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hlers-Danlos综合征 (转载)

 蔚蓝色淼 2019-04-03

发表者:涂云海 2515人已读

译名:埃勒斯—丹娄斯综合征

别名:①全身弹力纤维发育异常综合征;②弹力性皮肤;③弹力过度性皮肤;④真皮弹力过强;⑤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⑥橡皮人综合征;⑦橡胶样皮肤病;⑧皮肤松弛症;⑨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综合征;⑩关节松弛—皮肤毛细管破裂—皮肤松弛综合征;印度橡胶皮肤综合征;Danlos综合征;MeekerenEhlers-Danlos综合征;Van Meekeren综合征Ⅰ型;Sack综合征;Sack-Barabas综合征。

概要:1682年,Van Meekeren首先报告本病。1901年,EhLers报告本病合并关节活动度过大。1908年,Danlos又补充指出本病常并发假性肿瘤。后来,多称此征为Ehlers-Danlos(简称ED)综合征。它是一种出生时即已存在的遗传性弹力组织发育异常的疾病,两性均可罹患,主要特征为皮肤弹性过强,皮肤和血管脆弱,以及关节松弛三大主征的一组病征,可分为关节和皮肤两型。

病因病理:病因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常染色体显性低外显率遗传,有时为隐性遗传,病理示表皮和真皮均明显变薄,通常为胶原纤维减少且排列不规则,弹性纤维相对增多,皮下及关节韧带发育不良。

眼部特征:

         1.眶距增宽,斜视,眼部皮肤变脆,弹性过强,眼周皱襞过多,内眦赘皮,眼外肌张力减退,上睑易翻转,睑外翻。蓝巩膜。

         2.近视,小角膜,晶体脱位(悬韧带松弛所致),血管样条纹,Brachs膜变性,黄斑部变性,脉络膜、视网膜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球后血肿,玻璃体出血也很常见,偶见眼压升高。

全身特征:

         1.本征生后即有,但多在幼年出现症状,典型病人皮肤柔软如鹅绒样,有如橡皮筋一样牵拉出很长皮襞,放松后迅速复原,皮肤易碎裂,难于缝合,愈合缓慢,并可出现疣样假性肿瘤。

         2.关节过度伸展为本病重要特征,易脱臼和关节积血,韧带撕裂。由于结缔组织缺陷,患者很易出血,可有自发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有致命性危险。

         3.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内脏畸形,凝血时间延长,伤口愈合不良,肌张力减退,齿发育不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脐、股、腹股沟疝等。

     目前将本病分为七个类型:

EDⅠ(重症型):最多,占Ⅰ-Ⅴ型全部病例的53%。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皮肤伸展过度,易挫伤。全身性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其原因为胶质分子间架桥的障碍。

EDⅡ(轻症型):此型为第Ⅰ型的轻型,表现较轻,占35%,仅限于手和足的关节活动过度;

EDⅢ(良性活动过度型):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强,伴有后遗症,而皮肤与骨骼的改变轻微,约占12%

EDⅣ(瘀斑型或称做Sack型;Sack-Barabas综合征):中度或轻微关节受累,皮肤无伸展过度,但极菲薄,皮下静脉呈网状,显现易见,广泛性瘀斑,骨性突起处有色素性瘢痕,有因内脏破裂而致死者。患者一般很少能活到20岁,发病率占Ⅰ-Ⅴ型的40%

ED(x连锁伴性型):皮肤伸展过大,频似第一型,而关节的可动性较局限,血管脆性为中度,经对纤维母细胞的培养研究表明,其赖酰氧化酶活性低至正常的1530%

EDⅥ(羟赖氨酸缺乏性胶原型或眼型;马凡样过动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型):除本征主要症状外,有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蜘蛛状指,脊柱侧弯等。马凡样症状,胶原中羟赖氨酸减少。

EDⅦ(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松弛型;前胶原持续存在型):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关节松弛为主要症状,皮肤和血管中度异常,侏儒症,P-胶原肽酶缺损。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尽可能避免眼部、关节和皮肤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