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看到一些“辟谣”,上面说“蒲公英治疗乳腺炎”是谣言…

 仁和堂老军医 2019-04-03
最近看到一些“辟谣”,上面说“蒲公英治疗乳腺炎”是谣言。我内心挺困惑。所以我这一篇文章,其实是对“辟谣”的一些澄清吧。
如果你认真学习过中药学,上面蒲公英一章,写得清清楚楚:
“蒲公英主归肝、胃经,兼能通乳,故为治乳痈要药。治乳痈肿痛,单用浓煎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药渣外敷;或与全瓜蒌、金银花等散解、解毒药同用。”
那么,中医外科学,又是怎么说的呢?上面也写得很清楚:
“乳痈是发生于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房疾病的常见病。外敷药: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等捣汗调敷患处。”
再打开中药大辞典,上面也纪录得很清楚: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其实,我是不愿意引经据典的,中医是一门体悟式的,体验式的,行知合一的学科,蒲公英的确是历代中医医家用来治疗乳痈的首选药物之一,我们至今在临床上依然习用,这其中有中医医师个人的实践经验,也是历代医家的共识,在历代经典医案中,比比兼是,但是现在却成为了“谣言”,让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即使是今天,探索蒲公英抗炎的机制,研究蒲公英治疗乳腺疾病的功效,依然是研究热点——例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不仅仅延边大学的蒲公英甾醇抗炎活性及对炎性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的研究是国家资助的重点,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蒲公英提取物通过CUEDC2影响三阴乳腺癌干细胞干性抑制其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也是一个重点项目。
参考文献:
[1] 、钟赣生等.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2-113
[2] 、顾伯康、黄耀燊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89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60—2461
#辟谣# #和黄继斌医师夜读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