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三五针法治疗子宫肌瘤分享: 手术治疗是大伤元气,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切完以后还会再长。这个用中药可以解决,用针灸也可以解决。 根据取象比类原理,如果将子宫翻过来看,它的后壁形状很像胆囊,还有男人的睾丸,其和胆囊的囊壁一样都是囊,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就是中医的脏象学说。它们之间具体又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子宫在中医叫胞宫,络于心,连于冲脉、任脉,主要由肝脏控制。女性每个月都要来一次月经,也就是排除毒素的过程。当七七四十九岁月经断了以后,毒素就由胆来排除,而男人的毒素就是靠胆来排除的,它们有之间有一个共同功能是排泄毒素。女人的子宫藏血,男人的睾丸藏精,精血相关,所以说不管是胆也好,子宫也好,睾丸也好都属于奇恒之腑。 从经络循行来看,肝经的经络走向是从下向上走向阴部,然后再上行,女人连到子宫里,男人连到睾丸里,然后再继续上行到胆囊,甲状腺,头顶。肝属木,主升发,阳气向上升发,又受肺来控制,有相互平衡的作用。子宫肌瘤一方面要从肺、肝上来解决,另一方面子宫又位于下焦,它和肝脾肾又有关系。 如果将子宫倒转过来,它的形状又和鼻子非常相像。根据取象比类原理,在检查时,首先望诊面部,在面部的人中和下颌部位应于子宫,在人中和下唇相接的地方两边经常会看到很多凸起的小点,或者发暗的地方。还有很多有子宫肌瘤的患者眼圈也会发暗,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子宫肌瘤的一个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肩部发硬,不舒服等。 第三个就是小腹部,尤其是耻骨上缘到中极这一段,包括两边三寸的位置,这个区域内会有压痛,甚至有肿块,这就是子宫肌瘤的一个特征。 还有小腿的地机次和三阴交次这两个位置。根据蹲式应象取穴原理,下蹲姿势下地机次正好对应的是腹部中极的位置。三阴交次紧贴着屁股,对应的是阴道口附近位置,所以说小腿内侧这一段,也是检查子宫肌瘤,包括妇科疾病的主要位置。检查时首先要压压地机次的位置,看看痛不痛,周围还有什么变化,如果只关注压痛是不对的,有时候压上去不痛,但是舒服,这说明是虚症,如果按上去非常痛就是实证。同样来检查三阴交次,因为下腹部和肝脾肾关系密切,而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汇的地方,一穴管三经,所以非常重要。故这两个区域是诊断子宫肌瘤的主要位置,很多子宫肌瘤的患者在这个区域都会发现有一些变化。 还有一部分病人臀部是凉的,有一股风吹的感觉,摸着也是凉的,包括腰骶部有时候也是凉的。在腰部第12胸椎到腰骶部之间有个穴位叫三焦俞,我们的子宫肌瘤,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等都会与这里有关系。三焦以下焦为主,三焦主水,就如同用壶烧水一样,上焦如雾,就是水开了以后上边会有雾,中间呢有水要向下行,下边的壶底要托住水,这样就形成“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雾、沤和渎都是指下边的问题,所以三焦以下焦为主,它和三条阴经有关,因三焦里主要是水,所以说叫通调水道。 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炎统称为双胞胎,包括卵巢囊肿,这几个病经常联合发作。在此主要谈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主要是寒气凝结所致,女同志产后身体虚弱,容易生虚寒,血寒凝结,导致每次排月经排不净,余留到子宫里面的血,时间长了慢慢的就形成了子宫肌瘤,血淤留到子宫里面又称血痔,这是第一个原因。 还有女同志夏天穿短裙,下肢特别容易受寒,腰和腹部也都容易受寒,这样慢慢也容易形成宫寒,也会形成痛经、血痔。还有一种情况是性生活以后,马上用凉水洗阴部,而性生活时是运动的,汗毛孔是打开的,身上是发热的,突然经过凉水冲洗阴部,寒气就会乘虚而入,慢慢也会引起妇科病,形成子宫肌瘤等。还有一种就是长期的性生活得不到满足,因为压抑引起肝气郁结,也是形成原因之一。还有一种原因是夏天吃冷饮,特别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一拿出来就吃,这样寒凉之气首先进入到肺,肺主肃降,如果肺里积寒过多,就不能将心火降到下边,导致下边缺火,也会形成寒气聚集,所以说经常吃冷饮也是造成子宫肌瘤的原因之一。 灵枢三五针法治疗: 1、太冲(肝经),合谷(向骨叉处扎),三阴交,地机。其中三阴交和地机交替使用。 为什么合谷和太冲能治疗子宫肌瘤?合谷在大拇指附近,即大拇指和食指的岔口,而太冲也在脚大指和第二趾的岔口处,合谷主要是补阳气,子宫为寒,阳气不足,用合谷以驱寒,太冲主要是升温、解郁,它们有同向的作用。 2、腰骶部阳性反应点,痞根穴。 从胸椎的12椎到腰骶部八髎的位置,包括整个臀部肌肉,都属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区。在第一腰椎外侧是三焦俞,再向外是肓门,再向外就是痞根穴,也就是脊柱正中向外3.5寸到4寸的位置,按压时非常的硬,或者有硬块,或者有结节,或者发凉,都是引起子宫肌瘤的原因之一,这个位置要多灸,也可以刺血拔罐后再灸。 3、腹部子宫区。 腹部可以灸天枢、中极、曲骨,然后再灸中极两边三寸的位置向下一直到耻骨上,都属于治疗范围,都要做灸,因寒气离不开灸,灸是提高阳气的一种方法。 治疗时可以针与灸交替使用。痞根穴要放血或放血后再灸。 在治疗前可以用毛刷在以上部位刷一刷,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病灶点,出现的点就是我们要针刺的点,有几个点针几个。 中药 1、少腹逐瘀汤。 2、如果肌瘤小(2厘米以下)的话就配两味药就够了,即鳖甲15克,当归10克,熬水两次分三碗,日三次饭后服。 如果肌瘤大的可以给里面放一到三个鸡蛋打开,煮熟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