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一场全市性大会上 李强书记给一个APP客户端打起了广告 它是...... 4月3日,上海召开“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议。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给“一网通办”的APP移动端“随申办市民云”打起了广告,他说,他手机也安装了这个客户端。 但李强也坦言,作为一名用户体验,他觉得这个APP的技术支持需要加强,会场里响起了大家会心的笑声。 李强说,“一网通办”干得好不好,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度、他们觉得办事方便不方便,是重要的检验标准。 为此今天会场里,不仅有相关政府部门,三分之一的座位留给了相关企业,以及关注一网通办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上海今年将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目标,全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
目前,“一网通办”以“随申办市民云”APP为移动端载体,为公众提供全面、规范、便捷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据不完全统计,38个市级部门、16个区、22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网上办事服务已入驻“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市民云”APP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接入各类办事服务358个,真正实现从人找服务到个性化服务找人的根本性转变。 ↓↓↓ 而在推进 是一场大规模的 信息数据的 上云迁移 2019年,上海将再推150多个预算主管部门1000多个信息系统的上云迁移。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上云迁移,属于全国首例。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项目负责人刘迎风说,今年“一网通办”的重点是提升数据能力,并且通过数据能力的不断输出,为前端提供充分的支撑和保障。 截至2018年底,上海完成了各部门362个信息系统的上云迁移,实现50%的政务数据归集。 由此,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设的“一网通办”政府服务总门户,可办理多达1347项事项,实现审批事项全覆盖。 数据归集 在“一网通办”中,前提是数据通。 2019年,上海的公共数据全量归集工作涉及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150多个预算主管部门一千多个信息系统的上云迁移,涵盖了各部门的关键核心业务系统。 这其中,还包括了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保险监管、证券监管机构,实现上海金融相关公共数据轨迹与整合;对接上海海关、边检和亿通公司等机构,实现上海口岸相关公共数据轨迹与整合;对接铁路局、机场集团等机构和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实现上海交通相关公共数据轨迹与整合,等等。 为加快推动公共数据的全量归集,上海确定了相应的时间表: 根据《上海市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促进公共数据应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数据应用 数据的归集是为了共享和应用。上海的目标,是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实现政府部门公共数据100%归集、按需100%共享。 《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构建从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开放到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形成覆盖全市地域、 全行业领域的城市大数据枢纽,为上海建设 “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大数据支撑。 → 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对企业就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业务办理速度 在虹口区,通过区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数据库,进而创建了一个跨部门、跨层级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2019年1月,广中街道花园城的一家公司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理发店”经营项目,虹口区卫健委在“事中事后监管平台”信息推送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告知经营者需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加以指导。 2月底,申请人在经营场所装修完毕后,按照要求及时将有关材料送至虹口区行政服务中心,7日内顺利领到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 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对政府也意味着更高的行政效率 2018年12月,原上海技贸宾馆因发展变更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招待所(上海技贸大厦)”对外经营,因此需要办理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变更手续,涉及商务委、卫计委、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 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零差别”综合受理窗口,许先生只在一个窗口就咨询到了所有变更事项要带的材料及注意事项。从上海市“一网通办”总门户上查询、下载及材料预审后,许先生顺利地就完成了变更酒店经营相关的各类许可证。 徐汇区府办副主任宋开成说,以前区里如果需要市里相关部门的数据,只能“一对一”地去沟通,现在就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快速实现共享。 电子证照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上海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除了线上线下办事应用,也要推进电子证照的社会化应用工作,明确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电子证照在路面查验、宾旅馆住宿登记、网吧登记等执法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实现电子亮证功能。 7日内顺利领到许可证 一个窗口就能咨询到 所有办事要带的材料 ...... 未来 研粉关心的驾驶证、行驶证等 电子亮证功能也将会陆续开通 综合自:看看新闻Knews、第一财经 本文编辑:李小佳
|
|
来自: 红翡綠翠 > 《上海风光.建设.生活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