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学”

 枣庄手风琴老师 2019-04-04

钢琴艺术中的“心理学”

导读: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就钢琴教学中儿童心智技能的培养展开探讨,得出结论:把弹奏技能与心智技能有机的结合,通过心智技能的提高促进弹奏技能的进一步娴熟,如此的儿童钢琴学习才会更加行之有效,琴艺渐长。

 钢琴艺术的学习是一个融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心智技能的训练的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对手指弹奏技能的长期磨练,更包含了对弹奏技能起支配作用的心智技能的锻炼发展。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客观、合理、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心智技能的心理成分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其中以音乐思维为主要心理成分。那么如何合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心智技能所能带给演奏技术上的无限超越,真正达到绝妙的“琴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在近几年的钢琴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推崇,尤其是在颇具特殊性的儿童阶段的钢琴教学,心智技能的训练与运用更是刻不容缓。

 从事过儿童钢琴教学的教师都应该或多或少地碰到过小朋友在练琴与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弹琴时对于“门牌号”――升降记号总是丢三落四、某个错音总也改不了、节奏一变化就均匀不了、音色不清晰、乐曲流畅不够理想、视谱慢、无论是面对音符多的乐曲还是巴赫的作品,进行视奏更是难上加难,至于背谱演奏的成功次数只能是全凭运气等等,类似于这一大堆问题的出现往往会被家长们归结为出于孩子的不用心,亦或是孩子的音乐天赋不够所造成,其实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没有调整好心理活动方式,忽略了钢琴技能技巧的心理学习即心智技能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心智技能对于演奏技术的支配、控制,导致无法将演奏技艺淋漓尽致得发挥,钢琴学习才会因此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

 既然抛出这么一大堆普遍存在令人棘手的问题,又同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就应该开出“治病”的方子。首先在手指技能练习前进行谱面结构的分析是锻炼心智技能的重要前提。谱面结构指各种音乐要素在乐谱上的组合,谱面结构的分析就是指对诸如像节拍标记、节奏、音程、音阶、旋律、伴奏、调性等所有出现在谱面上的音乐信息按一定的特征加以组合并分析,然后让大脑对一块块地加以特征组合进行有序读取、整合,最终结合弹奏技能再现音乐全貌。为何需要进行谱面结构的分析?实际上对谱面结构的分析就是为读谱服务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在弹奏前,大脑中先有完整准确的特征乐谱信息的输入,再经过大脑对信息的迅速处理后,最后由手指输出正确的弹奏信息,这一套抽象的心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练琴效率,解决演奏中存有的漏洞,而且进一步强调手指技巧的练习必须放在大脑的控制下,即先动脑,再动手。反之无谱面结构的分析就会加重谱面信息的读取负荷量,导致演奏中呈现巨大差异。

 其次,我们在儿童初学钢琴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他们在视谱时对一个升降号或指法甚至是一个单音往往需要经过几次不断的反复确认后,才能在键盘上正确地弹出,其原因就在于视谱中注意的选择性在作怪,当演奏者的注意力被一部分复杂、困难的方面所占据,就会难以分配出其他额外的注意力,致使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是简单的方面得不到照顾,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到有关注意的合理分配。另外在儿童面对类似复调等多声性作品的弹奏时会更多地需要经常将注意力从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不断地转换到下一个必须注意的方面即有关注意的有效转移。这两方面关于注意的表现都恰恰说明心智技能锻炼的另一方面即对视谱中注意的合理分配、有效转移的训练。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为手指在运动顺序方面易产生肌肉运动记忆,不占注意的空间,这种研究成果借鉴到钢琴弹奏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稳定的、有规律的弹奏动作交给手指的肌肉运动作记忆化弹奏,而把注意力合理分配、有效转移到那些无法靠手指肌肉运动完成音乐记忆、表情丰富、推动音乐的发展中作用最大的部分,并且在注意转移的速度、时间安排、效率上最大限度得使注意的转移做到及时、有序、高效,这样一来所产生的极具抗干扰、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就可以更好得完善弹奏控制,演奏更加从容。

 大量的钢琴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若想很好地演奏音乐作品,必须在这之前仅过大脑的充分想象,对所有的细节和即将出现的音响,在眼前出现某种理想典范的东西。显然它是指若想达到所期望的演奏效果,弹钢琴前应该动用内心听觉的想象,而不是仅仅专注于着手作品的实际演奏工作,良好的钢琴演奏应该是在听觉的指导下进行。既然内心听觉是一种精神思维活动,它的活动程度的强弱又直接牵涉到演奏水平的高低,因此内耳的训练从钢琴学习的伊时就该进行单独练习,这项训练可以说是钢琴心智技能锻炼中尤为重要的一项。

 那么如何进行内耳的训练,最有效地掌握内心听觉的技术?首先,在琴童学琴的初期,让他们慢练乐曲,目的是动用内耳预先听到下面乐句即将展开的音乐,并且作不同的键盘地形训练-即移调练习。其次,在键盘上作无声练习,培养他们用内心练琴即把演奏行为局限于听觉意识中,这也就是通常说的用大脑练琴。第三,进行隔句背谱演奏。一个乐句弹出声,下一个乐句则作不出声弹奏,即在心中默默演奏,与此同时必须保证上下句的节拍、节奏的对应,音乐之间的连贯和整体性。最后通过边看边听的原则,由大脑对照乐谱演奏,内耳“听”出它的音乐效果的方法掌握音乐作品。可以这样说,弹钢琴实际上是先把内耳“听”到的音乐通过手指技能再现出来,再由外耳(生理感官活动)去检测音乐的质量。所以“听觉形象越清晰、越准确,演奏质量才越高。”

 总之,钢琴教学是完成心智技能与弹奏技能训练的复杂过程。心智技能是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重视把弹奏技能与心智技能有机的结合,通过心智技能的提高促进弹奏技能的进一步娴熟,如此的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更加行之有效,琴艺渐长。

纪念作曲家勃拉姆斯

古典音乐放映厅公众号



雪中的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交响梦”

聆听勃拉姆斯的“田园交响曲”

倾听勃拉姆斯内心深处的声音

布鲁克纳与勃拉姆斯的交响曲

论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聆听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Op.73

张昊辰演奏勃拉姆斯三首间奏曲Op.117

勃拉姆斯激起了人们对古典的永久怀念

这首钢琴三重奏是勃拉姆斯室内乐的精华

是什么让勃拉姆斯刻骨铭心爱了四十多年

如何演奏勃拉姆斯《g小调第二狂想曲》?

勃拉姆斯“相隔21年诞生的”奏鸣曲姊妹篇

闷骚极致,聆听勃拉姆斯《第三钢琴三重奏》

因为勃拉姆斯,单簧管染上了秋日的怀旧感觉

勃拉姆斯从小就喜欢圆号,以演奏圆号安慰母亲

古典风格与浪漫情怀碰撞丨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勃拉姆斯在《第一交响曲》Op.68中的精神表达

“我通过音乐说话”丨典型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

这是勃拉姆斯的爱情旋律,为了他20岁就深爱的女性

每晚一张音乐CD公众号


你是喜欢勃拉姆斯还是瓦格纳

勃拉姆斯丨德奥古典主义的晚钟

富特文格勒论勃拉姆斯之受欢迎

富特文格勒论勃拉姆斯之“粗鲁”

你也是因为卡琴喜欢上勃拉姆斯吗?

勃拉姆斯如何运用帕萨卡里亚体裁?

余华谈勃拉姆斯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

谁说他的钢琴作品是“乔装的交响乐”?

聆听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勋伯格如何让瓦格纳与勃拉姆斯合体?

为何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具有古典品质?

勃拉姆斯与莫扎特,谁的音乐更“克制”?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概述及其时代精神分析

克拉拉说勃拉姆斯这部作品是“森林的牧歌”

“自由―然而―孤独”丨探析勃拉姆斯的音乐人生

勃拉姆斯:“研究巴赫,你将在那里找到一切!”

富特文格勒论勃拉姆斯丨他是“客观主义”作曲家

听巴克豪斯弹勃拉姆斯《六首小品》(Op.118)

勃拉姆斯是面向过去的,布鲁克纳是面向未来的

为什么勃拉姆斯后,西方音乐突然出现一个断档

我们回顾勃拉姆斯命运时,有一件事令我们震惊

你能用Op.118终曲的神秘境界超越克拉拉之死吗

西方音乐评论公众号



有一种光棍叫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甚至胜过贝多芬!”

尼采是如何评价勃拉姆斯的”

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勃拉姆斯钢琴变奏曲艺术指南

斯义桂演唱勃拉姆斯和中国歌曲

你喜欢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吗

勃拉姆斯继承了舒曼的音乐而非妻子

浅析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一)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二)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三)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之勃拉姆斯(四)

浅谈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论勃拉姆斯音乐中的速度选择和处理方式

解读勃拉姆斯《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什么是这段爱情给予勃拉姆斯的最好回报?

这四部作品可以看作勃拉姆斯的音乐回忆录。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与演奏

简评米凯兰杰利演奏勃拉姆斯《d小调叙事曲》

当勃拉姆斯爱上舒曼的妻子,他是怎么做的呢

以勃拉姆斯为例丨论钢琴音响的细节力度形态

辛劳的人愿你在勃拉姆斯《摇篮曲》中得到休息

晚年勃拉姆斯内心独白丨《间奏曲》的风格特点


温度古典音乐公众号



勃拉姆斯的两首摇篮曲

孤独的勃拉姆斯不“孤独”

克拉拉说:勃拉姆斯出现了

勃拉姆斯的音乐适合秋天听?

聆听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从此再也没人懂得古典音乐”

聆听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

我们如何触摸勃拉姆斯的灵魂?

走进勃拉姆斯心中最美丽的居所

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你弹过勃拉姆斯的钢琴练习曲吗?

你曾问过别人:“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情到深处人孤独丨听勃拉姆斯钢琴小品

“勃拉姆斯的脸,是沉思的脸,发脾气的脸”

关于舒曼与勃拉姆斯你应该知道的八个要点

心中纵然浪高千尺,却总有办法系之于'无形'

古典音乐里讲了些什么,我推荐他听勃拉姆斯


每晚古典音乐会公众号


我们聊聊勃拉姆斯吧

永远的勃拉姆斯(1)

永远的勃拉姆斯(2)

永远的勃拉姆斯(3)

永远的勃拉姆斯(4)

永远的勃拉姆斯(5)

永远的勃拉姆斯(6)

永远的勃拉姆斯(7)

永远的勃拉姆斯(13)

永远的勃拉姆斯(14)

勃拉姆斯第四的交响境界

勃拉姆斯如何膜贝多芬的?

勃拉姆斯丨克服贝多芬情结

今夜陶醉在勃拉姆斯的“柔板“中

第一交响曲雄伟,第二交响曲抒情

第三交响曲浪漫,第四交响曲沧桑……

古典音乐的守护者丨勃拉姆斯的音乐人生

克拉拉优雅得像钢琴,勃拉姆斯则是深沉大提琴

勃拉姆斯丨我心中的天堂,早已被克拉拉占满……

纪念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纪念拉赫

拉赫论演奏

聆听拉赫《死之岛》

倾听拉赫的自我救赎

拉赫的音乐何以浪漫?

革命洪流中“多余的人”

刘小枫谈拉赫玛尼诺夫

聆听拉赫《第二交响曲》

霍洛维茨演绎拉赫玛尼诺夫

诗人王家新谈拉赫玛尼诺夫

我心中的拉赫《幻想小品集》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何以浪漫?

音乐感染的忧郁丨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的忧郁和悲伤

音乐感染的忧郁丨拉赫玛尼诺夫

讲解拉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跟拉赫玛尼诺夫的孙子聊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与斯克里亚宾的24首前奏曲之比较

拉赫玛尼诺夫,更加偏爱对小调式的运用

你是否了解拉赫83首浪漫曲的美学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指南

BBC纪录片丨拉赫玛尼诺夫回忆录《悲歌》

如何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六首《音乐瞬间》

你听过拉赫的两首《悲歌》钢琴三重奏吗?

1917年圣诞前夕,拉赫从圣彼德堡逃往西方。

秘境愁歌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纪念拉赫玛尼诺夫丨艺术歌曲《丁香花》赏析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创新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用音乐表达的绝望丨聆听拉赫《悲歌三重奏》

拉赫用浪漫的旋律安慰处于黑暗里的敏感心灵

别只听拉赫的器乐曲,他的声乐浪漫曲也很美!

黑暗中对破晓的渴望丨拉赫《第三钢琴协奏曲》

我的忧郁,我的拉赫丨聆听《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音乐是在“没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的斗争”

傅聪:拉赫的音乐我听都不要听,看都不要看。

热爱春天的作曲家丨拉赫艺术歌曲中的春天形象

拉赫的音乐世界丨“我的音乐是性情的心血结晶”

拉赫音乐不能靠耳朵来听,必须用全身细胞感受

纪念作曲家海顿

朱晓玫谈海顿

听海顿,战台风

海顿就是这样幽默

幽默风趣的海顿老爹

杨燕迪丨海顿二百年祭

海顿钢琴作品欣赏指南

莫扎特“调戏”海顿的故事

海顿与贝多芬交响曲风格比较

聆听海顿《临终七言四重奏》

海顿到底有多少首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音乐人生给我们哪些启发?

谈谈如何欣赏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

海顿,海顿,我们该拿海顿怎么办?

海顿和莫扎特,各写了多少交响曲?

感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特征

海顿的作品像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

海顿最后一首也是其最伟大钢琴奏鸣曲

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海顿爸爸的钢琴作品像父亲一样温暖!

是时候听懂海顿爸爸的钢琴音乐精神了

因为聆听不全面,所以我们不了解海顿

海顿的几个故事丨剃刀换来的弦乐四重奏

这个音乐体裁,海顿从18岁到77岁写不停歇

这部钢琴协奏曲体现了海顿音乐的独特美感

以海顿作品为例谈大提琴乐曲的理解与表演

纪念海顿丨钢琴奏鸣曲早期与晚期的音乐风格

“海顿知道斯卡拉蒂,而莫扎特不知道斯卡拉蒂”

海顿《f小调钢琴变奏曲》作品结构及演奏处理

他给人“一种超越快乐与忧伤的不可思议的优美”

隽永的海顿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为何能够经久不衰


欢迎申请古典音乐读书会微信群

1、为乐迷创造欣赏与互动家园

2、为专业音乐学习者提供资料

3、每天导赏古典音乐研究文章

4、让入门者感受古典音乐魅力

5、定期推荐各类经典图书电影

 扫描微信即可申请入群

01

免费加入巴赫音乐读书会微信群

一天不听巴赫,便觉面目可憎

02

免费加入《钢琴大师谈艺录》读书会

通过钢琴大师自己的话感悟钢琴艺术

03

免费加入《西方音乐文明》读书会微信群

让音乐回归人文,用人文理解西方音乐

·温度古典音乐读书计划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