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思明居士 2019-04-03

国内贸易包括了朝廷的漕运和民间商品经济。本文由于文献史料的限制,论述范畴以朝廷的漕运为主。

一、北宋时期

北宋都城之确立,京师及边地物资之供应以及国势之兴衰,均悬系于运河。

北宋建立后,为了彻底根除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跋扈之祸,采取了“夺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重点就是收夺兵权。宋初,一方面在收取武将兵权后,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

另一方面,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同时驻重兵于京师,但军队需要粮食维持,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对粮食的需求便急剧增加,只有汴京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之地,尤其是诸河汇聚,漕运十分方便。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此外,汴京四周并无屏障,为确保都城之安全,只有倚靠重兵以为屏障,自然增加了对军队衣食的需求和对漕运酌仰赖。可说北宋一朝国运实十分依靠运河系统之通畅。

北宋都城汴京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尤以水路最为发达,汴河西起孟州河阴县,在汴口与黄河接通,中经开封,东南行至盱眙,又经淮河以达山阳(今江苏淮安),实际上就是隋代的通济渠,亦即大运河中的一段;东南诸路的租籴,皆由此运至京师情况。

黄河,陕西诸州菽粟经此沿流入汴,运至京师。惠民河从开封斜向西南,与洧水、潩水连接,陈、颍、许、蔡、光、寿六州之漕米,由此入京。广济河又叫五丈河,从开封向东北行,接梁山泊,再接通济水,京东十七州之粟帛,即由此运至京师。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天津漕运

四条水道分别从东西南北向开封运送物资,其中以汴河最为重要,堪称北宋立国之命脉。太宗淳化二年(991),太宗曰:“仰给在此一渠水。”神宗熙宁时,张方平亦曰:“以漕运为本。”

北宋透过运河,将东南地区的粮米不断运往开封。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共运四百万石粮。至道(995~997)初年,“汴河运米五百八十万石。”真宗景德(1004~1007)时,每年运送六百万石。大中祥符(1008~1016)初,增至七百万石。到北宋中叶,“岁漕米至八百万”。

除粮食外,运河每年北运的其他物资,如金、银、钱、帛、茶等多种军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数量也非常大。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陆运至虔州(今江西赣州市),而后水运至京师;川陕(峡)诸州金帛,自剑门列传置分辇负担以至,租布及官所市布自嘉州(今四川乐山市)水运送江陵,自江陵遣纲吏运送京师。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通州漕运

南方这些物品在当时全国各地上供中央的同类物资中,占有绝高的比例。据近人全汉升统计,北宋诸路上供钱物中金银一项,北方地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秦凤等路除黄金一项占到百分之六十一,略较南方诸路为多外,其余均不及南方。上贡白银,南方地区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点六。钱物,南方地区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这些物资构成了北宋朝廷赖以为生的经济基础,而它们所以能够由南方大量运至中央,运河实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由南方经运河向北输送的粮食、钱帛等巨额物资,不仅用来供养在汴京驻防的数十万军队,及支付中央政府的行政费用,而且还有一部分又运往河北、河东及陕西等路,以满足边防之需要。因为北宋与北方的辽和西夏两政权并存,边衅时起,而河北、河东、陕西三路正当其冲,所以北宋在这几个地方配置了重兵,而边地重兵所需粮饷又非当地赋税所能应付,宋廷不得不把一部分由运河北运的物资转往三路。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江淮漕粮运往三路,以河北最多,常数为近百万斛,有时多达二百万斛,而将江淮物资转输河北的主要渠道则是汴河。江淮漕粮不仅用于边路军粮,还经常接济山东、河北等地饥荒。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为了保证漕运所需,宋代官营船场每年打造大量漕船。太宗至道末年(997),一年内共打造漕船三千二百三十七只。真宗天禧末(1021),年产二千九百一十六只。英宗治平二年(1065),“诸路创漕船二千五百四十艘”。

徽宗政和四年(1114),吉州一年打造漕船一千三百只,明州、温州各打造六百只。仅此三地所造就多达二千五百只。

其实,别地船场也在大量造船。就在同一年内,浙东路与浙西路各造三百料平底船三百只;江南东路和西路、荆湖南路与北路各造五百料平底船三百只。该年,贾伟节任江淮发运副使,“岁以上供物径造都下,籍催诸道逋负,造巨船二千四百艘”。加上这些,宋徽宗政和四年的一年产量是六千七百只。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虽然政权初建、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淮西四路打造的漕船仍有二千七百六十七艘。如此大量造船正是大量运粮的保证。至于北宋漕船的形制,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天津静海出土者亦是北宋漕船;如前所述。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漕船

二、南宋时期

北宋灭亡后,金国占领了北方地区,绍兴十一年(1141)和议,确定了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的对峙形势。宋金两国的对立,遂使大运河被切成两段,不再作为连接长江与黄河的水道,淮河以北的水道,便逐渐湮塞废弃。但从杭州到润州的江南运河仍然保持其繁荣,也成为南宋政权赖以存在的生命线。同时,浙东运河也越来越发挥出其重要作用,淮南运河也时常使用。

南宋政权建立后,经过几年的颠沛流离,于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

杭州之所以能成为南宋的都城,原因很多。一方面,宋金战争中,宋军处于被动的防金,而杭州地处后方,又居水网地带,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不利于骑兵作战。因此高宗赵构说:“朕以为金人所恃者骑兵耳。浙西水乡,骑虽众不能骋也。”对于不想进取,只求偏安的高宗来说,杭州的地理优势甚为理想。

另一方面,杭州处于杭嘉湖平原与宁绍平原两大鱼米之乡的连接处,物产丰盈。尤其是唐代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为富庶的东南大州,其城市规模和物质基础,皆具备作为国都所必要的条件。所以,在建炎三年(1129)高宗初到杭州时,便对它起了极大的兴趣,而发出“吾舍此何适”之慨叹,并升格为临安府,为往后定都杭州建立了基础。

最后还有一重要原因,往往被忽略,就是杭州位于大运河南端,又处江南运河、浙东运河和钱塘江三条水路之交汇点,交通十分便利。尤其是运输条件良好的江南运河,是杭州连接全国各地的重要交通线,诸路上供财赋,大都可以经过这条水路运至杭州。这一交通条件亦是南宋定都杭州的重要因素之一。江南运河对于杭州如同汴河对于汴京之重要。

南宋能偏安达一百五十年之久,而其间政局又相对稳定,即是发达的南方经济奠定了其物质基础,而运河转漕各地财赋的作用,又是其物质基础发挥功用的重要关键。运河不仅维系了南宋政府财赋的需求,且也是布达政令、军旅遣发和物资流通的重要管道。这一观点,从宋人的著述中即可看出。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漕粮绝大部分靠船运送,长江、运河南段、江南可通航的水道以及近海都成为粮运之路。因此,运河可说是南宋政权得以偏安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官船不足便雇民船,则造成“雇舟差夫,不胜其弊,民间有自毁其舟、自废其田者”之现象。

宋朝时期造船与漕运

明代漕运画

事实证明,两宋系以运河维系国运,虽在维持漕路畅通和漕运秩序方面颇多艰难,但毕竟是成功的。运河漕运基本保证了两宋中央及边路对各类物资的需求,使其保持安定与繁荣达三百二十年,也使中国古代漕运达到鼎盛时期。然庞大的漕运体系,对船舶需求量相对也大,因此,直接促进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发达的造船业,也维持了两宋漕运贸易畅通,使宋代朝廷能正常运作,可见宋代造船业与漕运贸易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 《长编》
  • 《淮海集》
  • 《宋史》
  • 《宋会要》
  • 《唐宋帝国与运河》
  • 《潞公文集》
  • 《要录》
  • 《四朝见闻录》
  • 《渭南文集》
  • 《淳祐临安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