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型病例的观察笔记|忽略了发病因素造就疑难杂症!

 昵称20622184 2019-04-03
●  引言  ●
        学习中医以前,一旦生了病,总觉得是身体某一部分的机能出现了问题,花了钱吃了药应该就好了;学习中医以后,才明白生病并不单纯只是身体机能运作出现了障碍,也有可能是情绪影响造成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此时,吃药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需要通过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审视,调整情绪,再辅以治疗,方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因此:

        人生病不单单是身体的因素(遗传、保养不当等),抛开我们常见病、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病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奇怪的发病因素,比如心理的、环境的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以及人际环境因素)。

        所以在问诊的时候,特别是对疑难杂症问诊时,要通过仔细询问来了解发病因素,如此可以找到很多发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助于把疾病治好后,减少复发的概率。并且在治病时,思路也会更清晰,效果会更好。


        现代医学也承认: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与痊愈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在医生老师看过的病人中,就有这样两例比较特别的医案:

来自于他人心理因素
        有一次,有一对夫妇陪着24岁的独生女儿前来求诊。当他们的女儿坐下来把脉时,医生老师观察了一下,那女孩子看上去除了身体单薄了点,总体还可以,就问她:你哪里不舒服?
        女孩子的妈妈就很激动地着回答道:“她……不舒服,我们怀疑她有抑郁症……。”
        医生老师听了以后,对女孩子的妈妈说:“你不要讲,让女孩子自己讲。”医生老师也想通过女孩子自己讲话,观察一下她讲话的神情和思维等。
        女孩子的妈妈又着说:“不行的!她会讲错的!”然后还要接着去讲。
        医生老师一拍桌子,说:“滚!滚到外面去!”
        直到等到女孩子的妈妈出去以后,医生老师再仔细询问女孩子的基本情况,发现与女孩子的对答完全正常,诊脉诊断下来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然后,医生老师就对女孩子的爸爸说:“你们可能搞错了,并不是女孩子有病,而是你太太有病。”
        女孩子的爸爸说:“难不成我们这么四五年的药就白吃了吗?”
        医生老师肯定地说:“对!”
        过了一个月,她爸爸打电话给医生老师说:“谢谢医生!我们去医院仔细复查过了,我太太确实有抑郁症,而我女儿真的是正常的
        在妈妈的心里,女儿是弱小的,需要保护,所以在她自己患有抑郁症被忽略的情况下,用了一个很极端的方式来保护女儿。强势的妈妈使得女儿吃了很多冤枉药,也耽误了学业。

来自于自己心理因素
        医生老师大学实习的那一年,亲戚家的隔壁邻居,一位大概四十岁左右的男性,说自己的膝关节酸痛,想找医生老师看病。
        医生老师让他上下楼梯,想观察他的病情。发现他上楼梯时,表现出酸痛很明显;而下楼梯时,是完全正常的。然后,医生老师一抬头,从窗口无意间看到窗外的一座桥,桥的坡度和路面基本是没有区别的。随后,医生老师就问他:“如果你骑个自行车经过那座桥会怎么样?”
        他说:“会很酸啊,那座桥我经常经过的。”
        再问他:“那你在平路上骑车,逆风的时候带一个人会怎么样?”
        他说:“那没问题啊!”
        听了这个话之后,医生老师强忍着笑,开始骗他:“我在大学的时候学过气功的,我只要给别人一发功,病就会好的。”
        然后医生老师把手往他膝盖上一放,半分钟不到就听到他说:“哎哟哎哟,好烫好烫!”
        马上再让他去跑楼梯,说:“膝盖已经完全不痛了。”

        十多年之后,再碰到他,他还称赞医生老师说:“你的功夫可好了!自从那次之后,我好到现在,从来都没犯过。”医生老师笑着说:“是好是好!”

        这患者只要在向上用力时,就会觉得膝关节酸痛,上桥也酸痛,反正和“上”有关联的,就会觉得酸痛,但逆风带人这更劳累的,倒是不觉得酸痛了,很明显他肉体没有生病。

        患者如果自信心欠缺,潜意识里对周围的人事环境有畏惧感,很容易有生病心理的需求,这种情况下,要及时想办法开导,善意的骗也是开导的好方法。

        对于饮食,更是有数不清的资料和研究能够证明不恰当的饮食也是引发疾病的元凶之一。现代社会一直在强调“亚健康”,强调补充营养的重要性。但是,补充营养,吃保健品真的能保证健康吗?


自己吃出来的病:
        一位六十九岁的老太太经人介绍到医生老师处看病,说自己六十八岁前从来没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但是近一年来,几乎天天不舒服,看病用光了所有的积蓄
        医生老师也觉得很奇怪,问她:“怎么不舒服呢?是什么引起的呢?”
        她说:“唉,还好有人劝我吃保健品,如果不吃保健品的话,这会儿肯定已经病死了。”
        医生老师就觉得更奇怪了, 问她:“那你吃保健品之前生病了吗?”
        她说:“没有啊,我是吃了保健品一周以后开始生病的。结果我去医院看病,这一年之中就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光了。”
        医生老师再问他:“你是吃了保健品之后才发病的,那么你是否可以反过来想:不吃保健品也就不会发病呢?”
        老太太想了一下,说:“这倒也讲得通。”
        然后医生老师就劝她:“那就从今天起,你把保健品停了,药品也停了,什么也不要用,先观察几天再说。”
        两周以后,老太太来谢医生老师说:“我的病完全好了!”
        医生老师说:“只是可惜了你一辈子的积蓄,被保健品害光了。”

自己吃出来的病:
        有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来看病。叙述这几年来每年要去两次以上的医院,住院挖瘤子,挖的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和脂肪瘤
        她女婿偷偷地对医生老师说他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我岳母这几年迷上了各种类型地保健品,这几年已经用掉了几十万,但是每年都会去医院住院治疗。但是在吃保健品之前,身体是完全健康的,除了偶尔有个感冒之外,其它什么病都没有。”
        然后,医生老师仔细地询问和检查了一遍,果然发现和她女婿讲地没什么差错,检查下来身体也还算可以,就对老太太说:“从现在开始,你就不要吃保健品了。”
        老太太说:“我吃了保健品都得这么多病,不吃不是要死掉啦?”
        然后医生老师说:“在吃保健品之前,你没住过院吧?”
        她说:“对。”
        医生老师说:“那我保证,你不吃保健品以后,也不会再住院了。”
        老太太说:“你真的保证?”
        医生老师说:“当然咯。”
        两年以后,这位老太太的女儿因为感冒来开方子的时候,顺便来谢医生老师:两年之中,老太太再也没去过医院
        普通人看到、听到“保健品”三个字,就觉得一定有益于健康。如果是花了大价钱,从远方买回来的,那就一定是很有益于健康了。然而,真是的情况是:合适的,才会有益于健康。现实状况是:经过认真科学仔细研究的药品,大多数专业的医生都无法正确使用,更不要说混乱的各式保健品交到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手中,不被滥用才怪呢!这时,到底是保健呢,还是损害健康呢?相信如果你仔细去观察和分析的话,身边还会有很多类似的人和情况。

        除了心理影响和饮食不当两个因素外,因为穿得少、吃得冷而生病的,也许你遇到过不少吧。那么,因为检查过度或者强行劳动而生病的呢?

他人作出来得的病: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不小心坐倒在地,腰部疼痛。她女儿在中药房工作,与医生老师熟识,所以就把老太太带到医生老师处看病。经检查,医生老师认为她腰部有轻度骨折,就给她开了一张中药方子,让她回去调养
        老太太的另外一个女儿就说:“爸爸妈妈住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出来一趟不容易,既然出来了,就让她去医院彻底检查一下身体吧。”然后一家人就去了医院。经过验血、全身CT扫描等等一系列的检查后,证实除了腰部有轻微骨折外,身体基本健康,没什么问题。
        由于是住院检查的,同病房有病友感冒,老太太在入院的第二、第三天也被传染上感冒。医生就给她使用了抗菌素(名字不详)。
        一周以后,老太太咳嗽明显加重,整个人都起不来床了。医院再次给她作胸部CT复查发现是肺癌晚期。因为入院时做过一次全身CT(包括肺部CT),当时没有任何生病的现象,但是入院一周后,一个感冒加抗菌素,已经是肺癌晚期扩散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太太的身体在一周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在看到这个病例之前,其实医生老师还看到过一位旅居加拿大的香港人写过一份关于加拿大对抗菌素评价的介绍:抗菌素是致癌的头号因素,抗菌素的使用量和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那时医生老师还不太相信,直到看到这个病例以后,才发现抗菌素真的很令人疑惑。劝各位以后还是少用抗菌素为好!

自己作出来得的病:
        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到医生老师处看感冒。当时已经到了深秋,天气转凉,她还穿着短裤、露脐装,站在医生老师的办公桌前,正好露出肚脐被医生老师看到。
        医生老师就对她说:“你回去不要腹泻哦!”
        等她刚出门口,旁边有一个算命的老先生对医生老师说:“医生,你以后生意可好了。”
        医生老师问他:“你这也能算?”
        他说:“这还用得着算吗?你看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超短裙、短裤、露脐装,袒胸露颈,冬天又吃冷饮,夏天晚上睡觉又用空调,整夜整夜地上网,缺少睡眠,饮食口味追求极致,哪个不是生病的因素?所以说,你将来生意不好,谁生意好?”
        医生老师对他观察的仔细程度大为叹服。
        那日下午临近医生老师下班时,那位女孩子又打电话过来:“医生你下班了吗?没下班的话我还要来一次。”
        医生老师问她:“怎么啦?”
        她说:“我真的腹泻了。”
        问她:“那你还穿短裤露脐装吗?”
        她说:“不!我回到家马上就换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在夏天的时候,原本穿着短衣短裤就足够发汗抗热了,但为了加速降温,很多人都会去吹空调、吃冷饮,若晚上上网上得忘了时间,缺少睡眠,时间一久,可不就是容易感冒、腹泻吗?

“重财物、轻身体”得的病:
        医生老师曾经听他好朋友的妈妈讲她隔壁邻居的故事:
        一位农村妇女,四十多岁,感觉自己很明显的乏力、胃口不好、皮肤有黄染,隔壁邻居劝她去医院检查。她就抽空去医院检查了一下, 发现是肝炎发作期。因为是发作期,再加上正值夏天农忙季节,大强度的劳动,所以已经严重到了肝肿十二指的地步。
        得到检查结果后,医院医生劝她马上住院。但她居然对医生说:“等我回家把农活干完了再来踏踏实实地住院。”
        于是,她就回去在几天之内把所有的农活全部干好后,回到自己家就倒下死掉了。她这辈子再也不需要干农活了。

        中国古代“几”大不治中就有提到当患者有“重财物、轻身体”时,就不需要给他治疗了,因为结果上面故事中你应该已经看到了,真的是无法治疗。在人参篇中,“补血救危”的故事中,那位老先生就是因为家属极度吝啬,不愿意多花钱买人参补气以生血,最终竟致不治。所以,一旦生病了之后,不说名贵的药就是好,但是该治疗的时候还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如果你对人参篇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药材笔记|人参,杀人无过的珍品!”看更多哦!)

        最后,还有让人更为觉得不可思议的病因:


自己求来的病:
        有一位中年女性到医生老师看病时,顺便说起她弟弟不务正业,是个赌徒,把身体也全都弄坏了,很希望她弟弟来找医生老师看病。
        过了大概两个月,来了一位接近四十岁的男子,自称是某某人的弟弟。医生老师一听就明白是赌徒来了。于是,医生老师问他:“你需要治什么病啊?”
        他说:“我想治失眠。”
        医生老师说:“这不需要治,这是你自己求来的,哪需要治疗啊?”
        他就很激动地说:“这怎么可能啊,人怎么可能去求生病啊?”
        医生老师说:“你这病当然是求来的。”
        他说:“只要你能证明我的病是求来的,我就不看了。”
        医生老师说:“这太好办了!”就接着问他:“你是干什么的?”
        他说:“我开地下赌场的,自己也赌。”
        问他:“赌博的时候是不是大部分是在晚上进行的?”
        他说:“是啊。”
        问他:“你赌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在想,不要睡着不要睡着,求菩萨保佑不要打瞌睡啊?
        他说:“对啊,一打瞌睡不就要输钱了吗?”
        然后他一拍脑袋,说:“对啊!这病确实是我自己求来的。”
        接着,对医生老师说:“谢谢谢谢!我走了!”
        其实,明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还要强撑着去工作,无节制地玩游戏,暴饮暴食,甚至于更明显的烟酒纵欲,更极致的吸毒等,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类似于这样生的病都是自己求来的。所以,从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善待自己,注意调养身体。

不孝得的病:
        有一对年轻夫妻,结婚五年,女方都没有怀孕。虽然经过多方诊治,吃了很多中药和西药都没效。某一天,女孩子在隔壁邻居老太太的陪同下到医生老师处看病。
        她隔壁的老太太偷偷地对医生老师说:“结婚不久,这女孩子就和她婆婆吵了一架,她婆婆当时发下一个誓愿:只要我的儿媳是这个女孩子的话,我宁愿不要后代。然后这五年来,这女孩子怎么想怀孕都无法成功。”
        医生老师听了以后非常吃惊。等女孩子过来后,看到她性格比较直爽,人也比较诚恳,就教育她说:“你要怀孕,只有一个可能:找你婆婆赔礼道歉,让她真正地原谅你。
        她说:“可是我婆婆已经离家出走一年多了。”
        医生老师说:“不是有手机吗?”
        她说:“好的。”
        从此,她每天给她婆婆打电话,她婆婆也不接;发短信赔礼道歉,她婆婆也不回。
        过了一个月左右,有一次她在停车场刚停好车,还没走出车门,有一辆车就“咣当”一声撞在她的车上。
        她就给她婆婆发短信:“妈妈,我的车被撞了。”
        她婆婆马上回复说:“那你人有问题吗?”
        她说:“没问题,是在停车场里面撞的。”
        然后她婆婆就又不睬她了。
        她很是不明白,发短信来问医生老师:“为什么我婆婆只发了一条短信,然后再不睬我了?”
        医生老师说:“你好傻,你婆婆已经原谅你了。”

        这之后又过了半个月左右,因为月经到时间了却没有来,她就去医院检查,惊喜地发现已经怀孕了。十个月以后,生下了一个健康地宝宝。她把她这个离奇的怀孕经历分享给了一个治疗不孕症时认识的病友,鼓励她改自己的缺点,结果那位久治不愈的病友在三个月后也怀孕了。

        不孝顺的话,家庭成员各个之间心中不顺,家里的磁场就会很乱,这就是导致生病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家中,家庭成员不论有什么矛盾,都不应该急于吵架,而是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一家人还有什么不能互相原谅的呢?
        医生老师说:

        仔细去观察和分析,患病经常是有多种原因的。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不能来了一个疾病,就很刻板地搬用教科书上的方法来治疗,而是需要巧思熟虑,针对具体的疾病具体的发病原因来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也并不一定就必须使用名贵药物,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些故事中,就有好几个故事都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就成功治愈了疾病。

        忽略了具体的发病因素,治病就成了理没有头绪的乱麻,怎么整理都理不顺。这种怎么治都治不好的病,当然被别人称作疑难杂症了。直到你仔细研究了发病细节,找到了发病原因后,再重的疾病就也如同找到了一个能够撬动它的杠杆,治疗过程就会变地顺利很多,后期的疗效也会比较稳固!
        更多精彩文章——药材笔记:
绿豆
生梨
红枣
枸橘李
西瓜
        更多精彩文章——食疗笔记:
忌口-上
忌口-下



        更多精彩文章——典型病例的观察笔记:
牙齿
睡眠
小便
大便
汗液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中记录的品种多为药食两用,副作用很小,本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使用,但是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完全合理,所以感到效果欠佳。

        你若遇到完全符合文章记录的特征的情况,不妨一试,如此你也可从中积累养生的经验。使用经验丰富了,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很多比较轻微的病症,其实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来调养。何必要等到病症变重,再用药物治疗呢?药物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

        作为医学院学生的你,看这种药食两用的品种会觉得很平常,但是也许你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应对疾病的方法和规律,这些正是现代的中医课本中所没有讲明白的;

        作为身体还算健康的年轻的你而言,看这些文章可以学习如何更合理地管理身体,减少日后生病的风险;

        作为年纪较大或者身体已经出现问题的你而言,看这些文章可以学习如何调养身体。

        中医的价值就在于简单、方便,合理地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切实地解决问题。
作者:Carol G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