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有龙海桥,后有龙海县,再有龙海市

 辰风君 2019-04-03

作者:圭海四记

龙海市区位图

龙海市,漳州市辖县级市,漳州境内经济、人口第一强市,2016年福建十强县第七位,全国百强县第96位,历史上一直是漳州府的附郭县。

龙海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九龙江出海口,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县,1993年撤县设市,1996年划出郭坑、步文两镇成立龙文区,2012年划出角美镇成立漳州台商投资区,全市人口87.8万,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

龙海位于北纬24º11’~24º36’,东经117º29’~118º14’。地处漳州市东部,西北南群山环抱,东南濒临东海和南海。东与厦门市海沧区陆地接壤、与鼓浪屿隔海相对,南与漳浦县交界,西和漳州市区、南靖县、平和县毗邻,北与长泰县相接。

事实上,今日龙海是由龙溪县和海澄县于1960年8月15日合并而成,在此之前并无建置机构“龙海”二字存在。

海澄县和龙溪县以港口溪为界,位于石码竹厝马附近溪上有一桥历史上一直作为二县交界桥,称为“龙海桥”。桥东是海澄界,桥西为龙溪界,故有“先有龙海桥,后有龙海县,再有龙海市”的称谓。

乾隆版《龙溪县志》载龙溪与海澄县交界-龙海桥

龙海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为龙溪县、海澄县和龙海桥。

一、千年古县龙溪:闽南第二古县

世人只知陈元光开漳,却不知漳州郡成立之前龙溪县已存在并繁荣数百年矣。

漳州的历史以史志记载,仅可追溯至陈政入闽和陈元光奏请设立漳州郡,而唐武则天以上历史基本不可考,这段消失的历史除了隋以前绥安县的一段外,基本上均是九龙江流域的龙溪县史。

龙溪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析南安县地置,属南安郡。当时闽南地区并存两个县分别为泉州派的南安(涵盖现在的泉州、厦门、长泰和莆田),漳州派的龙溪(涵盖现在的漳州市区、龙海、南靖、平和、华安和海沧),基本上闽南的雏形是在此时期形成的,此时的闽南人主体为衣冠南渡的晋人和南朝人。

进入隋代,全福建被分成五个县,除了邵武归江西外,闽北为建安,闽东为闽县,闽东南为南安(范围同上),闽西南为龙溪(包含现漳州全市、龙岩全市和三明宁化清流等客家县),故龙溪县也称为福建上古四大县之一。

至唐代,泉潮之间蛮獠嚣乱,泉并非今日的泉州而是福州,当时该州管辖的最南地区为龙溪县,潮指潮州,潮州最北原来到达绥安县(今漳州云霄漳浦一带),因隋代绥安废县被并入龙溪县,故此时期的蛮獠嚣乱发生在原绥安境内。陈元光父子入闽后,以龙溪县腹地(今漳州市区和龙海市区一带)为依靠,对盘踞在漳浦、云霄和诏安一带的蛮獠进行软磨硬泡,最终得以平乱并在云霄火田乡建立漳州郡,漳州当时仅管有怀恩县和漳浦县两地,后来朝廷把龙溪划归漳州管辖,漳州郡治立即搬至今天市区位置,由此可知龙溪的繁荣富庶。

嘉靖版《龙溪县志》之龙溪县版图

唐代分置汀州和龙岩县后,经过两宋的发展,龙溪县于元代分出南靖,明代分出平和、海澄,民国时分出华安。直至解放后,曾经还风光过一时,为龙溪专区,只可惜在和海澄县合并时,龙溪县这个闽南第二古老,地位甚至高过晋江的千年古县便从此消失。

乾隆版《龙溪县志》龙溪县版图

二、明代第一港月港:纷乱海澄县

乾隆版《海澄县志》海澄县版图

经过倭寇劫掠和八九都二十四将叛乱之后,朝廷意识到东南海疆的重要性,于是将龙溪县沿海地区及漳浦部分沿海地方合并设置海澄县,取“海氛澄清”之意。

海澄县的风光,非月港莫属。

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因其状似弯月而得名。1567年,隆庆帝登基开始推行新政(亦海澄建县之时),时福建巡抚涂泽民上请“除贩夷之律”,为海上的贸易活动开绿灯,船商巨贾“准贩东西二洋”货物。最初选择诏安梅岭作为大明海关开放试验地,后改于海澄,时“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贸杂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产”。

月港因之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的“四大商港”。

明末清初,郑成功、郑经父子与清军在闽南沿海对峙展开拉锯战,延续近四十年,月港一直是主战场,后来黄梧举海澄县投诚。清廷为扼制郑氏,采纳海澄公黄梧的建议在沿海实行“迁界”。海澄一带遂为“弃土”,繁华的月港航运商贸立即终止,其海内外贸易业务,到了清代,由原月港附属港厦门港起而代之。

清及以后的海澄县,在没有贩海的利便之后,民不聊生,多下南洋求生,而海澄也江河日下,最终不得不与龙溪县合并,合并后的海澄县城甚至连原龙溪县的老二石码都敌不过,以至于龙海市区最终选择了石码。

备注:以中学看地区的发展水平一试便知,龙溪县一中现为漳州一中,龙溪二中现为龙海一中,原海澄一中为现龙海二中,原海澄二中为现海沧中学,海澄近二百年到底发展有多差由此知之。

三、先有龙海桥,后有龙海县

龙海桥的名字源于龙溪县与海澄县,地处石码镇,近锦江。

新修龙海桥

新修后龙海桥

桥不大,几经翻建已经看不出桥的痕迹,更何况曾经两个大县的交界标志,已然名不符实。而如今,龙海已然成立,两个古县也已消失在新龙海人的记忆。

石码镇,与石狮、涵江并称福建“三大名镇”。石码原名石溪,唐以前尚是内海海滨,明宣德年间改称锦江,明弘治以后,“都人以当地海潮上下湍激,屡有崩溃,乃沿江垒石筑十二坝以障之”,故名“石码”。古人有诗云:“南漳名胜地,石码更称雄。金厦如襟带,澎台接舰艟,街衢夸洞达 , 闤阓庆盈丰。一自海氛息,安歌乐土中。”

石码人,嗜吃,老城里也因此保留了清代古城,老厝与小吃相得益彰,老城里的人乐在其中,一碗卤面或者沙茶面,一节五香卷,饭后四果汤,本港海鲜或者刚出海回来的野生大虾,这慢生活也是乐哉。

石码卤面

石码钓面

四、后记

龙海桥,是龙溪县和海澄县风光时的见证,而后龙海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古县名县名号保留的传统,龙溪的消失或许是对传承的一种无视,或许是对发展的一种期许,假使有这么一天,厦门、漳州和泉州也走到了合并的十字路口,到时会是如何发展呢。

厦门与漳州,厦漳?厦门与泉州,泉厦?三者,漳泉?闽南?唐山?后面的事谁知道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