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中烟语 大家好,本系列我们将为大家讲述道的概念以及道的特点。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复杂的理论尽量结合普通人日常可以认知的道理,来指导生活。 去除繁琐的长篇大论,以独特的分段,和言简意赅的叙述,让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满足你快节奏、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这符合易经的要求:易则易知,简则易行。文章由基础到复杂,由个体到整体,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为您一一梳理。 全文共6篇,分为9节。今天为您讲述第四篇:为您讲述道的多样性。 上一节通过“道不同,不相为谋”诠释了道的一个属性,并展现了孔圣的过人之处。本节将继续由这句引出的道的另一个属性:多样性。 如之前所述,当讨论“道”的时候,在“道”的层面,必然会产生叠加状态,上节的断句是常规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叠加态下,另一种断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上节讲了,道不同,是小道层面的,可以不同,但在大道层面,大道就一个,没有什么同不同的。 理解这句的关键,在于要站在整体性的高度去思考。 学道,需要有个体性的专注专业精神和能力,以及整体性的眼光和境界,没有整体性的眼光和境界,是很难理解这句的。 就如《论语·子路》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代表整体性层面,小人代表个体性层面。 在整体性中,强调的是其中每个个体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要求所有个体都相同。就好像,世界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 在整体性层面,是“和而不同”的、是“求同存异”的、是“大同小异”的大同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多样性,而多样性,是整体能够存活并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就得出了道的另一个属性:多样性! 在一个体系中,越趋近于多样性,该体系越趋近于完美,观察世界就可以发现,所有的物种,都如百花齐放一般多样。 而无多样性,就如近亲结婚,后代所有的基因趋于相同,生出痴呆儿童的概率越来越大。因为同一性、单一性,无法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 首先要理解“相”字的含义,《说文》:相,省视也。其实,“相”字有两种读音,xiāng,xiàng,在这两种读音下,其含义非常多,有容貌、外观、察看、辅助、交互等等。 如果把“同”看做客观的,外在的,那“相”(本句读xiàng)就是主观的,内在的。 “相”也就是在不同的事物间,选出自己喜好的,具有倾向性。比如,有的人喜好粉色,买什么都买粉色的,这就是一种“相”。 在个体上或小群体、小系统中,求“同”求“相”,并无太大危害,但在整体上,大体系中,“同”与“相”,就打破了多样性,趋向单一性。 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当所有人都趋于选择同一种事物,同一种喜好的时候,就是恶,就是危机。 譬如,当所有人都看多股市的时候,那么下跌也将开始了。 孔圣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的,在《论语·卫灵公》中:“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当出现众人都喜欢或都讨厌某种事物的时候,一定是出大问题的前兆,必须要调查研究其中的原因,并设法解决,使其恢复“不同”,“不相”。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xiàng),为谋,其中的深刻含义。 而在我见的众多学习道,研究道的人中,很少有整体性上“不同”“不相”的境界和胸怀,都是学了几句皮毛,悟了一点小术就沾沾自喜,排挤他人,以我为尊。 出本书也是取名《xxx正解》,《xxx本意》,好像就他是对的,其他人都是错的。 在道的层面,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懂道的人,必须得具有多样性的包容胸怀,如海纳百川,山藏万物的共荣共生德行,才能构建大同世界,才能合道! 孔子,一句话讲了道的两个属性,不得不佩服其水平之高! 而其为实现道的理想,颠沛流离一生,自嘲如丧家之犬,仍不改行道的意志,言,行,合一,合道! 孔子,获得圣人的称谓名副其实!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风中烟语,曾老师铁粉,接触《易经的奥秘》后,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曾师经典目前已经有10年。希望可以像曾师一样,将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并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