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和浩特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些常识你可得牢记……

 大宁行猿 2019-04-03

全文2183字 阅读需10分钟


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答:全国文明城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较高,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1)培养市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形成文明的言行举止,培育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2)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3)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全国文明城市怎么命名?

答:全国文明城市由中央文明委命名,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2005年评选表彰第一届,截至2018年,已评选表彰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共有173个城市获得此项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分为几个级别?

答:全国文明城市分为四个级别:省会(首府)城市、直辖市城区、地级市、县级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评的?

答:《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由3大板块、12个测评项目、90项测评内容、188条测评标准构成。三个板块分别是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第一板块包括: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三个测评项目;第二板块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八个测评项目(简称“八大环境”)。第三板块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单位创建、以城带乡和城乡共建、动态管理、保障机制以及荣誉称号等方面内容。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有哪些方式?

答:测评采取材料审核、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三种方式进行。其中,问卷调查采取入户调查和随机街访的方式进行测评。

在全国27 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有多少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答:有 23 个省会(首府)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目前仅有呼和浩特、昆明、太原、兰州 4 个省会(首府)城市没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呼和浩特市从哪年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答:我市自 2012 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5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我市开始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为什么说支持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市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答: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市民群众,市民群众是直接受益者,广大市民理应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对市民文明行为和素质的要求比较多也比较严,任何一个市民的不文明行为,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某一项工作失分。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市民都要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和支持创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规范,纠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以自身文明言行展示城市形象,为推进城市文明进步增光添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有哪些?

答:市民要关注、要知晓,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言行要文明、人际关系要和谐。(1)文明在口中:不随意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粗话;(2)文明在手中: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3)文明在脚下: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跨护栏,文明行路、文明坐车、文明驾车、文明停车;(4)文明在心中:热情友善待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创建文明城市对公共场所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答:(1)公共场所没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2)设有禁烟标志的公共场所无吸烟现象;(3)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体育场等场所安静、文明、秩序良好、无大声喧哗、无污言秽语、嬉闹现象。

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交通行为有什么要求?

答:(1)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无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2)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3)机动车、自行车停放有序;(4)坚决抵制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


创建文明城市在人际互助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1)公交车上能够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2)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地回答陌生人的询问;(3)孤、老、残、弱得到志愿者服务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有什么要求?

答:各级道德模范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种类型。市民要知晓各级道德模范典型事迹,尤其是对我市近年来宣传树立的各类道德模范要有所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是哪天?

 答:每年的9月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五大文明创建”是指什么?

答: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校园、创建文明家庭。

“我们的节日”活动主要包括哪些节日?

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

志愿服务精神和“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各是什么?

答: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三关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丨本期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丨本期编辑:魏琦婧

丨本期责编:张中阳

丨本期审核郝少杰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新闻网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