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史可法 草书《陪郑广文游将军山林十首》 纸本 手卷 鉴藏印: 高士奇印、高詹事、江邨秘藏、逸樵珍玩、念先审定、丁念先随身长物、上虞丁氏、念先长寿、上虞丁氏念圣楼收藏金石书画古刻善本记、念圣楼收藏书画记 梁启超题签条:史忠正遗墨。逸樵藏,饮冰。 来源:念圣楼第59号藏品 说明:本拍品经高士奇、梁启超、李逸樵、丁念先等鉴藏。 著录: 一、《私立中华书局函授学校·书法函授范本·史阁部草书杜诗真迹》中华书局; 二、《史阁部草书杜诗真迹》中华书局,1922年,高野侯著; 三、《念圣楼读画小记》P32,台湾省立博物馆主办,文皇杂志社出版,1961年4月。 30×584 cm RMB: 2,000,000 — 3,000,000 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一字道鄰,籍大興,河南開封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城破被執,不屈而死。謚文忠。清高宗追諡忠正。 释文: 《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不识南塘路, 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阴,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羹涧。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史徒空到,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披开渐离披。 旁舍连高竹,踈篱带晚花。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词赋工何益,山林迹未赊。尽捻书籍卖,来问尓东家。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风蹬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气装绵。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前有一山川。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絺衣挂萝薛,凉月白纷纷。 栜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篱。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後歌?祗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款识:道邻书。 印鉴:史可法印 梁启超题跋:宣统三年(1911)清明後五日,新会梁启超敬观。 铃印:双寿阁、启超长寿 王震题跋:戊辰(1928)冬初,吴兴王震敬观。铃印:王震大利、一亭 王亚南题跋:丁卯(1927)冬仲,暨阳王亚南拜观於台北。 铃印:王亚南印 吴昌硕题跋:庚申(1920)孟秋,安吉吴昌硕敬观。铃印:吴俊之印 许蕴白题跋:阁部气节,昭昭天壤,拜观此者,想见其人,可宝也。壬子(1912)冬至後,蕴白许南英敬识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 丁念先(1906-1969),字守棠,齋號念聖樓,浙江上虞人。擅長書畫,尤精於隸。二十年代加入上海題襟館,後從丁輔之、高野侯等人另組古歡今雨社,歷任中國畫會總幹事等職。其『念聖樓』之書畫文物與古籍碑帖庋藏量豐質精。1961年丁氏曾精選百件,在台灣省立博物館舉辦『念聖樓書畫展』,並出版《念聖樓讀畫小紀》。 李逸樵(1883-1945),名祖堂,字逸樵,又字翊業,別號雪鄉居士,台灣新竹人。台灣日治時期與張純甫並稱之新竹兩大書法家與鑒賞家。李錫金之孫。富收藏。曾將其所藏輯成《大東書畫集》 高士奇(1644-1703),字澹人,號江村,謚文恪,浙江杭州人。官禮部侍郎,為康熙寵臣。善書法,精鑒賞,所藏書畫甚富。 王震(1867-1938),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浙江吳興人。大買辦,商界名流。早年曾資助辛亥革命。一生虔信佛教,曾任上海居士林林長。早年師徐小倉,後與任頤、吳昌碩友善。能畫人物花鳥,尤以畫佛著名。 王亞南(1881-1932),字雅南,江蘇江陰人。工詩詞、善畫、能書兼工古琴。早年曾在故都教畫,後又載筆東游日本,為彼邦藝林所推重。後挾藝游台,與台省名士連雅堂,遂成莫逆交,與台省文士,常有詩集雅集之約。著有《台灣見聞錄》、《王亞南先生詩集》等。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後改俊卿,字倉石、昌碩,號缶廬等,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 許蘊白,字南英,號霽雲,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 史可法抄录的这组诗,是杜甫困居长安时两度游历何将军山林所作。诗人骑马跨桥徜徉於南塘路,幽林野竹绿水环绕,赞风潭百顷,夏木千章;又称民风淳朴,“野老来看客,河鱼不收钱”。对於史可法,比美景人情更具吸引力的大概是“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的悠闲随性。沉浸在少陵野老诗句里的史公,抄写到“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时,想必也能联想到自身政途上的遭遇。 史可法在南明朝廷本被拜为首辅,但由於政治斗争,后为东阁大学士,失势后督师扬州。后清军攻陷扬州,多尔衮劝降史可法,史公“城亡与亡,我意已决”的忠烈之举气壮山河,得后人万世敬仰。甚至后来清乾隆帝因其忠义,追谥为“忠正”,故梁启超给此书法长卷题签条时,书“史忠正遗墨”。 史公书大气磅礴,草书劲拔俊逸,一则反映其从容淡定的秉性,二可观其刚烈忠贞的品格。书风或因其自幼浸淫於史书典籍而有儒雅之意,也蕴含东林党人正直不阿的行事风格。史可法师从东林党人左光斗,为人豪迈直爽,下笔卓然俊伟,可见奇崛之气。此书法录於两本权威著作。(一、《私立中华书局函授学校·书法函授范本·史阁部草书杜诗真跡》中华书局;二、《史阁部草书杜诗真跡》中华书局,1922年,高野侯著) 这幅草书长卷初由清高士奇珍藏,钤鉴藏印三方,足见其喜爱之情。约两百年后辗转入藏台湾收藏家李逸樵处,梁启超便在李处观得此书,赞叹不已,不仅欣然题签,更在书后作跋。之后,从李处归入丁念先处,至此入藏念圣楼,编号59。在《念圣楼读画小记》(台湾省立博物馆主办,文皇杂志社出版,1961年4月)第二十三页可查得,并钤印六方,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史公此书备受后世赞颂,书后题跋者依次有梁启超、許蘊白、吴昌硕、王亚南、王震。可叹之处在於,史公之后的几百年里,无人不敬佩其忠烈之举,题跋者无一例外用了“敬”字,敬观史公书,拜见忠正士,后世藏者,可宝也。 道明拍卖2014年春季拍卖会 預展、拍賣地點:上海市威海路500號 四季酒店 預展時間:2014年6月19-20日 9:00-18:00 拍賣時間:2014年6月21日 14:00 |
|
来自: 昵称4004403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