过这种互相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来描述人体的生理规律的变化。唯有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的基本运动变化规律,才是学习五行的最佳途径。通过学习这些变化和规律,我们就学会了如何顺应变化和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身体。

        回到笔记一开头的那个故事,如果真如故事中的那位中医教学工作者所言:金就是金属,金属加热会溶解成液体,这就是金生水。那么,外国学生所提问的“铁水浇到树上又是什么结果”又该如何作答?

        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了现有的物质条件和状态。然而,当思考五行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忘记了古人在缺乏技术的条件下,又如何会认为金就是金属呢?高于1534℃的铁水浇到树上必然导致树的死亡啊!我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不能想当然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从高山顶上流下的水能够滋养万物,哺育文明,才是真正的金生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