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寒食节是源传于我国北方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最初,寒食日期及时长都不定,汉代以后逐渐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也有说法是在清明前两天。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我国北方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唐五代·云表《寒食诗》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清·纳兰性德《菩萨蛮》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输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清·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唐·卢象《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唐·熊孺登《寒食野望》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唐·来鹄《寒食山馆书情》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唐·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
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 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唐·张籍《寒食看花》 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