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派

 文文ap25 2019-04-03


中医门派之一的千金派,创派祖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门派特点』

千金派的创派是在古代最强大的唐帝国时期,物质文明达到极其发达状态,自然而然,人类就要回归良性的心态,所以千金派对于高尚医德的追求也是中医史上的顶点,孙思邈在著作中提出了千古名篇——《大医精诚》篇和《大医习业》篇,强调医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也是千金派得名的缘由。

『代表名方』

苇茎汤:时至今日,仍是中医非手术治疗危重肺病的重要方剂。

组   成: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功   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  治:肺痈(yōng),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脉滑数。

孙思邈医德极其高尚,并且更为重视医德,提出“大医精诚”篇来警示业医的后人。他为了不杀生灵,而从不使用动物类药(如蛇类、蜈蚣、蝎子、羊肉、鸡内金等),而一概使用毒副作用较低的植物类药品。

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由于擅长养生,长寿百岁,后世又成为“孙真人”,逐渐趋于养生一派,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养生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倒也达到了中医“治未病”的最高目的了。

千金派的优势是对于病情较缓、需要生活调养的病人是很合适的,同时也擅长于普通人健康保健和延年保健的需求。

『主要著作』

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倍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洋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    

『流传故事』

悬丝诊脉: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

一日,唐太宗留大臣徐茂功问:“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

唐太宗同意,召孙思邈前来看病。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宫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 “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诊断其为胎位不顺,故而难产,十多个月不生,致使皇后身患重病。孙思邈诊断完毕,向太宗禀告了病因,并吩咐宫女在皇后中指施针,婴儿呱呱坠地。

唐太宗大喜,要孙思邈朝执掌太医院,孙思邈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他颂词一首。直到现在,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等。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欢迎给我们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