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公与鲁国,说说诸侯国与采邑的区别

 轻风无意 2019-04-03
周公与鲁国,说说诸侯国与采邑的区别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发动东征,这是第二次商周战争,周人再次获胜,经过此次战争,才彻底摧毁了商王国的统治,周公旦将他的长子伯禽,封于奄国故地,建立了鲁国;将姜太公封于蒲姑国故地,建立了齐国。

齐太公是齐国首位侯爵,他治国三十二年,采用比较开放的治理办法,而伯禽的统治则刻板得多了,回到镐京的周公旦在得知了这些情况后,颇有些担心,果然,原本,奄国第一,蒲姑国第二,但是,齐鲁建国后,形势反转,齐国变为第一,鲁国降为第二。

有一个问题,周文王的正妻生了十个儿子,按照伯仲叔季的起名顺序,长子伯邑考,次子仲发,自三子开始,皆称叔,第十子季载,问题是,第三子到第九子,皆称叔,但是其中唯独第四子叔旦又称为周公旦,与众不同,这当然是因为他功劳卓著,但是,他长子封于鲁国,他为何不称鲁公旦、而称周公旦呢?

原来,周公旦作为为国王效力的大臣,在王室领地还有采邑,位于他们家的发祥地周,采邑号为周国,他即位为周国公爵,称为周公,王室领地之外、处于外围的诸侯国鲁国,则封给了他的长子伯禽。

周公去世后,次子仲羽继承了他在王室领地的采邑周国。

鲁国较远,条件艰苦,远离中央,不过,也有好处,天高皇帝远,诸侯国的独立性较强,诸侯可以自行其是。

周国比鲁国更重要,周国国君是周王国国王的亲近大臣,世袭辅佐周王,因此,周国爵位是公爵,高于鲁国侯爵,叔旦即位为周公国的公爵,所以,称为周公旦。

总体来说,周公及其八个儿子的封地包括:

周国,位于王室领地之内的采邑,其公爵是辅佐周王的股肱之臣,其国最为重要,周公旦即位此国,他去世后由其次子仲羽继承。

王室领地之外的诸侯国,长子伯禽,封鲁国;三子叔冲,封凡国;四子叔龄,封蒋国;五子叔羿,封邢国;六子叔翁,封茅国;七子叔翅,封胙(音zuo,四声)国;八子季翔,封祭(音ZHAI,四声)国。

类似情况还有召公奭(召,发音为SHAO,四声,奭,发音为SHI,四声),他在王室领地内即位采邑召国,因此,他称为召公,同样,他的长子克在诸侯国燕国即位,他的次子则在他去世后继承了他的采邑召国。

周公旦在王室领地的采邑周国,在西周末年中断,众人随周平王东迁,一番混乱,至东周时期,在洛阳一带的王室领地,又恢复了周公的采邑周国,后来周国又分为西周国、东周国,即一西一东两个周国。

东周时期,由于王权削弱,王室领地内的一些采邑变为诸侯国,王室领地范围进一步减少。

至于西东两个周国,即西周国和东周国,这两个位于河南的王室领地境内的采邑,最终与周王室一样,都归并于秦国。

兴盛一时的周王国,其没落与采邑有关,周王室本来拥有关中与河南两个王室领地,势力很大,但是,周平王东迁,自己放弃关中,只剩河南,而东周时期,在仅剩的的河南王室领地之内,周王不能审时度势,仍然拘泥于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不断向有功的大臣分封采邑,于是,周王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所得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结果就是日益没落,直到被诸侯吞并。实际上,东迁之后,如果周王能够有改革的心态,变革一下老规矩,停止分封,则周王可以维持相当于一个大诸侯的势力,如此则不至于没落,局面还是不差的。

关于周王国的没落,不少文章都说过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实际上,王室领地内的采邑的持续分封,使得王室收入不断减少,王室实力连续下降,这才是周王国没落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