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胶茶的来历

 昵称63213010 2019-04-03

在东阿县城往南10余公里,有一座远远望去似一甲鱼静卧的小山,叫鱼山。山下是黄河之水滚滚东去,对岸是泰山余脉连绵不绝。鱼山虽不起眼,却蜚声海内外。其因源于曹植,一因曹植墓,一因鱼山梵呗;而后者,为植所创汉化版的梵乐,唐后传入日本,植也因此被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在山顶上,原有一座渔姑庙,里面供奉着渔姑娘娘,相传为曹植所建。

相传,植在洛河遇洛神而作《洛神赋》,怀着无限哀思回到东阿,心情十分苦闷,整日抑郁寡欢,无心料理政务,日日以酒浇愁。不久由于长途奔波,加之气火攻心便病倒了。家人多方求神拜医,均不见效。眼看着他一天天瘦弱下去,以至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只得暗暗地为他准备后事了。

 

  就在大家求医无望的时候,这天忽然有人叩响了王府的便门。开门一看,门前站着一位渔姑打扮却貌若天仙的姑娘。只见她年纪约有十七、八岁,头挽云髻,身着罗衫,体态轻盈,飘飘若仙。她身后背着一只精巧别致的草筐。老院公看傻了眼儿。姑娘倒先开了腔:“老人家,俺家住鱼山,祖上行医为生,听说小王爷贵体有恙,特来探视,望您行个方便给传禀一声吧。”

  老院公摇了摇头说道:“姑娘,小王爷的病好多名医都请过了,就是不见好转。我看你年纪轻轻,还是别招这个麻烦了。”

  姑娘笑了笑道:“老人家,俗话说,偏方能治大病,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呢?”

老院公无言答对,只好让姑娘进来,领到了客厅。

   经过传禀,姑娘来到曹植的居室。只见曹植躺卧病榻,枯瘦如柴,腹大如孕,面色苍黄,只有微微的一丝鼻息。姑娘伸出玉腕,轻轻地把了下曹植的脉搏,对站在一旁的老院工说:“小王爷病情并不太重,只是鞍马劳顿、思虑过重致肝气郁结所致。我这里有一剂散药,以阿胶为药引,煎好把它服下即可痊愈。”说罢,从背后草筐里拿出一包药及药方交给老院工。老院工又按姑娘要求取了一小块正宗的阿胶。一会儿功夫,老院公便把药煎好,趁热灌到了曹植嘴里。不大时辰,只听得曹植腹内咕咕作响,神智便神奇般地有了起色。又按方服用了一段时间,他灰白的脸上,渐渐现出红润,四肢也能自由伸动,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奇迹般恢复了健康。

自渔姑走后,曹植病体很快康复,胸中顿生创业大志。从此他振作精神,施展才智,日理万机,潜心政务,不到两年的时间,便把贫瘠衰败的东阿领地,治理成了一个强盛的富庶之乡。

  曹植大志有成,忽然对渔姑萌发了思念之情。他把政务安排妥当,便带了一个书童,乘马直奔鱼山而来。

  来到山脚下,他迎面遇到一老人,曹植忙下马上前施礼问道:“老丈,此地可有位名叫渔姑的姑娘?”老人眯着眼睛,手捻胡须,吟哦了一阵,对曹植道:“这儿没有叫渔姑的姑娘,倒是两年前山顶上突然多了一座渔姑庙,庙内供奉着渔姑娘娘,可灵验了。”

 

  曹植听得这里,心情一阵激动。他辞别了老人,便沿着崎岖的山路,朝山顶奔去。

  到了山顶,举目观看,果然是一座雕梁画栋,建筑别致的庙宇。庙门之上,悬有醒目的“渔姑庙”的匾额,进得殿门,正中立着一尊斑驳的塑像。曹植细目一望,顿时惊呆了:原来这尊塑像,穿着和病中依稀见到的渔姑一模一样,可是模样却像极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洛神。一时间,闻空中梵响,清扬哀婉,仙雾缭绕,洛神从神座上款款站起,笑吟吟的走向曹植,拉着曹植的手,向他诉说离情别绪。原来,洛河一别,洛神一路护送曹植回阿,因感于曹植因过度思恋自己而一卧不起,奄奄一息,化身渔姑救治于植。说完,消失不见。看着眼前的塑像,曹植心谜顿开。

  他恨自己未能早来探望。他肃立在渔姑娘娘像前,怀着感激和悔愧的虔诚,向渔姑娘娘作了一番祈祷。植感念洛神(甄后)情谊,也为了报答渔姑娘娘的救命之恩,曹植为渔姑娘娘重修了庙宇,又挂了金身。但恐魏文帝耳目众多,于己不利,故仍托渔姑庙之名立庙祭之。为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和期望再能得到洛神的教诲,于是便在庙院附近的羊茂台上,盖了几间草房,他常常住在这里读书,创作。并将当时二人相见时的空中梵音,乃摹其音节,感鱼山之神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制转赞七声旻降曲折之响',创制'撰文制音,传为后式'的六章汉语梵呗。从此,《鱼山梵》出而"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即后世所称《鱼山梵》或《鱼山呗》。据说,时至今日,鱼山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在羊茂台上仍可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和那悠悠的鱼山梵音。

而洛神救治曹植的神药秘方,被老院工曹姓后人所得。

明洪武二十五年,赵姓始祖得和公自青州府乐安县,迁与东阿城西北二十五里许马曹集,相其形式广辟,筑室于兹。历数十年,而家储万石,号称巨富。

赵氏家谱记载,适值正统八年荒歉频仍,出豆谷七千五百石上县官救济一州五县贫民。有司以闻,敕旌义民,后又复输出白麻三千石以供上用,敕封户部员外郎,奉旨建广粮门一座,敕御制旌言敕石,永示赞扬。

感其壮举,村中曹姓村民为得和公献上为曹植治病的祖传秘方,此方乃白于天下,秘方主方即为古代治疗长途行军之疾奉为神药的渠江薄片(安化黑茶),将其与阿胶同煮,用助赈济患病灾民,效验如神助,遏制了瘟疫蔓延。迄今当地见面先问“喝汤了吗”,即为当时遗风。

得和公第十九代孙赵允迪,效始祖得和公大义,从小矢志中医,立志救困除患,考取辽宁中医药大学后,在追溯历史传说的基础上,通过对阿胶及黑茶的药理药性分析,并经与山东省药学科学院专家深入探讨,将梵呗之“禅”与人间至“善”的传说之方转化为“禅善合一”的阿胶茶,并申请了专利。阿胶茶,原料采用道地东阿阿胶、纯正安化黑茶,借助惟楚福瑞达的专利缓释技术,采用黄金配比,让阿胶与黑茶完美融合,男女老幼均可饮用。

 

阿胶茶组方解:

东阿阿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的功效众多的医籍名家均有记载。黄宫绣《本草求真》:“阿胶气味俱阴,即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为血分养血润燥,养肺除热要剂。”《别录》:"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纲目拾遗》:"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神农本草经》称“久服轻身益气”。

安化黑茶:从中医角度看,黑茶,茶色青,护肝;汤色色红属火,性温,味微苦亦属火,养心;其有淡味,归脾属土;工艺全发酵,和胃和利湿。

 阿胶“养肝(木),养肺(金),固肾(水)”而黑茶“归脾(土)”、“养心(火)”,“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同补。从现代人的角度,黑茶“温养脾胃”恰好补了阿胶“脾胃虚弱禁用”的短板。更可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有效达到预防电脑辐射,瘦身养颜,强身健体的神奇作用,喝出健康与美丽,达到“禅善合一,颐养百年”的至臻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